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4)
2023(9082)
2022(7734)
2021(6919)
2020(5922)
2019(12889)
2018(13043)
2017(24392)
2016(13591)
2015(15468)
2014(15900)
2013(15374)
2012(14202)
2011(12960)
2010(13323)
2009(12740)
2008(12457)
2007(11745)
2006(10529)
2005(9898)
作者
(40299)
(33750)
(33352)
(32125)
(21151)
(15919)
(15291)
(12990)
(12625)
(12278)
(11423)
(11354)
(11046)
(10881)
(10829)
(10430)
(10059)
(9796)
(9762)
(9557)
(8770)
(8368)
(8302)
(7701)
(7604)
(7567)
(7535)
(7463)
(6868)
(6796)
学科
(53056)
经济(52962)
管理(44619)
(39220)
(33811)
企业(33811)
(17537)
方法(17388)
(16085)
中国(15702)
(15255)
业经(14771)
数学(13883)
数学方法(13674)
(12908)
地方(12388)
(12379)
(11266)
银行(11247)
产业(10831)
(10771)
理论(10181)
(10113)
金融(10106)
技术(9956)
体制(9780)
农业(9439)
(9369)
财务(9324)
财务管理(9298)
机构
学院(196571)
大学(196142)
(78996)
经济(77066)
管理(72308)
研究(68130)
理学(60489)
理学院(59837)
管理学(58795)
管理学院(58423)
中国(53065)
(42624)
(41387)
科学(40140)
(34148)
(33649)
中心(32253)
(32148)
财经(31036)
研究所(30393)
业大(27811)
(27775)
北京(27000)
(26087)
(25654)
师范(25314)
农业(25010)
(24937)
经济学(24164)
(23428)
基金
项目(126104)
科学(99265)
研究(95102)
基金(89811)
(77669)
国家(77020)
科学基金(65881)
社会(60254)
社会科(57137)
社会科学(57132)
(50865)
基金项目(46639)
教育(43804)
(42097)
自然(40659)
自然科(39663)
自然科学(39652)
自然科学基金(38962)
编号(38762)
资助(36377)
成果(33394)
重点(28805)
(28520)
课题(28490)
(27921)
(27700)
(26691)
创新(25045)
国家社会(24851)
(24633)
期刊
(96476)
经济(96476)
研究(62050)
中国(47613)
(34339)
学报(30684)
(30566)
管理(30352)
科学(27703)
教育(26071)
大学(23853)
学学(22155)
(21127)
金融(21127)
农业(19896)
技术(18909)
业经(16270)
财经(16143)
经济研究(14481)
(14064)
问题(12546)
图书(10139)
(9934)
(9648)
科技(9514)
(9279)
论坛(9279)
技术经济(9226)
(9096)
现代(8999)
共检索到315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辰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与基础产业瓶颈约束结伴同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难以为继,被迫进行调整。这一矛盾长期存在,国家也提出过加快基础产业发展的若干战略与对策,但基础产业瓶颈约束的矛盾依然存在,并在当前经济增长中表现突出。因此,本文不打算精心设计消除基础产业瓶颈的各种对策,而只想透析其生成机制以及长期不能消除的症结所在。本文探究的是,假定社会经济部门只有基础产业和加工产业两大部门,在总量短缺和过度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不是加工产业而偏偏是基础产业发生严重短缺成为瓶颈约束?就此作系统考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文晖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莱斯特·C·梭罗所说的那样,中国经济目前已越过了经济发展的准备时期,将来的竞争是效益的竞争,因而不可能继续在低成本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就会增加,基础设施是将来成本和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将是当前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饶晓秋  蒋尧明  
一、节外生枝—经费拨款体制下的“院外”活动我国行政事业预算经费(以下简称经费)拨款体制的运行轨迹,是一个夹杂着大量“院外”活动的过程。在现行“分灶吃饭、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下,各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局的财务部门,下同)对其有财务隶属关系的行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短缺、服务体系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协调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低效率的瓶颈制约因素。因此 ,必须转变政府治理观念 ,规范自身行为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 ,加快组织制度的创新 ,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发挥政府职能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营造有利的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德秀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权威公布,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排名第29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但是,在创新制度(包括监管环境、商务环境等)、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等)等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差距仍较大。实际上,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创新驱动乏力"仍是转型阶段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伴随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而无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秉靭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最近在秦皇岛考察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已出现紧张的苗头,要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交通、原材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否则经济建设就会出现“瓶颈”。他说,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经济一旦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骏  
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是为满足国企改革的需要而启动展开的,是我国体制转轨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在改革起点上,首先是解决市场会计规则的制定和施行问题,通过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为国企产权改革提供支持。当国企进入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的改革阶段之后,随之出现的大面积会计行为失范和会计秩序混乱,从反面提出了加强会计监管的改革需求。本文认为,在我国体制改革初期制定的会计监管框架与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制度存在脱节和错位,会计监管之所以成为制度瓶颈,原因在于对现行会计监管安排的路径依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武桂云  
文科图书引进专款是国家重点支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专项财政拨款。组织体制建设,订购、流通和管理流程规范对实施文科专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介绍并探讨了完善体制建设和专款使用实效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以德国为代表的均衡型城镇化与以日韩为代表的集聚型城镇化是两种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两者的政策取向和实施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欲扬二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新路。文章总结了德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剖析其均衡城镇化模式的特殊成因,探讨该模式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启示。研究认为: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它的历史渊源、法律约束、组织体制、经济基础及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但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模式;针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应重点实施"去等级化"和"去中心化"的两大制度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本文联系江苏实际,从三个侧面对突破体制瓶颈作了探索:一是突破跨地区结构调整的体制瓶颈,使涉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联动调整;二是突破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瓶颈,增强城市与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三是突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体制瓶颈,激活、增强和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力。入世后冲击波,首当其冲是政府。这就首先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管理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制度和行为方式,在突破现存的各种不利于入世的体制瓶颈上超前动作、大力作为。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当前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要素结构错配、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开放层次偏低等问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沿着"培育高端要素—构建协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四个协同"的思路,着力破解产业体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具体而言,应加强高端要素培育,提升要素供给质量;破解制度性障碍,构建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深化改革攻坚,激发实体经济和要素发展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包容创新的生态;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海波  
对我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的数量考察汪海波关于我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问题,已有许多论著作过分析。但从数量关系对这个问题作历史考察似不多见。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些探索。在1949年10月至1952年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以后,依据当时国内外情况,并参照苏联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银果  褚潇  
近年来,我国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我国现行分段式监管体制入手,阐述了由分段监管导致的监管职能、法律体系、安全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并从明确政府部门职责、统一法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加强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提出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短期与长期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工会参加比率下降已经成了全球的普遍现象,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标志着工会力量的弱化。在西方国家,工会力量有所弱化,原因在于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工会组织的变迁与转轨过程密切相关,工会参加比率有所下降,但工会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我国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有待加强,目前就业体制的二元化是不利于工会组织转型的,因此应实现就业体制的一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