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3)
2023(3335)
2022(2877)
2021(2598)
2020(2245)
2019(5155)
2018(5210)
2017(10177)
2016(5661)
2015(6304)
2014(5988)
2013(6102)
2012(5761)
2011(5222)
2010(5200)
2009(4370)
2008(4315)
2007(3787)
2006(3308)
2005(2967)
作者
(15805)
(13116)
(13019)
(12580)
(8308)
(6252)
(5989)
(5080)
(5066)
(4611)
(4570)
(4506)
(4168)
(4150)
(4118)
(4020)
(3906)
(3893)
(3832)
(3796)
(3473)
(3158)
(3116)
(3026)
(2981)
(2977)
(2974)
(2722)
(2669)
(2615)
学科
(24214)
经济(24201)
方法(13612)
数学(12802)
数学方法(12702)
管理(12005)
(11124)
(8007)
企业(8007)
中国(5979)
(5774)
(5147)
(4396)
贸易(4391)
(4287)
业经(4107)
(4005)
(3976)
农业(3939)
理论(3877)
地方(3836)
(3799)
银行(3778)
(3752)
金融(3752)
(3623)
环境(3230)
教育(2784)
(2772)
(2733)
机构
大学(78338)
学院(75940)
(35464)
经济(34794)
管理(28222)
研究(27454)
理学(24416)
理学院(24109)
管理学(23680)
管理学院(23527)
中国(22402)
科学(16054)
(16004)
(15607)
(14232)
(13726)
中心(13170)
研究所(12679)
财经(12552)
业大(12305)
经济学(12105)
(11624)
农业(11267)
经济学院(11128)
(11054)
(9849)
北京(9783)
师范(9733)
财经大学(9580)
(9265)
基金
项目(53182)
科学(42232)
基金(40171)
研究(37438)
(35628)
国家(35380)
科学基金(29999)
社会(25392)
社会科(24318)
社会科学(24310)
基金项目(21240)
(19833)
自然(18978)
自然科(18555)
自然科学(18551)
自然科学基金(18279)
教育(17914)
(17251)
资助(16861)
编号(13866)
(12694)
重点(12241)
成果(11438)
国家社会(11329)
(11238)
教育部(11119)
(10852)
人文(10423)
科研(10293)
创新(10194)
期刊
(34773)
经济(34773)
研究(24173)
中国(15753)
学报(13538)
(11977)
科学(11810)
(11735)
金融(11735)
(11508)
大学(10488)
学学(9894)
管理(9360)
农业(7979)
教育(7675)
财经(6646)
经济研究(6546)
(5784)
技术(5770)
问题(4786)
(4575)
国际(4551)
统计(4390)
(4328)
业经(4256)
技术经济(3848)
(3774)
理论(3642)
世界(3621)
(3582)
共检索到114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泽广  Man-Wah Luke Chan  
测算方法的差异使得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不同研究的测度结果大相径庭。本文借鉴新近研究,引入生产率和国外净资产变量,采用经常账户缺口法、基本行为均衡方法的误差修正模型和ML-ARCH模型测度了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区间;并探讨了决定均衡汇率变化的基本面因素。结果证实人民币被低估的水平并不十分显著,生产率的提升、贸易条件变化和增长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外汇储备是决定均衡汇率变化趋势的关键基本面因素;均衡汇率变化的估值效应能够显著影响国外净资产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彩虹  王晓丹  
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对美净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广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利率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因素,进行协整和方差分析。协整回归结果表明:在长期,广义货币供给量和对美贸易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弹性大于对美贸易量的弹性。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美贸易量对人民币汇率的贡献程度却大于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人民币汇率的贡献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立晟  杨娇辉  李颖婷   朱昱昭  
本文采用随机波动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与央行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整体预期和机构个体预期异质性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央行干预冲击持续性更长,会显著强化汇率预期。在以外推或适应性预期参与者个体为主导的外汇市场,宏观经济基本面对个体预期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央行干预则通过在市场释放维持汇率稳定的信号,使市场参与者统一形成单边预期,降低了预期异质性。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降低外汇市场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反映更多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国轩  于润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立足中国国情,分析2003年-2012年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基本经济因素,特别是政策性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情况。同时,通过DGP识别的Johansen协整分析,测算均衡汇率水平及错位程度。结果发现:(1)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人民币受政策性因素干预明显。(2)政策调控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导致了沉重的调控成本。(3)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对国际市场波动的反应越来越敏感。这些意味着健全完善外汇市场和风险管理体系,稳定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平衡政策调控的收益与成本,增强抵御内外突发因素冲击的能力,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章杰  傅强  
文章通过构建BEER的状态空间模型,改进传统回归均值系数分析的缺陷,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各影响因素时变系数,研究了2000年1季度~2012年1季度各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动态影响,并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阳  
本文简单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为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阳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长江  钟宁桦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越来越需关注外部均衡。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平衡引起,其中更主要的是后者。我国在运用政策手段对两个项目收支平衡进行调控时存在缺陷,因此应该寻找其它更好的途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大幅波动与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有关。同时,理论及经验研究都证明,浮动汇率能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在经常账户上表现为更小波动性。由此,我们应逐步过渡到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智君  施建淮  
本文探讨了经济均衡的产业结构和内部实际汇率。理论分析指出,经济均衡的内部实际汇率和产业结构主要由无差异效用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储蓄率决定;外部实际汇率贬值加速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若消费偏好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扁平化扩张时,服务业对工业的实际产出比下降,内部实际汇率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偏好从服务转向工业品时,内部实际汇率倾向于贬值。实证分析支持理论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阳  
本文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冲击响应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国际收支和实际利率短期冲击的响应。我们的结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有一定低估,同时短期波动分析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会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而实际利差的上升则会使实际汇率贬值。另外,汇率升值会使得国际收支盈余增加。上述结果可为当前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逯新红  
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不存在大幅升值的需求。但是,外界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却在不断加大当前,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升值压力。汇率水平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直接影响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汇率均衡是保持我国对外收支均衡的重要条件,汇率的大幅波动将引起进出口贸易大范围波动。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将成为联系国际经贸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贵川  李艳丽  
本文选取五个主流的汇率基本面模型,使用2005年汇改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汇率数据进行样本内拟合和样本外预测,并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和SPA统计量比较五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随机游走模型短期内具有更优的预测能力,但中长期内,汇率基本面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能力;总体来讲,汇率基本面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随机游走模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汇率失联之谜";对不同的货币,具有最优预测能力的模型不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志昂  王义中  
本文试图在理论和实证上证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均衡,即实际汇率与名义均衡汇率的均衡,实际汇率对购买力平价低估基础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均衡,从长期看,实际汇率与名义均衡汇率的均衡,是以对长期购买力平价的低估为基础的。为此,我们在理论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基于金融脆弱性的低汇率、高储备假说,建立了非合作博弈模型,说明汇率低估政策的博弈会产生系统性的低估效应。文章证明了东亚8个经济体的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在东亚金融危机后均出现对长期购买力平价的低估。我们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均衡政策,对稳定我国和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用购买力平价法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通过对184个国家及地区1974~2007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发现人民币自1985年以后一直被低估,2005~2007年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分别为23%、20%和16%。与已有的多数文献相比,这一估计结果显得比较适中。本文还检验了估计结果对样本选择和解释变量选择的敏感性,结果证明估计结果具有高度稳健性。对人民币失衡和我国贸易平衡的关系以及人民币向均衡水平调整速度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估计结果的合理性。根据估计结果,我们认为应该放慢人民币升值速度,否则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