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3)
2023(8794)
2022(7270)
2021(6670)
2020(5156)
2019(11922)
2018(11783)
2017(20473)
2016(12285)
2015(14007)
2014(13986)
2013(13211)
2012(12942)
2011(12094)
2010(12536)
2009(11114)
2008(10922)
2007(10087)
2006(9397)
2005(9019)
作者
(35869)
(29649)
(29540)
(28104)
(18875)
(14414)
(13482)
(11693)
(11521)
(10899)
(10134)
(10018)
(9842)
(9667)
(9657)
(9426)
(9031)
(8974)
(8730)
(8674)
(7836)
(7676)
(7378)
(7074)
(7043)
(6754)
(6723)
(6604)
(6247)
(6151)
学科
(47114)
经济(47070)
管理(23987)
(23032)
中国(22502)
教育(20512)
地方(17640)
(16183)
企业(16183)
(14599)
(12637)
业经(11954)
(11761)
方法(11485)
理论(11222)
农业(10165)
地方经济(10084)
发展(9402)
数学(9321)
(9275)
(9267)
金融(9267)
(9138)
数学方法(9122)
银行(9108)
(8983)
教学(8853)
(8642)
技术(8250)
(8229)
机构
大学(168463)
学院(167130)
研究(71466)
(60199)
经济(58510)
管理(50082)
中国(48406)
科学(44145)
理学(40877)
(40327)
理学院(40170)
管理学(39197)
管理学院(38878)
(38158)
(34737)
研究所(34451)
师范(34401)
教育(34081)
(31878)
中心(30413)
(29604)
(28225)
师范大学(28050)
北京(27266)
(25860)
农业(24868)
技术(24795)
业大(24025)
(23760)
(22345)
基金
项目(101589)
研究(80862)
科学(79064)
基金(66091)
(58544)
国家(57824)
科学基金(46686)
社会(46377)
教育(44436)
社会科(43519)
社会科学(43509)
(43182)
(38263)
编号(35498)
基金项目(33116)
成果(32293)
课题(30165)
(29565)
自然(28139)
自然科(27413)
自然科学(27403)
资助(27343)
自然科学基金(26889)
重点(25391)
(24993)
发展(23694)
(23215)
(22777)
规划(21814)
(21302)
期刊
(79021)
经济(79021)
研究(65352)
教育(57128)
中国(52381)
(30788)
学报(27757)
科学(24868)
大学(21550)
农业(21407)
管理(21086)
(19961)
技术(19025)
学学(18488)
(17624)
金融(17624)
职业(14398)
业经(13723)
经济研究(12484)
(11456)
(10354)
论坛(10354)
财经(10297)
问题(9691)
(9635)
技术教育(9594)
职业技术(9594)
职业技术教育(9594)
(9061)
图书(8886)
共检索到290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信力建  孙红璎  
"校本课程"的概念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通用。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当中,校本课程的设立隐含着两重含义: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单位和主体,进行开发、设计、实施并予以评价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或教学单元;二、相对于上位的国家课程来说,校本课程与具有个体特征的学校文化相呼应,基本上是为了达到一些较为具体的、独特的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成尚荣  彭钢  张晓东  
本文在考察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走向之后 ,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级课程管理中如何转变工作方式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规范性的建议 ,明确了地方在国家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的开发 ,学校课程的指导中的作用与地位 ,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权利和职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阚维  
20世纪后期以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又伴随着大量争议,一路走来。与15年前相比,随着大国崛起和本土化教育经验被国外重新认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自信程度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对课程改革的自觉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屏心静气,检视我国课程改革的种种经验、教训。在宏观层面上:我们需要回答: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应当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本土化探索?如何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建构,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勇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峰  
一、校本课程评估标准编制的背景 校本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南省作为西部边疆省份,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对"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与建设"这一课题既存在与其他省份的共性问题,如只注重校本课程的数量,忽视了内容和内涵建设;只注重阶段性目标,缺乏对各学段课程衔接的统筹考虑;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景民  李瑾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龙海  
新课程改革为“温州精神”教育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发掘温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传承“温州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培养一代新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课程品位以及教育品位,从而促进温州地区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梅  李水霞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各目标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学习领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坚持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玉珍  
本文试图暂时悬置“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个课程术语的种种概念分析 ,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的口号。以此为前提 ,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这一口号所包含的种种新的课程观点和主张 ,所隐含的种种课程信念和理论假设 ,以期从基本观点和理念上更深入地认识校本课程开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崔允漷  夏雪梅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斌华  
美国是较早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本文力争以客观的态度 ,审视并分析了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 ,并进行了个案的介绍和研究。美国的某些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参照或借鉴 ,而且有助于我们冷静反思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陈华  徐晨盈  赵晓雨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确立,正式开启了校本课程开发20年的发展道路。其中,早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术关注,特别是华东师大教育学者群的校本创新思维及其校本课程开发系列专著、咨询报告、实用案例丛书、教学成果奖项和专业支持平台等新兴研究成果,以及更多校本课程研究者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反思,都是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开剑  
"学科"是学术性的,而"术科"则代表了与学科相对应的另一种课程品性——实践与行动品性。"术科"理应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早地位,而"术科课程"则被忽视,甚至没有"术科"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术科"概念,为此,就要创新课程理论、革新知识观与课程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