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62)
2023(21496)
2022(18386)
2021(17059)
2020(14313)
2019(32742)
2018(32146)
2017(60985)
2016(33664)
2015(37878)
2014(37639)
2013(36709)
2012(33941)
2011(31058)
2010(31261)
2009(28527)
2008(28171)
2007(24939)
2006(22083)
2005(19755)
作者
(99917)
(83237)
(82840)
(78510)
(53097)
(40022)
(37452)
(32614)
(31927)
(29935)
(28441)
(28252)
(26873)
(26399)
(25937)
(25635)
(24925)
(24744)
(23976)
(23946)
(20846)
(20745)
(20229)
(19049)
(18660)
(18545)
(18533)
(18470)
(16961)
(16502)
学科
(133233)
经济(133055)
管理(96172)
(90690)
(74782)
企业(74782)
方法(57131)
数学(48736)
数学方法(48017)
中国(38361)
(36981)
(35004)
(31741)
业经(31270)
地方(29539)
(27859)
农业(24862)
(23870)
贸易(23855)
理论(23759)
(23094)
(22037)
银行(21956)
环境(21355)
(21238)
(21237)
金融(21232)
技术(21220)
财务(21148)
(21135)
机构
大学(483268)
学院(479284)
(186841)
经济(182745)
管理(180982)
研究(166826)
理学(156226)
理学院(154308)
管理学(151191)
管理学院(150324)
中国(122741)
科学(106508)
(104316)
(88339)
(86895)
(85529)
研究所(78047)
业大(76108)
中心(74653)
(72259)
财经(69733)
农业(68282)
(66237)
北京(65833)
师范(65449)
(63416)
(60489)
(57937)
经济学(56446)
师范大学(52995)
基金
项目(326573)
科学(255531)
基金(235114)
研究(234018)
(207899)
国家(206142)
科学基金(175148)
社会(146375)
社会科(138529)
社会科学(138494)
(128541)
基金项目(124029)
自然(115607)
自然科(112905)
自然科学(112868)
自然科学基金(110815)
教育(109374)
(109231)
资助(96639)
编号(94619)
成果(77864)
重点(74455)
(71399)
(71277)
(67915)
课题(66762)
创新(63406)
科研(62681)
大学(60909)
教育部(60562)
期刊
(208379)
经济(208379)
研究(142452)
中国(98781)
学报(85238)
(79371)
科学(75050)
(67715)
管理(67667)
大学(64230)
教育(61869)
学学(60180)
农业(54122)
(41753)
金融(41753)
技术(41416)
财经(34549)
业经(34423)
经济研究(32739)
(29671)
(27861)
问题(27138)
图书(25206)
(24658)
科技(23876)
业大(22342)
技术经济(22093)
理论(21527)
商业(20512)
资源(20489)
共检索到715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军男   杨颉   沈悦青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背景下,激发和培养“拔尖学生”的远大学术志向是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拔尖学生”学术志向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S大学的15名“拔尖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拔尖学生”的学术志向包括教育志向与学术职业志向,其受到学术兴趣、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和环境感知四个核心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复杂的影响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苏芃  吴凡  张晓蕾  
"拔尖计划"1.0实施10周年之际,本文分析评价"拔尖计划"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举措以及整体的培养成效。各试点高校建立了合理的遴选机制、动态流动机制,以选拔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以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挑战性、小班化教学等促进拔尖学生深度学习,强调学术训练从而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就资源支持而言,注重学术造诣良好的教师深入到人才培养一线;支持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科研和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全球视野。"拔尖计划"学生大部分继续深造,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学术潜质,在学术产出方面崭露头角。本文也据此就"拔尖计划"2.0的提出了深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亮   施佳欢  
加快推进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落实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关键。对全国文科拔尖基地的458名教师、103名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对文科拔尖基地建设的总体进展持满意态度,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坚定中国立场的价值认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目标认知和强调个人努力的路径认知;各基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培养能力,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以时代为观照,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勾勒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画像;以学科为支撑,围绕学生创新成长推动体系性改革;回归学生个体,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高质量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海琴  
本科高创新性拔尖人才的创新行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拥有来自兴趣与指向成就的创新动机;具备观察敏锐、理解深入、善于联系的创新学习;表现出新颖的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创意;展示出领导、合作或独立的创新行动;取得了物化的成果或精神性的收获。由这五个方面构成的大学生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反映出大学生创新是从个人意义上的日常创新向社会意义上的专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为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和评估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育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硕豪  
对732名"拔尖计划"入选学生开展的创造力发展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分析性智力、综合性智力、专业知识、交叉知识、通识知识、坚持的毅力、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等分类变量对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小;发散性思维、超越自我的意愿、精神环境、实践性智力、自我认同的信心、对模糊的容忍、内部动机等分类变量在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方面总体上处于边缘显著水平且存在程度差异;探究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等变量对促进拔尖学生创造力发展最具积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凡蓉  王焕  陈子韬  
以西北X市为例,对该市《治污减霾工作实施方案》中核心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模型,探索其政策执行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目标设置、内部管理和外部支持对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存在显著影响。目标设置的清晰度、难度、分解与偏差程度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者的执行意愿,产生正常执行和偏差执行等不同执行行为。其中,机构内部管理的纵、横向协调及其价值取向,外部环境的公众监督、制度压力与财政支持会交替产生作用,形成对执行策略与执行动力的双螺旋推进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劲松  
本文使用一种新颖的理论范式——扎根理论,研究了制约中国民众购买旅游保险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基于一次社会调查,通过创建开放性译码与主轴译码,最后得出选择性译码,进而构建了制约中国旅游保险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框架,揭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国凤  
[目的 /意义]阅读推广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种新常态,从全新视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阅读推广的高效发展。[方法 /过程]通过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7位采访对象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阅读推广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构建其扎根理论框架。[结果 /结论]研究表明,推广主体、阅读环境、阅读帮助、推广设计是影响阅读推广发展的4个主范畴,分别属于主导性、保障性、支持性和驱动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推进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永胜  李晴  
随着一系列网络外卖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外卖食品安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扎根理论,本文对各大外卖相关网络平台的消费者评论资料进行三级编码,试图找出影响外卖食品安全的各类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到了解决外卖食品管理影响因素的4个核心范畴与8个主范因素,核心范畴的外卖平台、外卖商家、政府监管和媒体监督(二者合并为环境因素)均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环境因素对其他因素又具有普遍且突出的影响作用,因而也是外卖食品安全管理核心因素的主导因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辉   王聪聪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至中小学阶段实施是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经历了从课程教学的单一变革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系统改革,其中的核心是指定超级科学高中,以及推进高中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合作与有效衔接。该政策在目标设计与具体实施中面临四重困境:其一,受政治经济等外部要素的过度影响,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得政策方向多元并不断偏离初始目标;其二,急于追求有限时效内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断调整政策方案,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三,为获取政府资源的持续投入,高中和大学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显性成效,致使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与政策初衷产生明显偏差;其四,政策评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资源投入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发展变化的考核。这导致日本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李文平  
对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届500名毕业生去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施效果较好,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处于中间水平,各高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500名毕业生中有24.8%的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学科)深造,总体拔尖率还有待提高;有近四成学生偏离基础学科方向,总体偏离率较高。故需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勇  吴素珍  张鹤达  
以典型创新企业的深度访谈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提炼出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推动等主范畴,构建企业基础研究行为模型,并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了理论诠释。研究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研发基础属于保健因素;产业环境、技术环境、一流企业愿景、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激励因素;国家政策支持既是保健因素又是激励因素。基于“外因—内因—行为”分析范式,提出了外部因素中的国家政策支持影响企业内部保健因素,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产业环境、技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激励因素的企业基础研究行为的双重作用路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企业基础研究的条件支持、增强创新氛围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谈杨  陈静静  马增彩  
高质量的中职教育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优化我国人力资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职教育中学生常被视作学力低下,教学改革亦困难重重。本文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形式考察了21名中职学生的学力发展,发现尽管在初中后期学生学力出现了快速下滑,但这些学生毕业进入中职后学力发展趋势逆转,出现了学力回弹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一回弹,是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遭受破坏的自我觉知不断修复,最终形成高水平的自我觉知,实现了学力回弹。在此过程中,个人特质、生涯预期、学校环境与家庭养育之间积极互动,推动了自我觉知的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