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4)
- 2023(5041)
- 2022(4151)
- 2021(4325)
- 2020(3334)
- 2019(7957)
- 2018(8253)
- 2017(12932)
- 2016(8666)
- 2015(9930)
- 2014(10303)
- 2013(8830)
- 2012(8295)
- 2011(7592)
- 2010(8222)
- 2009(7279)
- 2008(7443)
- 2007(6846)
- 2006(6405)
- 2005(6068)
- 学科
- 教育(20808)
- 济(19256)
- 经济(19219)
- 管理(14790)
- 教学(13693)
- 中国(13227)
- 理论(11034)
- 业(10495)
- 企(9455)
- 企业(9455)
- 制(8170)
- 学(7872)
- 学法(7605)
- 教学法(7605)
- 体(6504)
- 财(6028)
- 农(5886)
- 方法(5689)
- 学理(5632)
- 学理论(5632)
- 体制(5362)
- 发(5222)
- 业经(4934)
- 研究(4646)
- 发展(4616)
- 展(4493)
- 数学(4402)
- 银(4282)
- 银行(4276)
- 思想(4231)
- 机构
- 大学(110291)
- 学院(105909)
- 研究(43046)
- 教育(32965)
- 济(29625)
- 范(28792)
- 师范(28597)
- 经济(28479)
- 管理(27275)
- 京(26349)
- 中国(26260)
- 科学(26069)
- 师范大学(23655)
- 所(22208)
- 理学(22118)
- 理学院(21630)
- 管理学(20739)
- 管理学院(20510)
- 研究所(19880)
- 江(19531)
- 技术(18834)
- 中心(18208)
- 北京(18206)
- 职业(18184)
- 财(17673)
- 院(15260)
- 州(15221)
- 农(14865)
- 教育学(12634)
- 职业技术(12601)
- 基金
- 项目(59423)
- 研究(53055)
- 科学(46381)
- 基金(36069)
- 教育(35764)
- 家(30742)
- 国家(30280)
- 社会(27432)
- 编号(25714)
- 社会科(25422)
- 社会科学(25416)
- 成果(25415)
- 省(25385)
- 科学基金(24386)
- 划(23467)
- 课题(22890)
- 年(20158)
- 基金项目(17702)
- 规划(15762)
- 重点(15638)
- 性(14913)
- 项目编号(14896)
- 部(14713)
- 资助(14690)
- 度(14377)
- 自然(13840)
- 研究成果(13619)
- 发(13552)
- 自然科(13496)
- 自然科学(13493)
共检索到18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齐军 李如密
教学时空变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教学时空变革典型,其主要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激活教学空间、如何更有效地超越教学时间的限度和逾越教学空间的限制来开展变革的。在变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具理性、教学习惯、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惠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确保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性和方向性,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乔丽军
对"课改"实践中所表征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在问题审视的基础上寻找"课改"深化的"突破点",是我们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课程模式批判的一种呼应。在基础教育"课改"的实践过程中,"学为中心"与"以学代教"、"只学不教"的对立,"模式化建构"与常态化课堂推进的鸿沟,兴趣驱动与价值导引的脱节,"先成熟、后认知"与"先认知、后成熟"的博弈,"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与"自我中心主义"的反差,"减负"初衷与"增负"实际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进一步的审视反思。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问题 反思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爱玲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就业分流数量大、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育人员习惯于刚性规定等国情考虑不充分,没有认真汲取国内以往课改在教育目标制定、教材多样化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没有细致总结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在确立教育目标、制定课程结构、教材市场化建设、教学实践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教训。课改理论研究不成熟,实验方案化,实践研究滞后。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国情 方案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阚维
20世纪后期以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又伴随着大量争议,一路走来。与15年前相比,随着大国崛起和本土化教育经验被国外重新认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自信程度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对课程改革的自觉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屏心静气,检视我国课程改革的种种经验、教训。在宏观层面上:我们需要回答: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应当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本土化探索?如何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建构,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双喜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主渠道的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与基础教育对接,全方位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保持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进步性和实践性,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从教材改革入手推进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之选。这一课程改革推进视域尽管有其必要性,但也有使改革成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行动、遭遇改革的瓶颈阻碍之危险。当下的课程改革需要回到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变革实践这一继承性变革的视角,通过关注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和尊重教师的文化主体地位,将自上而下的专业化改革行动与自下而上的文化创造与革新相互联结,以突破课程改革作为教材改革实践的痼疾。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材改革 文化变革 继承性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形态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新的课程呼唤着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学转型势在必然。为此 ,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 ,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杰旺
作为培养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必须主动应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测试手段诸多方面改革的同时,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形成高师教改与基础教育课改的互动机制,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新课改需求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
关键词:
高师英语教学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继存
随着新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感到制度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制度创新势在必然。为此,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形态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新的课程呼唤着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学转型势在必然。为此 ,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 ,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庆全
针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结合对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处理类似问题的思路考察,总结出20世纪国外新教学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如下启示:如何对我国教育传统进行继承与批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理论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原有的理论如何匹配和衔接;如何衡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条件性因素;如何调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隔离;如何更好地应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友超
良好的教师思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思维出现了失衡,如观念维持与更新上的失衡、看待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上的失衡、由不思考引起的失衡等。缩小这种反差的方式有二:一是内化别人的思想,二是生成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思维 失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为进一步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更好地发挥大学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将主办"大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高级研讨会,具体研讨"大学参与课程改革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建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事关课程改革的是非成败与未来走向。学习观是课程理念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对知识、教学、情境、师生等问题的看法。学习的获取观与参与观是当前两种主要的学习观。获取观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参与观认为学习是参与共同体的过程。这两种学习观互斥又互补、矛盾又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两种学习观决定了我们需要建构多样综合的课程理念,摒弃非此即彼、对立替代的思想,扬长避短、兼容并蓄,共同建设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
关键词:
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 学习观 教学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