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9)
2023(6911)
2022(5920)
2021(5454)
2020(4451)
2019(9323)
2018(9224)
2017(16895)
2016(9316)
2015(10044)
2014(9576)
2013(9122)
2012(8341)
2011(7648)
2010(7790)
2009(7617)
2008(7089)
2007(6340)
2006(5774)
2005(5340)
作者
(26036)
(21808)
(21527)
(20546)
(13558)
(10587)
(9748)
(8305)
(8144)
(7704)
(7473)
(7353)
(6928)
(6834)
(6773)
(6602)
(6568)
(6466)
(6444)
(6168)
(5387)
(5377)
(5089)
(4894)
(4886)
(4878)
(4748)
(4683)
(4405)
(4279)
学科
(36076)
经济(36036)
管理(28691)
(20773)
(17021)
企业(17021)
地方(12654)
环境(12135)
方法(11248)
(10473)
中国(10021)
数学(9376)
数学方法(9212)
(9015)
(8448)
业经(7983)
地方经济(7892)
(7724)
(7490)
农业(6882)
(6345)
(6211)
贸易(6205)
(5962)
资源(5911)
(5783)
理论(5775)
银行(5766)
(5615)
(5594)
机构
学院(125916)
大学(122912)
(46879)
经济(45640)
管理(44862)
研究(43414)
理学(37828)
理学院(37359)
管理学(36581)
管理学院(36353)
中国(33482)
科学(27898)
(26174)
(22763)
(21883)
(21160)
中心(21065)
(20379)
研究所(19767)
(18576)
师范(18400)
业大(18021)
财经(17523)
(17092)
(16446)
北京(16213)
农业(15864)
(15634)
(15211)
师范大学(14510)
基金
项目(85186)
科学(66914)
研究(63164)
基金(60172)
(52901)
国家(52464)
科学基金(44688)
社会(40170)
社会科(38029)
社会科学(38022)
(35018)
基金项目(31417)
(28969)
教育(28549)
自然(28118)
自然科(27307)
自然科学(27297)
自然科学基金(26732)
编号(26358)
资助(23786)
成果(21273)
重点(19905)
(19901)
课题(18775)
(17598)
(17589)
国家社会(16609)
创新(16541)
科研(16377)
发展(15975)
期刊
(57701)
经济(57701)
研究(36835)
中国(27009)
学报(19919)
(19166)
科学(18377)
(17756)
教育(16515)
管理(16096)
大学(14526)
学学(13526)
农业(12860)
(12008)
金融(12008)
业经(10869)
技术(10245)
经济研究(9030)
财经(8139)
图书(7850)
资源(7761)
问题(7202)
(7047)
(6488)
(6327)
科技(6136)
商业(5928)
书馆(5917)
图书馆(5917)
(5818)
共检索到194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耘通  陈德敏  
《环境保护法》为我国的环境改善、资源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环境理念的逐步更新,《环境保护法》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求。环境基本法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统领、整合等诸多功能,虽然《环境保护法》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但仍应当定位于基本法,按照基本法的要求来审视和完善《环境保护法》,既要在宏观理路上提升其基本法的地位,又要在基本制度上进行具体创新,以满足强烈的环境保护诉求,为环境保护起到全面协调的功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远芳  王翔  
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面最主要的立法,新《环境保护法》认真贯彻"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将其定位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性法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的基础性指导作用。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在立法上明文规定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显著而巨大的历史意义。就法理解释、立法技术而言,新《环境保护法》的定位及其规定的环境法基本原则在未来的中国仍有进一步阐释和发展的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霞  宋波  董邦俊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推动法律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状况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决策。由于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西部唯一的发展模式选择 ,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必须制定一套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法律体系 ,并最终实现“立法的生态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鲁建明  
如何有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事关我国能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全局问题,而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又是有效保护环境的关键。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重对已有污染进行治理而轻对现有环境进行保护的缺陷,克服这一缺陷必须从加快转变立法观念、加强立法实践、改进执法与司法的方式、强化法律监督、加大对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宣传力度等方面不断努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夏少敏  张云杰  赵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颁布的,反映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已经过时。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法》创制成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基本法,并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参22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善信  
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是人类与自然界对立发展的结果,环境的恶化使生态学重新凸现其科学价值并成为环境问题的事理基础。环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保障社会发展与进步,环境立法已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的环境立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仍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文从法理学角度梳理环保法律中的若干关系,以利于司法中明确环保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大力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以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也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劲波  陈赛  
建立良好、和谐一致的环境法律体系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目标责任制、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变革与创新。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亟待上升为法律制度。因此,《环境保护法》扮演着整合性环境立法的角色,修订时应持资源、环境与生态的整体观念。基于调研和理论思考,提出6点建议:提升立法层次、增强法律权威;确立环境优先、追求社会至善;制约行政权力、明确政府责任;提倡环境自治、保障公众参与;突破诉讼瓶颈、鼓励公益诉讼;理顺权责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以期为《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环境法律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新莹  
近年来,地球变暖给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理想方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地球环境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法制方面,中国开始了低碳经济的立法尝试,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中国应履行相关的国际条约义务,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低碳经济法制先进国家的经验,完善法律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杰  
产地环境状况影响农产品质量,严峻的产地环境形势给公众健康带来威胁,既有的法律难以有效应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便应运而生。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在保护目的、保护对象与环境的关系、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定位、调整机制等方面有显著特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包括正义、安全和效益,其目的是: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产品消费者和公众健康,其基本原则包括预防、综合协调、公众参与和责任追索。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制度、禁止生产区域制度、产地环境民事责任制度、产地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飞燕  
在分析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对策。这对建立具体规范的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制度,以及改善农业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辜明安  童列春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危机是我们面对的矛盾现实境况,然而既有的人类生态理性无法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反思唯经济发展的政策理性和物质中心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地球环境是人类的整体性利益,人在自然界中的利益份额应该设定边界,认识到自身对于自然力量的卑微地位,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在生态理性基础上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等基本观点,为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古小东  
运用金融机制助解环境危机是环境金融法研究的重点和价值所在。以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中的金融机制为例,我国亟需构建和完善绿色信贷、绿色风险投资、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环境基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金融机制,运用于土壤环境保护的前端预防控制、末端治理修复、污染民事赔偿等环节,以引导激励绿色发展、预防减少污染、助解环保融资困难、保障污染民事责任的实现,进而助推土壤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惟予  肖萍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和引导友善环境行为的主要方式,也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新《环境保护法》第九条作为我国环境教育的"宪法性条款",对推动环境教育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当前中国环境教育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缺乏资金和师资保障等困难。因此,新《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教育"条款的有效实施面临诸多阻碍。纵观国外的环境教育实践,是通过立法不断提升和推进的过程。未来中国的环境教育应当以立法为出路,构建完善的环境教育法律制度,以实现环境教育长期稳定的有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丽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后,环境公益诉讼仍然陷入起诉率低、环保法庭"无案可审"的尴尬处境。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环保组织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以及相关主体的参与能力不足。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不理想的深层原因则在于缺乏与其配套与衔接的激励机制。因此,必须以激励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启动的利益引导机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的资金保障机制,提升环境公益诉讼中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