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4)
2023(16179)
2022(13822)
2021(12972)
2020(10544)
2019(24327)
2018(24175)
2017(45813)
2016(24859)
2015(27720)
2014(27799)
2013(27436)
2012(25554)
2011(23170)
2010(23562)
2009(21244)
2008(20839)
2007(18564)
2006(16450)
2005(14718)
作者
(72774)
(60125)
(59778)
(56636)
(38415)
(28967)
(27233)
(23662)
(22915)
(21631)
(20589)
(20405)
(19277)
(19233)
(18603)
(18442)
(17899)
(17660)
(17157)
(17146)
(15107)
(14923)
(14631)
(13793)
(13565)
(13453)
(13442)
(13312)
(12132)
(11958)
学科
(103931)
经济(103838)
管理(73845)
(71701)
(59444)
企业(59444)
方法(41355)
数学(34906)
数学方法(34443)
中国(31094)
(27990)
地方(27939)
业经(24780)
(23050)
技术(22136)
(22030)
农业(19233)
(18607)
理论(17794)
(17376)
贸易(17359)
(17355)
银行(17311)
(16760)
环境(16748)
(16723)
(16686)
金融(16683)
(16636)
地方经济(15376)
机构
学院(352065)
大学(351645)
管理(139274)
(138365)
经济(135177)
研究(121895)
理学(119616)
理学院(118201)
管理学(116151)
管理学院(115493)
中国(91117)
(76789)
科学(76159)
(63104)
(61668)
(56128)
研究所(55980)
中心(54908)
(53239)
业大(51423)
财经(49735)
北京(49217)
(49123)
师范(48668)
(45091)
(44772)
(43801)
农业(43557)
经济学(40157)
师范大学(39170)
基金
项目(237940)
科学(187314)
研究(176652)
基金(169690)
(147784)
国家(146466)
科学基金(125796)
社会(109804)
社会科(103988)
社会科学(103963)
(95103)
基金项目(90210)
教育(81149)
自然(81125)
(79640)
自然科(79233)
自然科学(79216)
自然科学基金(77774)
编号(72516)
资助(69309)
成果(59288)
(54632)
重点(53448)
(52682)
(51595)
课题(51209)
创新(48510)
科研(44649)
项目编号(44390)
国家社会(44287)
期刊
(159026)
经济(159026)
研究(106741)
中国(74569)
管理(53998)
学报(53711)
(51420)
科学(51057)
教育(47100)
(46276)
大学(40522)
学学(37671)
农业(35944)
技术(33227)
(32024)
金融(32024)
业经(27145)
经济研究(24527)
财经(23340)
图书(20305)
问题(20052)
(19937)
科技(19132)
(19064)
技术经济(18164)
理论(16908)
现代(16148)
资源(15864)
商业(15861)
(15765)
共检索到532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本文借鉴A-J模型,研究后发大国技术创新方式和领域选择。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取决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本系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当这个系数处于合适的领域内企业倾向于合作创新,此时当企业间溢出效应比较大时倾向于投资应用领域,相对比较小时倾向于基础研究领域;当这个系数比较小时企业都倾向于自主创新,且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当这个系数相对比较大时企业愿意采取自主创新方式,且倾向于在基础研究领域投资。这就要求国家结合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彭琦辉  
中国正在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高校知识生产和转化的基石,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高校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产学合作网络、国际交流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和应用研究投入正向促进创新绩效;产学合作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国际交流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但削弱应用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该结论对高校加强原始创新、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推动产学深度融合以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郭辰  
通过论文及专利的交叉引用分析探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为提高该领域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以论文、专利分别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以Web of Science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中收录的近十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共9033篇论文、5233件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引文整体分布情况、科学及技术关联度、引文时滞、循环周期四个角度对专利及论文引文进行分析,从主题分布情况对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多角度综合分析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97%左右的技术创新引用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但仅有4%的基础研究引用了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关联度总体波动不大,而技术关联度尚未形成稳定的趋势,美国的科学关联度及技术关联度均优于其他国家,而我国较为落后;专利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15年的专利、小于13年的论文,论文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6年的专利、小于6年的论文;专利的技术循环周期为13.92年、科学循环周期为12.28年,论文的科学循环周期为6.99年、技术循环周期为10.85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如均关注基因与基因组的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关注范围更多、领域更广。因此未来需加强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基础研究中,促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加快基础研究及先前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引用新颖性更强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成果,促进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萍  王振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SSCI)收录的发表于1991—2016年的1775篇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年代分布,运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该领域主要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核心研究学者及其经典文献、研究热点演进过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研究历经10年增速缓慢的酝酿期后,自2002年发文量持续高速增长;美、德两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且形成了以"英国—德国—加拿大—芬兰—美国"为中心的核心研究群体;以Granovetter、Burt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学家为该领域研究奠定了社会网络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随后由以Hansen、Cohen为代表的创新领域学者引入创新研究中;该领域研究热点经历了"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创新扩散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扩散研究"五个阶段;当前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网络能力、网络边界、意见领袖及公共卫生防治四方面在创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构建了创新生成环节、创新驱动环节、创新扩散环节组成的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与创新关系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萍  王振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SSCI)收录的发表于1991—2016年的1775篇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年代分布,运用Cite 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该领域主要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核心研究学者及其经典文献、研究热点演进过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研究历经10年增速缓慢的酝酿期后,自2002年发文量持续高速增长;美、德两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且形成了以"英国—德国—加拿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菲   钟书华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显著提升制度环境水平较低与高收入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增加显著降低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经济规模排名非世界前十则加剧这一负向影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投入构成比例中,“低-高”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3:7,“高-低”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6:4;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与创新产出指数的类型中,“低-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3:7,“高-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5:5。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玲玲  张宇娥  杜丽  凌世婷  林青  余梦霞  
[目的/意义]从科学技术研究内容出发,探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两方的协同方向与协同特征,为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未来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调查领域研究发展体系,构建领域中间分类轴以联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内容。其次,通过文献内容聚类挖掘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以定量评价方法将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判定为热点方向、快速发展、缓慢发展3种发展状态。最后,基于发展状态,总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特征,并应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现了内容挖掘及定量评价相结合研究方法下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方向分析,在更细粒度研究方向层面清晰地展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可能的协同状态,并基于其协同特征为该领域协同方向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世彤  门玉琢  单长楠  
本文深入研究了创新方法内涵,对各种创新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多种创新方法集成与应用系统,在产品创新的整个过程中形成模块儿化的互补优势,使新产品较以往来说功能上呈现倍增,并适应进化规律,从根源上促进创新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倪玉洁  
重大创新能够颠覆产业发展,被视为竞争力的核心来源。本文通过梳理相应理论与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归纳了从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出发到实现重大创新的四种路径,并得出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都是重大创新过程的必备要素,但基础研究更易催生重大创新的结论。最后通过对比各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结构发现,基础研究重视不足是发展中国家较少重大创新的原因之一,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符家广  冯立杰  岳俊举  
基于工业设计(ID)和工业工程(IE)融合的IDE创新方法对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优化,将难点由用户需求定义环节转化为系统开发的具体任务,从而指导非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快速实现开发目标。最后,以中烟的卷烟生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开发为案例,验证该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可行性,给其他软件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敦虎  刘乃贵  赖廷谦  
本文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个阶段的投入博弈过程。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在多阶段博弈中倾向于增加应用开发阶段的投入,减少基础研究阶段的补贴比例。核心企业在应用开发阶段的投入越多,对基础研究阶段的补贴比例越高,代理组织对基础阶段的投入越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娜  
面向未来,虽然中美经贸合作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合作共赢是时代大势,民心所向,不可逆转。中美两国各项合作项目中,基础设施合作发展被认为是前途光明,但在当前形势下,道路也是曲折的,这就需要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推动中美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