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0)
- 2023(4516)
- 2022(3843)
- 2021(3653)
- 2020(3222)
- 2019(6982)
- 2018(7087)
- 2017(12651)
- 2016(6977)
- 2015(7894)
- 2014(7770)
- 2013(7375)
- 2012(7182)
- 2011(6218)
- 2010(6395)
- 2009(5730)
- 2008(6071)
- 2007(5605)
- 2006(4816)
- 2005(4417)
- 学科
- 济(28901)
- 经济(28878)
- 管理(23937)
- 业(22448)
- 企(18860)
- 企业(18860)
- 方法(14306)
- 数学(12366)
- 数学方法(12083)
- 技术(12067)
- 中国(7405)
- 农(6990)
- 财(6979)
- 学(6734)
- 技术管理(6431)
- 业经(6318)
- 理论(5434)
- 贸(5063)
- 贸易(5060)
- 农业(4977)
- 制(4957)
- 易(4951)
- 教学(4340)
- 务(4234)
- 财务(4218)
- 财务管理(4206)
- 银(3988)
- 银行(3972)
- 产业(3951)
- 和(3912)
- 机构
- 大学(102404)
- 学院(100708)
- 济(38778)
- 经济(37851)
- 管理(37373)
- 研究(34569)
- 理学(31718)
- 理学院(31370)
- 管理学(30506)
- 管理学院(30317)
- 中国(26306)
- 京(23017)
- 科学(22476)
- 所(18311)
- 农(17967)
- 财(17364)
- 中心(16816)
- 研究所(16482)
- 江(16047)
- 业大(15964)
- 北京(14531)
- 农业(14185)
- 财经(13705)
- 技术(13454)
- 范(13234)
- 师范(13067)
- 州(12594)
- 经(12491)
- 院(12384)
- 经济学(11931)
- 基金
- 项目(66613)
- 科学(51428)
- 研究(48158)
- 基金(47325)
- 家(42085)
- 国家(41761)
- 科学基金(35050)
- 社会(29643)
- 社会科(28204)
- 社会科学(28197)
- 省(25780)
- 基金项目(24380)
- 自然(22300)
- 教育(22231)
- 自然科(21865)
- 自然科学(21860)
- 划(21726)
- 自然科学基金(21414)
- 资助(19727)
- 编号(19675)
- 成果(16404)
- 重点(15045)
- 部(14585)
- 创(14434)
- 发(13827)
- 创新(13653)
- 课题(12985)
- 国家社会(12852)
- 科研(12809)
- 项目编号(12702)
共检索到157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心愉
利用生产函数测定技术进步的程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索洛的"余值法"。这种方法依赖于两个重要假定。一是中性技术进步假定,即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间的比例保持不变时,边际替代率仍然保持不变。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衍龙
广义技术进步的测定及改进李衍龙一、技术进步测定的难点从力‘法上讲,技术进步测定的研究大致上沿着两条路线展开:经济计量学法和指数法。经济计量学法由了伯根首开先河,作法是在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中加入表示技术进步的简单时间趋势变量。后来,克里斯腾森(L.Ch...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令杰
本文指出万广华先生所提出的技术进步测定新方法的不足之处及产生原因;并对其他的技术进步测定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洪学
以投入产出的观点来分析,经济的增长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投入劳动力的增加;第二部分是投入资金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投资等;第三部分是技术进步,包括科学技术成果的采用,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正确估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出科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超峰 孔蕊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中部六省1997-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金融集聚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部地区金融集聚通过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但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利用中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强化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创新,发挥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成伟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投资的效果,以全国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多输入和多输出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找出相对有效的标杆,同时分析技术进步的效率,并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技术进步评价的信息,供其做出优化的决策。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投资 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仁荪 王光栋 王雷
本文结合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各省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用以度量广义技术进步,并对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以及不同技术进步路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有助于三次产业间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但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举措就不利于实现就业的增长,但通过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政府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取向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就业的增长,可以抑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挤出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晓红 潘志刚
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技术进步的测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然而,技术进步的测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和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使用DEA方法,基于理想生产前沿面构建了技术进步效率测度模型。技术进步效率测度模型是技术进步度量的一种新方法,是一个相对量的测量,规避了技术进步总量测算模型的一些缺陷。将模型用于测算我国1999~2008年的技术进步效率,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地区技术进步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产出较高而同时消耗了较低资源投入的省份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效率。这说明低消耗的技术进步才是有效的,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利用矢量代数原理导出了测算技术进步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的最大优势是把规模经济的效应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来。文章后一部分采用澳大利亚的数据证实了所提方法论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同时表明了Solow余值法带来的误差不可忽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科学技术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价格等的相互影响,探讨新技术革命的经济规律,特别给予定量分析,成了当代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国外,甚至有的经济学开拓了以研究技术进步的经济领域,称之为“技术进步经济学”。技术进步的经济学研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技术进步的宏观影响,分析工具主要采用总量生产函数计算,我国经济学界的定量分析大致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研究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新惠
在市场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据中往往会发现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异很大(过大或过小),这种数据在统计学中称为异常数据。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入,市场经济风云变幻,随之而来的市场抽样调查的样本数据也就会经常出现异常数据。这种数据,弃之,没有任何根据,留之,可能会影响市场抽样调查计算的准确性。那么,采用何种最佳方法解决异常数据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对异常数据的处理,首先最好是能分析出其产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长风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它的研究在当代经济增长模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如何准确测定的问题,实践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计算结果往往失真,缺乏地区间,国际间的可比性。本文试图从技术进步测定的理论基础——中性技术进步理论入手,在对技术进步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来测度技术进步作用的大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满强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动因是已为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证实的基本事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建立了余值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结果是:1909-1949年40年间技术进步对美国非农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高达87.5%。其他学者利用这一方法对各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测算的结果是:美国1948-1969年间为55.5%,英国1950-1962年间为63.9%,法国1950-1962年间为81.9%,德国1950-1962年间为58.1%,日本1953-1971年间为60.6%。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小平 覃广华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要素在产业内各企业间的动态组合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产业组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竞争型和垄断型。垄断型产业的生产集中程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别程度等比竞争型产业都要高。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产业组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如丁、穆勒(J.miu)在1852年就提出,竞争型产业比垄断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往往更快。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迅速发展,成为西方学者广泛注意和激烈争论的焦点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