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2)
2023(12709)
2022(11153)
2021(10220)
2020(8641)
2019(19959)
2018(19740)
2017(38405)
2016(20955)
2015(23474)
2014(23166)
2013(23071)
2012(21082)
2011(18947)
2010(18707)
2009(16940)
2008(16375)
2007(14135)
2006(12233)
2005(10552)
作者
(60289)
(49908)
(49599)
(47270)
(31818)
(23998)
(22629)
(19640)
(18994)
(17667)
(17237)
(16799)
(15738)
(15503)
(15500)
(15247)
(15047)
(14872)
(14379)
(14142)
(12431)
(12138)
(12072)
(11286)
(11252)
(10972)
(10903)
(10881)
(10016)
(9844)
学科
(86320)
经济(86226)
管理(59515)
(57661)
(47070)
企业(47070)
方法(45370)
数学(40299)
数学方法(39921)
(22329)
中国(20792)
(20736)
业经(18525)
(17731)
地方(16620)
农业(15260)
(15046)
贸易(15041)
(14555)
理论(13851)
(13579)
财务(13518)
财务管理(13493)
技术(13436)
环境(13258)
(13071)
企业财务(12881)
(12592)
(11583)
教育(11059)
机构
大学(298912)
学院(295573)
管理(120592)
(118823)
经济(116382)
理学(106145)
理学院(105001)
管理学(103181)
管理学院(102648)
研究(95796)
中国(69273)
(62621)
科学(60265)
(52370)
(48700)
(47272)
业大(46722)
财经(43460)
中心(43431)
研究所(43427)
(41259)
(39782)
北京(39009)
(38638)
农业(38441)
师范(38268)
经济学(36215)
(34763)
(33394)
经济学院(33021)
基金
项目(211356)
科学(166689)
基金(154925)
研究(152843)
(135178)
国家(134106)
科学基金(115833)
社会(97128)
社会科(92233)
社会科学(92211)
基金项目(82589)
(81933)
自然(76187)
自然科(74453)
自然科学(74438)
自然科学基金(73136)
教育(70398)
(68953)
资助(64474)
编号(61505)
成果(48888)
(47001)
重点(46906)
(44192)
(43864)
课题(41664)
创新(40854)
科研(40610)
教育部(40513)
国家社会(40134)
期刊
(119853)
经济(119853)
研究(84283)
中国(50913)
学报(49038)
科学(43710)
(42725)
管理(42326)
(37854)
大学(37213)
学学(34921)
教育(32297)
农业(30211)
技术(25532)
(21736)
金融(21736)
财经(20918)
经济研究(19703)
业经(19551)
(17738)
图书(16422)
问题(15832)
(15697)
技术经济(15051)
理论(14902)
科技(14427)
实践(13746)
(13746)
统计(13689)
(13472)
共检索到412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任小静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仅依靠加大应用研究投入难以突破前沿关键技术瓶颈。自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任正非曾多次表达对中国缺乏基础科学领域的人才、成果和转化机制的担忧。本文利用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工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应用研究的资本存量对工业TFP的正向作用强于基础研究;长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工业TFP的增进作用均强于短期,其中基础研究的长期效应更为突出;基础研究对工业TFP的长期贡献,一部分是通过技术积累作用于应用研究而实现的;基础研究对工业TFP的长期贡献,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其技术积累效应也最为突出。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以推动自主型原始创新,通过扩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优化其投入模式和创新主体,为产业效率提升注入原动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温晓华  
基础研究能推进工业绿色增长吗?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衡量工业绿色增长,并利用中国2005—2018年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促进了中国地方工业绿色增长,而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该结论在进行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各个城市2002年研发机构数量和195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作为工具变量和“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且长期效应也很明显。而且,基础研究的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和机制实现的。基础研究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对省会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来说,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重污染工业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度行业来说,基础研究的作用效果较弱。本文验证了基础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关系,这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工业绿色发展和正在加强的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运波  高志刚  
文章选取我国33个工业行业2001—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各指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强度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具有显著效果。全要素生产率在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之间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传忠   曹建  
探索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是解析基础研究与经济关系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Hicks-Moorsteen指数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TFP),就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TFP的影响及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TFP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且存在长期滞后效应。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基础研究提升高技术制造业TFP的作用路径,但前沿技术进步的路径机制未得到实证支持,由此提供了我国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支撑不足现象的一种解释。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研究在高技术制造业TFP较低地区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企业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TFP的促进作用大于非企业基础研究。调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放大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TFP的提升作用,产学研合作没能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对高技术制造业TFP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基础研究发挥生产率提升作用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晶  晋乐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设施分别贡献水稻、小麦、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2%,19%和34%,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在中、西部地区对主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促进效用优于东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亚茹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契机,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我国作为物流大国,物流技术创新是实现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探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技术创新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测算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就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业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物流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物流技术创新水平每提升1%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61%。但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物流创新的实际效果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物流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幅度显著超过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云  唐成伟  郑亚琴  
文章以中国高技术企业在2000~2009年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MI指数法测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利用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体现企业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间关系的"出口中学"与"自我选择"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在短期内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也存在促进企业技术持续进步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FDI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影响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由此认为FDI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会在短期内得到体现,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长期趋势性过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之逊  盛明泉  
本文对我国2014~2018年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26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效率分解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析,并对其与资产配置规模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总体上,受国内外宏观大环境的影响,DEA-Malmquist指数值呈一个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从时间角度来看,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值最高,而2018年则最低,呈现先略微增长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通过对于金融业Malmquist指数值分解的各项指标分析可知,技术进步指数(TECH)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相较之变动则较小,故金融业创新能力对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资产配置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不管是现金资产配置规模还是长期资产配置规模,其规模的扩大均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现金资产配置规模与长期资产配置规模相比较来说,后者相较于前者来说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采用增长核算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95年前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及其增长差异对地区差异的解释力。结果表明,尽管物质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它对产出增长差异的贡献份额也不断提高,而物质资本积累对产出增长差异的贡献份额趋于下降。因此,提高落后地区的生产率是缩小地区差异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安全规制水平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定了企业能否主动进行内部安全管理。文章运用我国2008—2019年7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了政府安全规制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通过构建安全规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条件下,安全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异质性效应,为政府安全规制工具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睿璇  刘刚  毛美玲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78-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运用赛尔奎因分解公式对TFP进行分解,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两个方面深度探讨TFP变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测算三次产业TFP增长变动情况,从三次产业角度对总体经济TFP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长期实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30.65%;相较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二产业是拉动总体经济TFP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第二产业的TFP增速最慢,仅为1.83%;近年来,二、三产业TFP增长率基本为负且持续走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