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8)
2023(9123)
2022(7446)
2021(6936)
2020(5165)
2019(11989)
2018(11708)
2017(20506)
2016(11903)
2015(13488)
2014(13528)
2013(12561)
2012(11989)
2011(11079)
2010(11358)
2009(10010)
2008(9634)
2007(8686)
2006(7916)
2005(7477)
作者
(31195)
(25836)
(25766)
(24575)
(16412)
(12320)
(11834)
(10101)
(10061)
(9392)
(8745)
(8677)
(8328)
(8208)
(8050)
(8015)
(7825)
(7767)
(7529)
(7423)
(6813)
(6433)
(6241)
(6088)
(6063)
(5767)
(5753)
(5749)
(5261)
(5221)
学科
(45263)
经济(45222)
管理(25339)
(24716)
中国(22113)
教育(20229)
(17828)
企业(17828)
地方(17384)
(14561)
业经(12364)
(11674)
理论(11042)
方法(10303)
农业(10208)
(9926)
地方经济(9897)
发展(9352)
(9225)
(8945)
金融(8945)
技术(8802)
(8740)
银行(8732)
教学(8707)
(8654)
(8599)
数学(8093)
数学方法(7940)
(7857)
机构
学院(158995)
大学(158471)
研究(61826)
(59464)
经济(57953)
管理(51579)
理学(43011)
理学院(42357)
管理学(41596)
管理学院(41267)
中国(41028)
(36128)
科学(35259)
(33766)
师范(33571)
教育(32633)
(30627)
(27943)
研究所(27490)
师范大学(27393)
中心(26879)
(26525)
北京(24139)
(22758)
(22309)
技术(22017)
(21698)
财经(21208)
职业(20252)
(19226)
基金
项目(98155)
研究(83814)
科学(78633)
基金(64913)
(54684)
国家(53972)
社会(50543)
社会科(47650)
社会科学(47643)
科学基金(45805)
教育(45566)
(41415)
编号(37544)
(35856)
基金项目(33241)
成果(33219)
课题(30077)
(28573)
(25771)
自然(25079)
资助(24884)
自然科(24473)
自然科学(24470)
自然科学基金(24000)
重点(23854)
发展(23798)
(23294)
规划(22990)
(22607)
项目编号(21937)
期刊
(75604)
经济(75604)
研究(62085)
教育(56348)
中国(46714)
(22717)
管理(20261)
(20038)
学报(19286)
科学(19019)
技术(18371)
大学(16324)
(16099)
金融(16099)
农业(15947)
职业(14506)
业经(14386)
学学(13473)
经济研究(11945)
财经(10319)
(10066)
论坛(10066)
(9781)
技术教育(9620)
职业技术(9620)
职业技术教育(9620)
问题(9455)
(9103)
(8141)
图书(7960)
共检索到265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仁洪  
基础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双重价值:训练心智与提升实用技能,它与学生生涯发展紧密关联。基础教育课程基于现实学习生命的优化与学习生命意义的丰富,指向未来完满的生命存在。基础教育课程生涯发展聚焦于与个人终身职业、休闲、社会与人际关系密切关联的个人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它通过静态的结果、内容、学习经验、评估以及证书等构成要素与适应年龄阶段的动态操作历程显示出自己的存在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郭兆明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排斥(或边缘化)与职业有关的内容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导致了毕业生升学选择盲目、就业竞争力差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这需要我们以生涯教育为支点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从而一方面满足经济发展对更高职业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做出明智的生涯选择,同时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效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成尚荣  彭钢  张晓东  
本文在考察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走向之后 ,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级课程管理中如何转变工作方式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规范性的建议 ,明确了地方在国家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的开发 ,学校课程的指导中的作用与地位 ,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权利和职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协京  
以往的日本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新的形势则要求它培养个性丰富、开拓创新的年轻一代。以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了充实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原则。这一原则从二十多年前被提出开始,通过学习指导要领而逐步体现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新开设了“综合学习”课,这是一门由学校创意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日本还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学校五天制,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体验,并使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马云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质量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追求,学校课程发展质量是衡量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尺度。课程发展质量的考察应以符合教育目标、执行课程方案与标准、尊重学生差异、教育过程满意为取向,并以学校课程、教师课程、学生经验课程、课程发展影响因素等作为考察维度,重点关注执行课程方案及标准、课程发展水平、使用者满意度、使用者代价、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课程发展要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丽晶  马云鹏  
中小学教师既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影响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以课程改革目标为基点的调查,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如何认识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进而揭示和分析教师视角下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以反映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阚维  
20世纪后期以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又伴随着大量争议,一路走来。与15年前相比,随着大国崛起和本土化教育经验被国外重新认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自信程度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对课程改革的自觉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屏心静气,检视我国课程改革的种种经验、教训。在宏观层面上:我们需要回答: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应当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本土化探索?如何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建构,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开剑  
"学科"是学术性的,而"术科"则代表了与学科相对应的另一种课程品性——实践与行动品性。"术科"理应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早地位,而"术科课程"则被忽视,甚至没有"术科"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术科"概念,为此,就要创新课程理论、革新知识观与课程价值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宪政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已经在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开展,效果很好。有些普通高等院校也初步开展起来,有调查表明,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比例达到53.2%,排在第一位。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景民  李瑾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翔  
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学校课程落实于人的发展。基于此,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包含个体和谐发展与群体均衡发展,并反映相应的课程价值。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课程策略涉及物质、制度和意识三个层面,即有效开发与均衡配置课程资源;建立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课程保障制度;树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意识和观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双喜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主渠道的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与基础教育对接,全方位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保持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进步性和实践性,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确的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信力建  孙红璎  
"校本课程"的概念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通用。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当中,校本课程的设立隐含着两重含义: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单位和主体,进行开发、设计、实施并予以评价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或教学单元;二、相对于上位的国家课程来说,校本课程与具有个体特征的学校文化相呼应,基本上是为了达到一些较为具体的、独特的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建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事关课程改革的是非成败与未来走向。学习观是课程理念的核心,直接影响了对知识、教学、情境、师生等问题的看法。学习的获取观与参与观是当前两种主要的学习观。获取观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参与观认为学习是参与共同体的过程。这两种学习观互斥又互补、矛盾又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两种学习观决定了我们需要建构多样综合的课程理念,摒弃非此即彼、对立替代的思想,扬长避短、兼容并蓄,共同建设教育理论和指导教育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  有宝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