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4)
- 2023(17410)
- 2022(14526)
- 2021(13711)
- 2020(11263)
- 2019(26074)
- 2018(26229)
- 2017(48947)
- 2016(27868)
- 2015(31684)
- 2014(31975)
- 2013(30580)
- 2012(28293)
- 2011(25432)
- 2010(25700)
- 2009(23265)
- 2008(22827)
- 2007(20277)
- 2006(18167)
- 2005(16384)
- 学科
- 济(101345)
- 经济(101197)
- 管理(76533)
- 业(71544)
- 企(58385)
- 企业(58385)
- 方法(42252)
- 数学(35890)
- 数学方法(35407)
- 中国(33436)
- 农(31110)
- 财(27643)
- 学(25973)
- 业经(24784)
- 教育(23757)
- 制(23170)
- 地方(22516)
- 农业(20743)
- 理论(20531)
- 技术(16620)
- 务(16600)
- 财务(16520)
- 财务管理(16486)
- 贸(16478)
- 贸易(16467)
- 和(16459)
- 环境(16439)
- 体(16355)
- 银(16063)
- 银行(16011)
- 机构
- 大学(391398)
- 学院(384939)
- 管理(144496)
- 济(143468)
- 经济(139926)
- 研究(134729)
- 理学(124325)
- 理学院(122730)
- 管理学(120361)
- 管理学院(119635)
- 中国(96054)
- 京(86339)
- 科学(84540)
- 财(69377)
- 所(68290)
- 农(62782)
- 研究所(62238)
- 范(60789)
- 师范(60295)
- 中心(60223)
- 江(59799)
- 业大(57140)
- 北京(55083)
- 财经(54667)
- 经(49570)
- 师范大学(49394)
- 院(49009)
- 农业(48872)
- 州(47669)
- 教育(44104)
- 基金
- 项目(261372)
- 科学(206053)
- 研究(195507)
- 基金(186703)
- 家(162726)
- 国家(161270)
- 科学基金(137456)
- 社会(120441)
- 社会科(113620)
- 社会科学(113593)
- 省(102304)
- 基金项目(99199)
- 教育(94562)
- 自然(88840)
- 划(88350)
- 自然科(86684)
- 自然科学(86660)
- 自然科学基金(85066)
- 编号(81896)
- 资助(75463)
- 成果(69373)
- 重点(60002)
- 课题(58776)
- 部(58361)
- 发(56289)
- 创(53920)
- 创新(50168)
- 教育部(50156)
- 项目编号(49669)
- 科研(49493)
共检索到581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于钊 罗小龙 王绍博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公众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源向城镇集中的"教育城镇化"现象也愈演愈烈。研究以新沂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基础教育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并对其动力根源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教育城镇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有效推动教育城镇化发展和促进区域生源流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诸如设施布局面临调整、学生家庭结构不完整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同时也发现,我国教育城镇化的动力根源主要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演变、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变更等三个方面。对此,为促进基础教育设施公平、健康和均衡发展,研究从城市规划应对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城镇化 新沂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牟玲玲 尹赛
基于2012-2016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参考京津冀发展特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角度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与重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评价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水平上,各城市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北京、天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以绝对优势超越河北省各城市,河北省各城市的发展水平呈梯队分布。波动幅度呈稳定、弱幅型和强幅型三种状态,波动过程呈"稳定""倒退""跃进"和"振荡"四种变化态势。本文研究对测度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会网络分析 京津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军波 付景保 张晓峰
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典型村的城镇化进程实地调研,从人口、经济、景观和社会四个角度对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欠发达丘陵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源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变革,继而在经济发展推力和社会需求拉力共同作用下逐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以本地或就近转移为主,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和特色化过渡;非农经济成为村民收入主体,同时也是塑造乡村经济空间和自然景观的主导力量,造就了村域的二元景观格局;农户迁居选址的环境和交通权重加强,传统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弱化,加剧了村域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异,是村民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更新的表征,也将引导城镇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景普秋 张复明
资源型城镇组群是指空间上毗邻、产业类型接近、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个资源型城市以及城镇组合而成的专业型城镇组群。其动力机制兼有城市群演进的一般特征与资源型城镇组群演进的特殊性。本文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从城镇组群空间演进的动力因素、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因素、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演进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城镇职能分工与资源型经济对城镇组群演进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化趋势,最后指出:资源型城镇组群必须走职能扩张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李悦 张默 刘彦伯 张丽军 杨赫岩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开始大规模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以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其与人口变动及追求规模效益的政策密不可分。近年来,虽然沈阳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缺少明确的调整程序及标准、学生上学成本增加、隐性辍学率提升、学生上学距离远等问题。研究提出制定合理的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程序及方案、适当保留农村小型教学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基础教育 学校布局调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傅小锋
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偏远 ,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城镇发展缓慢 ,至1952年青藏高原全境解放时其城镇发展水平很低。其后四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城镇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具独特性 ,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独具特色。高原城镇发展表现为总体落后 ,局部发展加速。城镇化现状特征表现为城镇数量少 ,规模小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空间上集中在河谷地区 ,呈沿交通线分布格局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设施落后 ,职能单一 ,缺乏吸引与辐射能力 ,城镇间经济联系弱 ,未能形成高原城镇体系。高原城镇化主要动力是自上而下型的政府...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城镇化 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学思
从理论层面阐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演化关系、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探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及演化驱动关系。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的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对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维度、实现路径、动态演化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城市群理论、区域规划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少榕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政府采取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通过撤并农村薄弱学校、加快县乡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实际调整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思路,建立多元的农村教育投入和分类管理机制,以内涵式发展的特色学校提高乡村学校吸引力,并建立良性的教师引入和互动机制以利于城乡教师交流等。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基础教育 优化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本文使用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0-1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与经济权重矩阵,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集聚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城镇化水平会受到邻近省域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影响;省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趋同,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低值集聚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支出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有负面影响作用。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镇化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小妹 武红智
为更好发挥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对于城乡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明确动力机制类型基础上,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比较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与以往研究之间的特征和差异,评价其不足,提出以下努力方向:(1)加强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创新;(2)细分不同类型动力对城镇化作用的机理研究;(3)推进不同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4)强化动力机制对于城镇功能提升的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研究进展 国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梅 赵文彦
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首先应回答我国的城镇化究竟是"人"(市场要素配置)的城镇化还是"人为"(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城镇化?本文选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收入比两个指标,分析经济系统外部干预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通过构建VECM模型,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收入比两个外生变量内生化,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镇化率一起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长期持续的动力机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工业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最高;经济系统的外部干预不利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行政性资源配置虽然初期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但从...
关键词:
城镇化 动力机制 VECM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韩会然
根据区域城镇化内涵和省际边缘区特点,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分析了2000—2009年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发现近10年来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以经济和基础设施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传导和波及效应的反映,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表现为对前期滞后状态的一种补偿性异速增长,人口城镇化不明显,是其边缘区位对人口集聚引力弱的反映。进一步分析得出:边界效应作用力是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独有的基础动力;主导动力中的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周边中心城市和毗邻城市强烈的相互作用是辅助动力;最后构建了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