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8)
- 2023(7347)
- 2022(6130)
- 2021(5690)
- 2020(5040)
- 2019(11923)
- 2018(11787)
- 2017(24547)
- 2016(12841)
- 2015(14550)
- 2014(14643)
- 2013(14676)
- 2012(13470)
- 2011(12146)
- 2010(12631)
- 2009(11845)
- 2008(11714)
- 2007(10463)
- 2006(9438)
- 2005(8695)
- 学科
- 济(63706)
- 经济(63664)
- 业(38149)
- 管理(35848)
- 企(32572)
- 企业(32572)
- 方法(30934)
- 数学(27477)
- 数学方法(26943)
- 财(14594)
- 农(13324)
- 中国(13274)
- 业经(13079)
- 制(12532)
- 银(12294)
- 银行(12286)
- 行(11439)
- 地方(11138)
- 贸(11034)
- 贸易(11028)
- 融(10745)
- 金融(10744)
- 易(10574)
- 理论(10277)
- 产业(10165)
- 务(10060)
- 财务(10027)
- 财务管理(10018)
- 学(9787)
- 企业财务(9607)
- 机构
- 大学(190601)
- 学院(189781)
- 济(85158)
- 经济(83602)
- 管理(76428)
- 理学(65936)
- 理学院(65344)
- 管理学(64123)
- 管理学院(63808)
- 研究(61247)
- 中国(49545)
- 京(40130)
- 财(38704)
- 科学(34559)
- 财经(31160)
- 所(30394)
- 经(28189)
- 中心(27596)
- 研究所(27497)
- 江(27256)
- 经济学(26815)
- 农(26657)
- 北京(25783)
- 业大(25428)
- 经济学院(24231)
- 财经大学(23337)
- 范(22544)
- 州(22526)
- 师范(22324)
- 院(21936)
- 基金
- 项目(122850)
- 科学(97780)
- 基金(90294)
- 研究(89625)
- 家(77819)
- 国家(77270)
- 科学基金(67323)
- 社会(58048)
- 社会科(55430)
- 社会科学(55416)
- 省(47095)
- 基金项目(46797)
- 自然(43325)
- 自然科(42400)
- 自然科学(42396)
- 教育(41648)
- 自然科学基金(41617)
- 划(39793)
- 资助(39337)
- 编号(35657)
- 成果(28456)
- 部(27892)
- 重点(27492)
- 发(26741)
- 创(26042)
- 课题(24660)
- 教育部(24331)
- 创新(24288)
- 国家社会(24147)
- 人文(23788)
共检索到28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明兴 付红艳
作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基础产业的投资状况,近期内应在局部范围内利用国际商业资本的直接投资,而这种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应重在BOT模式上。为此,作者还就如何利用BOT模式有关的策略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锐
本文首先对BOT投资方式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基础产业建设现状,提出我国应采用BOT方式利用国际商业资本直接投资和经营来发展我国的基础产业的观点,最后分析了我国采用BOT方式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友星 曲妍兵 赵艳平
本文使用一组关于中国海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独特跨国链接数据,对中国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及其形成模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东道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显著促进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其中工程承包和援助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布局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模式,且该过程产生了较强的跨国互联互通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该效应可通过成本削减和集聚促进的直接渠道及双边关系改善和地区安全威胁消弭的间接渠道实现;此外,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效应在与跨国企业战略、东道国空间分异、时间动态演变三者的互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异质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阎大颖
近年来,FDI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步从宏观经济研究领域向战略管理学拓展,即跨国公司如何针对自身的资源特征、学习能力、国际经验、国际化发展模式以及东道国制度环境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动态选择最优的FDI模式。针对中国企业FDI的现状,文章归纳出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模式 跨国并购 绿地新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国学
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更多地受到了我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渝琳 梅新想
文章利用一般均衡产业结构模型,刻画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特征和投资类型特征。结果显示:从行业上来说,跨国公司进入特定行业会选择其中一种投资模式,并且绿地投资模式和跨国并购模式之间存在唯一的门槛值;从投资类型来看,发达国家偏好跨国并购的投资模式,组件制造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资源寻求型FDI,是发达国家的对外强势投资,能够获得多于预期的收入份额;总部服务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战略资源寻求型FDI,是发展中国家以牺牲收入份额为代价、获取互补战略资源为目的的对外弱势投资。
[期刊] 求索
[作者]
毛凯丰
基于资源基础观和邓宁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中国在美国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为所有权方面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外汇储备。经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型动因的特征,已经产生内部化或技术溢出的效应,并反映了中国OFDI正在加速投资区域多元化、投资渠道扩大化等特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荆新 高扬
政府会计基础诸如现金制、应计制是政府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关系到政府会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1997年的重大改革之后,基本上满足了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对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要求的不适应问题。面对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钟诚 许江萍
一、改革以来我国基础产业投资面临的新情况80年代我国基础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全民所有制单位能源工业基建投资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8%,运输、邮电业的基建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均高于改革前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与80年代同期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相比,则低于平均水平.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作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资金运动渠道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为我国基础产业投资资金的筹措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是:(1)国家预算内投资日渐减少,难以对基础产业做出更大的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五星
广西基础产业投资战略问题研究何五星一、战略依据制定广西地区基础产业投资战略,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广西发展基础产业的优势所在,这是前提。资源是投资的基础。广西的资源优势,概言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陆资源优势,一是区位资源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雯 段学军 左文芳
依据国际资本转移特征和沿长江资源开发特征、产业发展基础等,江苏长江沿江地区适合建设国际化基础产业带。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基础产业通江达海的布局要求,良好的市场空间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的背景和机遇;在借鉴国际大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产业带开发的基本模式,并针对可能存在问题和风险提出规避路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刘曌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1982—2010年期间我国直接投资类、间接投资类(含其他投资)、错误与遗漏及投资收益类三种类型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我国三类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升贴水年率之间为负向变动关系,与中美利差、中美通胀之差、我国实际经济增长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预期之间为正向变动关系;在短期,三类国际资本流动与上述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并非一致;实际经济增长是我国直接投资类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预期是我国非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广宇 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讨论两类企业OFDI进入方式决策在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变化之下的变迁机理。研究发现:当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生产率差异较小时,市场达到两类企业都倾向于跨国并购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对其OFDI进入模式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综合实力强势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战略,而另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因其所属的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镇 鲁明泓
本文以1990—2000年间投资于江苏省的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投资国文化、投资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控制性权力偏好型和风险喜好型国家的外资偏爱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外资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中国吸引外资经验的丰富降低了外资进入后的经营风险,从而促使它们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 进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