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4)
2023(6611)
2022(5295)
2021(5244)
2020(4204)
2019(9574)
2018(9655)
2017(17155)
2016(10500)
2015(11788)
2014(11939)
2013(11037)
2012(10329)
2011(9458)
2010(9940)
2009(8717)
2008(8465)
2007(8015)
2006(7327)
2005(6649)
作者
(25389)
(21812)
(21259)
(20252)
(13405)
(10538)
(9666)
(8481)
(8377)
(7634)
(7408)
(7271)
(6830)
(6706)
(6669)
(6578)
(6501)
(6245)
(6179)
(6005)
(5668)
(5543)
(5312)
(5232)
(5138)
(5021)
(4873)
(4697)
(4485)
(4307)
学科
(43820)
(35720)
经济(35679)
农业(29206)
(29048)
教育(19243)
中国(18813)
管理(13617)
业经(12573)
收入(11072)
(10531)
方法(10482)
数学(9694)
农业经济(9693)
数学方法(9603)
发展(9491)
(9369)
(9343)
(8873)
农村(8864)
(8784)
(8429)
企业(8429)
(7438)
劳动(7434)
理论(7398)
(7352)
地方(7157)
(6890)
土地(6808)
机构
学院(135160)
大学(134359)
(55240)
经济(54081)
研究(51438)
管理(45425)
(41445)
理学(39310)
理学院(38855)
管理学(38148)
管理学院(37889)
中国(34669)
农业(31065)
(29435)
科学(28449)
教育(28246)
(28074)
师范(27980)
(25647)
业大(24640)
中心(23370)
研究所(23120)
(22998)
师范大学(22498)
(22442)
北京(19158)
农业大学(18895)
财经(17696)
(16793)
(16709)
基金
项目(85864)
研究(74605)
科学(69281)
基金(58894)
(50358)
国家(49299)
社会(46217)
社会科(43005)
社会科学(42994)
科学基金(41011)
教育(40548)
(35826)
编号(34859)
基金项目(30494)
(30462)
成果(30343)
(26223)
课题(25830)
资助(22518)
自然(21953)
(21929)
(21718)
(21410)
自然科(21384)
自然科学(21378)
自然科学基金(21006)
(20913)
重点(20128)
规划(19670)
教育部(18973)
期刊
(67831)
经济(67831)
研究(50586)
(48494)
教育(48227)
中国(41869)
农业(32954)
学报(18348)
科学(17719)
业经(17334)
大学(16649)
(15190)
(14922)
(14713)
金融(14713)
技术(14620)
学学(14288)
农业经济(13151)
农村(12956)
(12956)
职业(12011)
管理(11518)
问题(10231)
世界(9646)
农村经济(8653)
财经(8400)
经济问题(8181)
(8052)
经济研究(7885)
技术教育(7869)
共检索到221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全磊  陈玉萍  丁士军  吴海涛  
本文利用2016年鄂粤两省农民工家庭生计调查数据,从家庭总收入和结构性收入双重视角,探讨基础教育和就业行业对未完全汇合农民工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和非农就业行业均有利于农民工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二者仅通过打工经商收入提高家庭总收入水平,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家庭更易于脱离农业生产,虽然损失了转移性收入,但总体上有利于家庭资源配置的改进。政府应适时将农村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延长至12年,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产业,改革涉农补贴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家庭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创造新的增长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永波  陈琦  
中国家庭高储蓄率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从农民工回流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家庭高储蓄率现象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阐释农民工回流与其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农民工回流对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家庭储蓄率的提高,即使采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在农民工回流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以上结果为理解中国家庭高储蓄现象提供一个新视角,对未来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智雷  谭宇  吴海涛  
本文根据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家庭收入结构及创业意愿,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对其返乡后从事自我经营和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返乡农民工的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打工、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状况、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有共产主义信仰、生产积极性较高以及交际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后自主创业的意愿更强,并且大多数正在从事自我经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枫  
本文利用来自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省的调研数据来考察农民工汇款对输出地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简单将农民工汇款看成外生的转移收入时,农民工汇款能改善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不过,当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选择性,并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来构建那些外出劳动力户的反事实收入时,我们会得到相反的结论:由于那些外出务工劳动力往往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农民工汇款扩大了农村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从反事实收入情形下的0.3551上升至实际收入情形下的0.3774。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虹  李芳  
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在京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这一群体在京教育状况尤其是基础教育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作为城市政策制定者应该意识到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逐步改善其就学环境,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促进城市和谐与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逸先  崔玉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图伦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和反思,并以家庭、学校、政府三方为着眼点,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浩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2007和2008年的农民工家庭数据,采用OLS和Quantile回归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和住房可及性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验证了三个假说,即提高就业稳定性,能增强农民工家庭住房可及性和促进消费,同时,提高住房可及性也有助于增加农民工家庭消费,且对低消费家庭影响更大。此外,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就业稳定性和住房可及性对农民工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分别为8.51%和3.7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凤琴  陈杭  
文章利用中部三省农民工调查数据,从劳动者个人因素和家庭状况两个方面,研究农民工选择就业地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劳动者个人因素,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对劳动者就业的地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劳动者家庭状况,如家庭负担、耕地面积和居住地等对农民工就业的地区选择同样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认为,农民工的个人素质与其就业的地区选择有内在的关联性,农民工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农民工的外出就业决策是家庭最优决策的结果,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分配受家庭状况的影响。因此,政府和中介机构应根据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输送和培训农民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湘红  陈坚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本文试图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一个相对收入的研究视角。我们使用2008-2009 RUMi C调查数据,从社会比较角度,考察农民工相对于群体内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我们将已有文献的相对剥夺指数拆分为相对收入排序和不平等程度,研究在不同维度上衡量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方面,相对收入可能给人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当期攀比性消费动机;另一方面,过高的收入差距有可能削弱这种当期比较的动机。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了绝对收入等其他因素后,相对收入低的家庭消费率更高,而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家庭消费率,这一现象在收入较低的家庭中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君平  谭清香  曲颂  
本文从"收入—消费—多维"视角探究了中国进城农民工家庭贫困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异及其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贫困类型以消费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为主,同时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进城农民工家庭抵御外部因素对收入冲击的能力远弱于抵御外部因素对消费冲击的能力,此种情况在中部地区尤甚。中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维贫困最轻微,而西部地区最严重,且随着贫困维数的提高,相应维数的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维度和区域考察,教育维度贫困是造成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健康维度贫困只是导致东北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多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面的卫生厕所、沐浴设施、炊用能源以及资产数量等维度的被剥夺情况最严重。经济落后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多种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贫困的最高维数并不必然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农民工家庭。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同n维(1≤n≤8)贫困发生率之和相近,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进城农民工家庭十维脱贫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此外,进城农民工家庭收入(或消费)贫困与多维贫困属于互补关系,二者兼具差异性和关联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子代教育对中国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子代教育刺激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扩大,子代教育主要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减贫效应机制来促进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家庭社会资本和子代社会信任能够缓解子代教育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而子代社会网络却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双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来防止群体固化,进而有效缓解农村家庭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舒强  张学敏  
教育投资收益风险是影响个人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农民工家庭子女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风险的估算,并与城镇家庭子女和农村其他家庭子女的收益风险进行比较发现,农民工家庭子女高等教育个人投资收益风险远高于城镇家庭子女和农村其他家庭子女。为此,政府应采取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大学生最低工资制度和就业保险机制等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尽快完善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机制、提升高职教育层次、缩小高等教育校际差距等措施,以有效规避和降低农民工家庭子女个人投资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艳平  
本文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家庭化与非家庭化流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化与非家庭化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家庭化流动相比,家庭化流动有助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家庭化农民工在工作强度维度的融入程度最高,其次是身份认同和心理融入维度,在经济整合和社会参与维度的融入程度较低;年龄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具有消极影响,农民工自身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社会网络对其城市融入也具有一定影响,而是否有稳定的住所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