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52)
- 2023(16733)
- 2022(14409)
- 2021(13411)
- 2020(11393)
- 2019(25573)
- 2018(25236)
- 2017(48290)
- 2016(26213)
- 2015(29127)
- 2014(28129)
- 2013(27502)
- 2012(25382)
- 2011(22818)
- 2010(22707)
- 2009(20642)
- 2008(20229)
- 2007(17808)
- 2006(15388)
- 2005(13219)
- 学科
- 济(101302)
- 经济(101187)
- 管理(77324)
- 业(76313)
- 企(63874)
- 企业(63874)
- 方法(49255)
- 数学(42782)
- 数学方法(42285)
- 中国(27489)
- 农(27346)
- 财(26653)
- 业经(23016)
- 学(22725)
- 技术(22316)
- 地方(19520)
- 贸(18883)
- 贸易(18872)
- 农业(18780)
- 易(18276)
- 制(17663)
- 理论(17488)
- 务(16843)
- 财务(16776)
- 财务管理(16745)
- 企业财务(15882)
- 银(15614)
- 和(15593)
- 银行(15544)
- 融(15289)
- 机构
- 大学(366609)
- 学院(363728)
- 管理(145511)
- 济(143141)
- 经济(140177)
- 理学(127115)
- 理学院(125684)
- 管理学(123440)
- 管理学院(122780)
- 研究(121844)
- 中国(89108)
- 京(78162)
- 科学(78066)
- 财(64756)
- 农(64674)
- 所(61158)
- 业大(59039)
- 研究所(56177)
- 中心(55230)
- 财经(52489)
- 江(52263)
- 农业(50981)
- 北京(49061)
- 经(47928)
- 范(46691)
- 师范(46122)
- 院(44318)
- 经济学(42991)
- 州(42263)
- 财经大学(39259)
- 基金
- 项目(257152)
- 科学(201453)
- 基金(186331)
- 研究(183323)
- 家(165353)
- 国家(163749)
- 科学基金(139776)
- 社会(115440)
- 社会科(109505)
- 社会科学(109476)
- 省(101166)
- 基金项目(99343)
- 自然(92815)
- 自然科(90710)
- 自然科学(90682)
- 自然科学基金(89098)
- 划(85358)
- 教育(83915)
- 资助(76268)
- 编号(72805)
- 成果(58012)
- 重点(57505)
- 创(57072)
- 部(55891)
- 发(54169)
- 创新(52689)
- 课题(50252)
- 科研(49486)
- 计划(47819)
- 大学(47752)
- 期刊
- 济(149283)
- 经济(149283)
- 研究(103610)
- 中国(70040)
- 学报(64683)
- 农(57326)
- 科学(57016)
- 管理(53458)
- 财(48694)
- 大学(48153)
- 学学(45497)
- 教育(41085)
- 农业(39350)
- 技术(31359)
- 融(29189)
- 金融(29189)
- 财经(25404)
- 经济研究(24621)
- 业经(24593)
- 经(21672)
- 科技(21662)
- 业(21572)
- 问题(19247)
- 图书(18992)
- 技术经济(18376)
- 版(18030)
- 业大(16983)
- 理论(16781)
- 商业(16007)
- 统计(15469)
共检索到522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菲 钟书华
本文以2011—2020年36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构成比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研究人员、研究经费投入构成比例区间。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人员投入比例增加未显著提升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显著提升制度环境水平较低与高收入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增加显著降低OECD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水平较低、经济规模排名非世界前十则加剧这一负向影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投入构成比例中,“低-高”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3:7,“高-低”类型的比例均值约为6:4;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与创新产出指数的类型中,“低-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3:7,“高-高”类型的研究经费比例均值约为5:5。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叶菁菁 周骁遥 陈实
本文刻画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投入在知识创新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匹配城市学科年份的自科资助和各创新主体的专利数据,发现自科资助不仅能提升知识传播链上游高校部门的专利产出,还会通过校企联合研发的途径,进一步向下游企业主体传播和转化。在自科基金的分类资助体系中,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奠定人才基础的人才项目系列,特别是其中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知识链中的传播路径最长,向专利的转化效率最高。
关键词:
基础研究投入 专利产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本文利用1989—2015年OECD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对该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型融资(例如,股票市场)越发达,越能显著地增加行业研发支出,这种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尤为强烈。然而,关系型融资(例如,信贷市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当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市场相关变量时,关系型融资不再显著影响行业研发支出。以上结论对衡量行业创新活动的不同指标均稳健。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国家层面的面板VAR模型,发现一单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冲击,对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长有较强的影响。本文结论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风险投资 研发支出 国家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娜娜 张宝建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建设创新型区域的新实践,科技创新与创业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又为其在实践中的融合带来了困扰。借助物理学耦合理论,对科技创新与创业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和创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模型。选取世界上25个国家,结合改进的熵值法对2007-2015年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创业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7-2008年的快速变化和2009-2015年的缓慢变化阶段,从耦合度分析,科技创新与创业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的程度先是快速变化之后趋于稳定,从耦合协调度分析,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失调到协调的转变。但区域性差异明显,其中中国的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逐年增加,但与欧洲、北美洲相比创业水平并未显现出与科技水平相当的绩效。据此,本文结合创新创业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娜娜 张宝建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建设创新型区域的新实践,科技创新与创业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又为其在实践中的融合带来了困扰。借助物理学耦合理论,对科技创新与创业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和创业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模型。选取世界上25个国家,结合改进的熵值法对2007-2015年的科技创新与创业系统的耦合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创业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即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07-2008年的快速变化和2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耦合 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泳泽 唐孝妍
促进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以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为外生冲击,利用了中国工企数据库和专利引用数据,采用DID模型研究了高校基础研究对于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校基础研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知识溢出水平,表现为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引用率和专利产出率;(2)高校成立技术转移机构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组织更加完整,使得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促进高校基础研究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转移转化能力培养,促进知识溢出,对于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塑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关键词:
技术转移 知识溢出 基础研究 高校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华涛 彭琦辉
中国正在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高校知识生产和转化的基石,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23个省份高校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产学合作网络、国际交流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和应用研究投入正向促进创新绩效;产学合作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国际交流网络正向调节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但削弱应用研究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该结论对高校加强原始创新、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推动产学深度融合以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左峰 张铭慎
政府科技项目投入能破除企业R&D资金约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但政府科技立项的特殊性质也使得企业面临技术较难商业化和R&D资金耗散的困境,从而降低企业创新效率。利用SFA技术和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本文测度了我国95家创新型企业2007-2010的创新效率变化及政府科技项目投入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项目投入对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影响对R&D强度不同的企业呈现差异。这说明政府还要提供使企业尽早实现技术商业化的服务并客观论证承担项目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科技项目 政府投入 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庆申
利用美国、日本等5个典型创新型国家1965年以来R&D强度及基础研究强度数据,专门研究了基础研究强度随时间及R&D强度的变化状况,并推断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宜在12%-15%之间,且在2020年达到该水平是可行的。
关键词:
典型创新型国家 R&D强度 基础研究强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年失业 新质生产力 岗位替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骐源 谢富纪
运用2009—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DEA和DEA-Tobit回归方法分析应用导向的企业基础研究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导向的企业基础研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且滞后期越长,正向影响越显著,这也是很多企业短视不愿意进行基础研究的原因。此外,政府投资与企业自筹资金并没有显著促进这种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因此政策引导比资金支持更为重要。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前沿差距 产业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前沿差距 产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