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9)
2023(8398)
2022(6910)
2021(6178)
2020(5143)
2019(11326)
2018(10695)
2017(19984)
2016(10980)
2015(12145)
2014(11415)
2013(11367)
2012(10612)
2011(9614)
2010(9346)
2009(8457)
2008(8287)
2007(7141)
2006(6447)
2005(5715)
作者
(36782)
(30743)
(30537)
(28695)
(19422)
(15039)
(13517)
(11986)
(11856)
(10582)
(10574)
(10167)
(10121)
(9759)
(9722)
(9546)
(9266)
(9132)
(8970)
(8687)
(8070)
(7545)
(7265)
(7117)
(7096)
(6714)
(6689)
(6634)
(6310)
(6258)
学科
(45398)
经济(45344)
(29950)
管理(29855)
(21862)
企业(21862)
方法(20077)
数学(17975)
数学方法(17817)
(14815)
(12193)
中国(11629)
(11022)
农业(10241)
(10183)
贸易(10179)
业经(10163)
地方(9964)
(9920)
环境(8515)
(7202)
技术(7036)
(6406)
财务(6403)
财务管理(6390)
(6363)
金融(6362)
(6299)
(6190)
银行(6145)
机构
大学(161557)
学院(160799)
(66797)
经济(65539)
研究(63537)
管理(58508)
理学(51346)
理学院(50697)
管理学(49649)
管理学院(49402)
中国(46440)
科学(43852)
(43623)
(35311)
农业(34998)
(34550)
业大(33624)
研究所(32210)
中心(27737)
(27314)
(23387)
(23070)
农业大学(22872)
财经(22256)
北京(21927)
科学院(21278)
(20630)
经济学(20494)
(20481)
(19484)
基金
项目(119686)
科学(93169)
基金(88838)
(83826)
国家(83212)
研究(75839)
科学基金(68585)
社会(49340)
自然(48574)
自然科(47394)
自然科学(47374)
基金项目(47198)
社会科(46857)
社会科学(46843)
自然科学基金(46553)
(45600)
(40367)
资助(35917)
教育(33083)
重点(28054)
编号(26992)
(26346)
计划(25910)
(25638)
(25040)
科研(23937)
创新(23618)
科技(23539)
(22625)
国家社会(21675)
期刊
(67231)
经济(67231)
研究(42848)
学报(38611)
(38501)
科学(32404)
中国(31216)
大学(27431)
学学(26678)
农业(26454)
管理(20134)
(19257)
(15243)
(12401)
金融(12401)
经济研究(12016)
业大(11720)
技术(11064)
业经(11053)
财经(10633)
教育(10430)
(9879)
资源(9849)
农业大学(9793)
问题(9489)
(9207)
科技(9135)
林业(8415)
技术经济(7821)
世界(7424)
共检索到230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兴成  石孝均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张文安  蒋太明  
【目的】黄壤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土壤,黄壤区粮油作物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和经济民生至关重要。研究黄壤区主要粮油作物基础地力特征,评价地力对粮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为黄壤耕地地力保育和区域作物绿色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于2006—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黄壤区开展的3 515个田间试验(马铃薯434个、油菜525个、玉米1 318个、水稻1 238个),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对照(CK)和氮磷钾肥(N2P2K2)处理作物产量;基于作物估计方法,分析了粮油基础地力产量和地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聂振邦  
近年来,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通过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成就显著,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保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为改革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戴德明  
我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要走“稳粮增值”的道路,即在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结构增值”、“内涵增值”、“加工增值”和“转化增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晓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晓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晓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琳  谭晓悦  李露凝  陈晋  李强  
冬小麦产量高低及稳定性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同等重要。鉴于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显著,有必要从高产—稳产关联特征入手,探究全面提升冬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途径。基于598个县1985—2014年的单产数据,分析了冬小麦高产与稳产关联性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气象、物候观测、农业生产要素等数据,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冬小麦高产—稳产关联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1)冬小麦产量随时间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定性也增强,高产性和稳产性均呈东北向西南降低的特征。(2)冬小麦高产与稳产、低产与不稳产密切关联,在研究区占据主导地位,且这两种关联类型的分布区域相对稳定,空间聚集性强。(3)灌溉条件是促进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具备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区的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均比较适合冬小麦生产,但不同物候期气象要素的波动对高产和稳产均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划定冬小麦优质产区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迟健  
根据全国7省26个杉木种子园有关数据,及浙江杉木种子园高产稳产研究协作组的研究报告,从高产稳产角度,对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定砧密度、结实前管理及结实后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园址最好选在撒粉期雨量不过多、不常遭冻害的杉木一般产区;选取低山向阳缓坡、隔离条件好、土壤深厚而肥力中等、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园。建园材料选遗传增益高而结实中等以上无性系,注意花期相配。定砧密度要适当。结实前狠抓嫁接株保存率及直冠率,通过土壤管理及适当疏枝培养宽大、透光树冠;结实后狠抓土壤管理、花粉管理、及时疏伐及病虫防治,结实衰退时及时更新改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西荣  涂先德  吴玉林  刘山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穗部性状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粒重相关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显著,与每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主要与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关.每穗粒重的高稳系数与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相关显著,而与千粒重的高稳系数相关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阎俊  肖永贵  郝元峰  张艳  徐开杰  曹双河  田宇兵  李思敏  闫俊良  张赵星  陈新民  王德森  夏先春  何中虎  
解析中麦895高产潜力、广泛适应性、综合抗性及其优良品质性状机理,有助于为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用中麦871/中麦895重组自交系和扬麦16/中麦895双单倍体2个群体的QTL定位研究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资料对中麦895遗传特性及其生产中表现进行了分析。中麦895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4个方面优良特性:1)携带2个控制分蘖角和5个控制旗叶夹角主效QTL,株型紧凑,旗叶小且直立,为单位面积穗数(640个/m2)多提供保障;携带矮秆基因Rht2和Rht24,植株矮(75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含4个高千粒重与灌浆速率QTL和5个抗旱基因,春化基因组成vrn-A1x、Vrn-B1a和vrn-D1w,灌浆速率快,千粒重(48 g)高且稳定,根系活力好,水肥利用效率高,叶功能期长,耐高温和耐晚播能力强。3)携带1个全生育期抗条锈病主效QTL、2个成株期抗白粉病QTL和1个抗赤霉病QTL,综合抗病性好,中感条锈和白粉病,赤霉病病穗率低。4)含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等优质基因,面团筋力中等,颜色亮黄,面条和馒头品质优良;酚酸含量(748μg·g~(-1))高且稳定,营养价值高。本研究为黄淮麦区高产广适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西荣  涂先德  吴玉林  屠乃美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