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8)
- 2023(7635)
- 2022(6095)
- 2021(5735)
- 2020(4610)
- 2019(10391)
- 2018(10280)
- 2017(17933)
- 2016(11073)
- 2015(11591)
- 2014(11421)
- 2013(10218)
- 2012(9243)
- 2011(8462)
- 2010(8347)
- 2009(7034)
- 2008(6818)
- 2007(5971)
- 2006(5116)
- 2005(4464)
- 学科
- 济(29255)
- 经济(29224)
- 管理(21732)
- 业(21245)
- 教育(18987)
- 中国(14990)
- 企(14852)
- 企业(14852)
- 方法(13974)
- 数学(12859)
- 数学方法(12725)
- 财(11475)
- 农(10672)
- 学(8836)
- 收入(8314)
- 理论(7767)
- 农业(7594)
- 贸(6793)
- 贸易(6793)
- 易(6644)
- 技术(6571)
- 业经(6541)
- 教学(6535)
- 发(5788)
- 制(5128)
- 发展(5120)
- 展(4998)
- 环境(4629)
- 务(4618)
- 财务(4615)
- 机构
- 大学(139825)
- 学院(135176)
- 研究(50460)
- 济(48044)
- 经济(47010)
- 管理(44068)
- 理学(39560)
- 理学院(38992)
- 管理学(38115)
- 管理学院(37855)
- 教育(32097)
- 科学(31750)
- 京(30007)
- 范(29526)
- 师范(29241)
- 中国(28634)
- 农(26990)
- 所(25316)
- 师范大学(24230)
- 研究所(23673)
- 业大(23051)
- 农业(21471)
- 中心(21214)
- 财(20844)
- 江(20205)
- 北京(19380)
- 技术(18629)
- 院(17918)
- 财经(17075)
- 经(15821)
- 基金
- 项目(95978)
- 科学(77231)
- 研究(72765)
- 基金(67255)
- 家(60360)
- 国家(59681)
- 科学基金(49718)
- 社会(45273)
- 教育(42805)
- 社会科(42717)
- 社会科学(42708)
- 省(39006)
- 划(36005)
- 基金项目(35348)
- 自然(31635)
- 自然科(30954)
- 自然科学(30941)
- 编号(30523)
- 自然科学基金(30417)
- 成果(26189)
- 资助(25795)
- 课题(24867)
- 重点(23598)
- 部(23033)
- 发(21876)
- 创(20773)
- 年(20361)
- 教育部(20300)
- 规划(19911)
- 创新(19131)
共检索到19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建芳
教师队伍的规模与质量是师资供给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经济学角度看,与其他职业相比较而言的教师相对收入水平是师资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相对收入水平不仅会影响劳动者对于教师职业的从业意愿,而且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流失率,从而会对教师队伍的规模产生影响。教师相对收入虽然在短期内对教师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两者的长期变化趋势却是一致的;从地域上看,优秀教师趋向于在教师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任教。然而,确定教师的相对收入水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如何定义收入以及选取收入比较的时间间隔和对照职业等方面都需要谨慎处理。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师收入 师资供给 教师质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正绪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任友群 冯晓英 何春
全球竞争加剧、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背景、新形势,共同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教师培训面临着培训资源供给、流程模式、培训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反映出传统教师培训服务供给与新时代教师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破解这一矛盾的思路之一是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循证决策,从资源供给、培训服务、队伍治理三个层面推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供给侧改革。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需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师数字驾驶舱”,充分发挥教师大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的动力引擎作用,推动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分析与顶层决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思思 张艳 张默 刘彦伯 李茹祯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序推进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实现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础。对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进行概述,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对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城镇化 基础教育 教师资源配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廖圣河 吴永军
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因为体制不同在教师社会地位、教师职前培养、教师甄选程序、教师职后教育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又因为文化同源等原因存在下列共性因素: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教师在职进修终身化;创建网络化教师培训平台;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实施多元化师资培育政策。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今后要注意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合作培养综合型教师、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尽量减轻教师负担和设法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
关键词:
台湾 大陆 基础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忠魁
论日本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素质的改革吴忠魁日本的基础教育在世界素享盛名,八十年代以来的国际教育评价一再表明,日本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这给世界许多国家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八十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教育部在对日本教育做了详细考察后发表的报告中认为,“通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治
本文主要探讨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对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这一阶段的正规学校教育,也包括在这一阶段开展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荣琏
“入世”将使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受到深刻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特性及其造就的多边贸易形态,即市场开放性、产品竞争性、产业变动性和经济一体化,将使我国基础教育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为了有效应对“入世”的重大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观念、办学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等,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以形成与“入世”相呼应的工作新思路、办学新策略和教育新措施。
关键词:
“入世” 基础教育 影响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惠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确保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性和方向性,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磐
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大致可以概括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成,教师教育中心的后移,教师教育机构从三级设置到一级设置和三层次教育的过渡,以及师范院校的个性化发展。顺应这些发展趋势,师范大学应注重科学合理的定位,着力改革教师的入职教育,并努力探索建立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为适应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的入职要求,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证和课程认证制度,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建设远程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合理分类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院校 改革 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双喜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主渠道的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与基础教育对接,全方位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保持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进步性和实践性,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平 吴仲斌
(一)现行基础教育供求机制的理论模型解释及其与现实的冲突 一般认为,对于教育,受教育者学到知识、技能后,增加了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它具有消费(体现在收益上)的排他性;但是,个人受了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具有外部性;并且在不拥挤的限度内,教育有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所以教育既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品的属性,称为混合品。基础教育供求由私人决策时,由于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由于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决策决定的最佳基础教育量低于社会最优量,导致效率损失。其逻辑结论是,基础教育因其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如果把其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超
20世纪90年代到2012年,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减少过半,还未有研究就该政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系统且严谨的评估。本文基于CHES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的方法廓清撤点并校政策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撤点并校使得个体受教育时间平均下降了0.74年,但并未显著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个体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概率下降了18%。对影响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撤点并校增加了个体通勤距离,提高了附近建立寄宿制小学的概率。建立寄宿制小学的地区,通勤距离增加不会减少个体学习时间,个体教育未受到撤点并校明显的冲击;未建立寄宿制小学的地区,个体学习时间因通勤距离增加而显著减少,个体教育受政策影响下降1.19年。笔者认为,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后是否建立寄宿制小学,是个体人力资本是否受到政策影响的关键所在。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撤点并校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可能节省的教育经费开支,这说明政策的实施既有违公平也没实现效率改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继红 吴仲斌
基于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基础教育的准公共品特性和外部性等理论,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统一集中供给的方式,造成了极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在建立基于“财政幻觉”的基础教育供求模型、分析基础教育政府统一“费价”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及教育需求中的利他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有效的基础教育的供给机制是:实行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双轨运行,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贫困家庭提供统一水准、统一“费价”的公立学校以兼顾效率和公平,放开私立学校的“费价”,对进入私立学校的富裕家庭以教育代金券的形式予以补贴以改善效率。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费价 效率 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