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4)
- 2023(3447)
- 2022(2510)
- 2021(2736)
- 2020(1948)
- 2019(4487)
- 2018(4368)
- 2017(6193)
- 2016(4652)
- 2015(5161)
- 2014(5354)
- 2013(4399)
- 2012(4135)
- 2011(3976)
- 2010(4227)
- 2009(3566)
- 2008(3482)
- 2007(3239)
- 2006(2981)
- 2005(2895)
- 学科
- 教育(18820)
- 中国(10045)
- 学(8479)
- 济(8033)
- 经济(8032)
- 理论(7185)
- 教学(6355)
- 管理(4317)
- 研究(4033)
- 发(3968)
- 发展(3828)
- 展(3706)
- 思想(3646)
- 政治(3502)
- 革(3474)
- 改革(3270)
- 高等(3143)
- 学法(3124)
- 教学法(3124)
- 思想政治(2927)
- 政治教育(2927)
- 治教(2927)
- 经济学(2924)
- 德育(2901)
- 学校(2801)
- 教育改革(2793)
- 学理(2752)
- 学理论(2752)
- 生(2575)
- 农(2442)
- 机构
- 大学(60615)
- 学院(53112)
- 教育(26777)
- 研究(24192)
- 范(19725)
- 师范(19643)
- 师范大学(16584)
- 京(14764)
- 科学(13641)
- 济(12443)
- 经济(11858)
- 管理(11799)
- 所(11574)
- 职业(10971)
- 研究所(10628)
- 技术(10495)
- 北京(10421)
- 教育学(10391)
- 中国(10384)
- 江(9746)
- 理学(9577)
- 理学院(9319)
- 中心(9184)
- 管理学(8974)
- 管理学院(8828)
- 院(8710)
- 教育学院(7602)
- 职业技术(7523)
- 州(7352)
- 研究院(7155)
共检索到94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涌峰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教育学 学科逻辑 学科边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笔者在文(1)中指出,学科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还存在着某些基础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名称,体系和内容的三个疑难。本文试图就“内容”疑难中的学科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一点探讨,从而为探索“疑难”的解决途径作一点尝试。 1 某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该门科学的理论表述(其实也就是理论形成)体系的起点或“第一个概念”——一门科学正是由其理论体系表述出来的。理论表述过程一般地在形式上表现为把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逐渐具体化,即不断由作为起点的概念定义内涵更多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各个逻辑中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逻辑起点推导到逻辑终点,就意味着理论体系的完成,也就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因此,对于要建构的科学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中国 黎兴成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亟需在学科理论、学科制度和学科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学科理论方面,追问逻辑起点,构建内发式理论体系;坚守学科阵地,构建开放式理论体系;超越碎片化,构建全景式理论体系。在学科制度方面,推进二级学科建设,巩固学科地位;规范学科实体建设,提升学科内涵;加强学术平台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在学科文化方面,建立文化共同体,提升学科文化自觉;培育学科气派,增强学科文化自信;坚持学科创新,实现学科文化自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栋 李政涛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经探索性研究阶段、发展性研究阶段、成型性研究阶段、校本扎根深化研究阶段和生态式推进研究阶段五个发展时期,持续以“把握时代精神,设计未来新人形象”“、创建新型学校,改变师生生存方式”“、提出‘四观十二性’,重构教育观念系统”的方式来孕育自身独特的育人使命与精神特质。“新基础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在价值观念上倡导唤醒主动改革意识,激发内驱式发展需求;在行动方法上倡导理论适度先行,探索深度介入式研究;在研究主张上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教师自觉推进研究性变革实践;在思维方式上倡导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创生交互式转化逻辑;在组织结构上倡导提升区域生态辐射效应,缔造合作研究共生体。历时3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始终坚守学问自觉、学术自觉、学人自觉和学派自觉,创生了一套回应时代教育诉求的变革理论、一批具有内涵发展品质的转型学校、一条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改革之路和一个扎根本土“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派,彰显了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实践变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自信与中国智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垣可 刘善槐
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政治权利"取向主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取向主导、"规模效益"取向主导以及"公平而有质量"取向主导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追求、驱动因素、政策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其政策目标大致经历了"有学上—办好学—上好学"的演变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经验可以归为:坚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加强薄弱学校改进工作、鼓励特色学校发展以及与时俱进推动政策创新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曹世敏
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曾在理论界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对推动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教育理理论体系都起过积极作用。但对教育学逻辑起点中更深层的问题,学界同仁鲜有涉及、探讨,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期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和更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卫东 林碧珍 章勤琼
构建素养取向的学科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域应该直面的需求。"素养导向的臆测教学模式"经过六年的行动研究,旨在变数学臆测和数学论证这一学科逻辑为数学课堂的教学逻辑,经过造例、提出猜想、效化、一般化和证明五个阶段,在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多元价值追求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体现出其教育学价值,对大陆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教学论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艳
"管办评分离"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为学校评估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评估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滞后,在实践方面也很落后,存在很多失衡与不和谐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的内涵和特点:有机整体性、动态关联性、多样复杂性、非平衡开放性。并结合实践,描绘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生态框架:整体视野下凸显学校多元发展的目的,组建多元的评估主体并建设动态关联的协调机制,凸显高位和动态的指标内容,以及推行"对话"和"整合"式评估信息收集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林小英 陆一
从纵向看,中国基础教育事业需要区分教育、管理、行政、政治四者的层级,并在分层系统中给予教师、校长、局长、部长应有的尊重。从横向来看,重整教育事业的评价体系,需要还原四种被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处于自己应有的话语体系之中,教师负责教书育人,校长负责学校管理,政府负责教育行政,国家负责意识形态。如何从深度嵌入到国家和社会之中的教育事业自身的内在本质和结构特征入手来重整分层和自主的教育评价的纵横逻辑,需要回归到"好的教育"应该指向的"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两个根本的政治哲学的问题,教育评价也应当以此为自身最本质的内在质询。
关键词:
分层 自主 基础教育 教育事业 教育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学位授予、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此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从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治理等概念内涵来看,需要目录与清单“并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科专业目录“并表”、放权与规范“并进”。从历时性的制度演进逻辑来看,此次制度调整呈现出内涵认知不断深化、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应把握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改革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目录 调整 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以德
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期发表几位学者关于成人教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成人教育学科的特点和独立性、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如何完善等问题的见解,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范秋艳
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国家诉求,为研究生教育学这门新兴学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其学科身份认同问题显得更为紧要。系统认识研究生教育学的合理性是其获得身份认同的逻辑前提,而将合理性转变为合法性是其获得身份认同的关键。研究生教育学学科身份认同的实践逻辑在于深入分析和阐明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进而走出经典学科范式,在现代学科视野下重建其合法性。涵育学术共同体自觉的现代学科意识,守持兼具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的学科发展理路,依托"学科智识"推进知识社会中研究生教育的变革,是当下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之路。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学 合理性 合法性 身份认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