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56)
- 2023(18245)
- 2022(15565)
- 2021(14345)
- 2020(12000)
- 2019(27063)
- 2018(26575)
- 2017(50549)
- 2016(27722)
- 2015(30918)
- 2014(30739)
- 2013(30479)
- 2012(27882)
- 2011(25193)
- 2010(25073)
- 2009(23383)
- 2008(23014)
- 2007(20483)
- 2006(18150)
- 2005(15926)
- 学科
- 济(108458)
- 经济(108300)
- 业(84833)
- 管理(79515)
- 企(60927)
- 企业(60927)
- 农(51738)
- 方法(46509)
- 数学(40559)
- 数学方法(40112)
- 农业(34258)
- 财(30578)
- 中国(30394)
- 业经(29454)
- 制(26919)
- 学(22950)
- 地方(21624)
- 贸(19916)
- 贸易(19904)
- 易(19390)
- 银(19318)
- 银行(19251)
- 行(18275)
- 务(18235)
- 财务(18162)
- 财务管理(18122)
- 体(17876)
- 融(17278)
- 金融(17275)
- 企业财务(17192)
- 机构
- 学院(395588)
- 大学(395453)
- 济(157127)
- 管理(155325)
- 经济(153642)
- 理学(134496)
- 研究(133189)
- 理学院(133010)
- 管理学(130720)
- 管理学院(130016)
- 中国(102967)
- 农(85451)
- 科学(84042)
- 京(83670)
- 财(74060)
- 业大(67726)
- 所(67494)
- 农业(66159)
- 中心(61630)
- 研究所(61430)
- 江(58673)
- 财经(58325)
- 经(53169)
- 北京(52275)
- 范(50068)
- 师范(49508)
- 院(47590)
- 州(46873)
- 经济学(46368)
- 省(43357)
- 基金
- 项目(273523)
- 科学(213726)
- 基金(198367)
- 研究(196745)
- 家(174865)
- 国家(173363)
- 科学基金(147785)
- 社会(124738)
- 社会科(117893)
- 社会科学(117862)
- 省(107333)
- 基金项目(105641)
- 自然(96707)
- 自然科(94389)
- 自然科学(94363)
- 自然科学基金(92677)
- 划(90009)
- 教育(88543)
- 资助(80484)
- 编号(79828)
- 成果(63984)
- 重点(61062)
- 部(59806)
- 发(57979)
- 创(56518)
- 课题(54476)
- 创新(52848)
- 科研(52339)
- 制(51732)
- 国家社会(51521)
- 期刊
- 济(176073)
- 经济(176073)
- 研究(115683)
- 农(84748)
- 中国(79761)
- 学报(69781)
- 科学(61551)
- 农业(57072)
- 财(55568)
- 大学(53000)
- 管理(52825)
- 学学(50580)
- 融(40141)
- 金融(40141)
- 教育(39052)
- 业经(33258)
- 技术(31205)
- 财经(27987)
- 业(27342)
- 经济研究(25797)
- 问题(23838)
- 经(23715)
- 版(22104)
- 科技(19985)
- 业大(19823)
- 理论(18755)
- 技术经济(18260)
- 现代(17556)
- 实践(17141)
- 践(17141)
共检索到582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正文 尹红莉 崔靖茹
为评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的政策效果,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模型,以农村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综合生活质量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医疗保险能显著提高综合生活质量,但存在参保者异质性差异。具体而言,基本医疗保险对高收入水平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改善健康状况较差的居民生活质量效果更明显。最后对比新农合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现城乡居民医保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更大。根据实证分析,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菁 曹鑫志 刘书杰 陈迪
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医疗保险改革冲击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来说是较为复杂的,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识别。本文在回顾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两者之间影响的路径并进行简要评述。在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对于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蔡智全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15年动态跟踪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短期收入再分配效应较弱,但长期产生了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医保的医疗报销或支出减免利益,更多流向了高收入患病居民,且农村医保有利于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提升,而对第22分位数及以下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影响不显著。此外,医疗保险制度改变了家庭的医疗需求选择,通过使高收入居民获益更多而低收入居民获益少的传导渠道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从而对低收入居民形成了一种长期的"隐形剥夺"。其结果是,医疗保险制度引致了农村低收入居民对高收入患病居民进行"补贴"的"倒挂"效应,并且这种逆向调节机制在长期中更明显。本研究结论为完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参保群体的健康和医疗费用具有直接影响,但其是否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却较少被讨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概率,增加了其照料孙子女的强度。进一步分析显示,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新农合对农村男性、中年人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影响比对女性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新农合之所以能够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主要是新农合的“健康效应”和“财富效应”起了决定性作用,即新农合通过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财富水平进而间接带动了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增加。也就是说,新农合在对参保农村中老年人产生健康和医疗费用方面直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不但减轻了农村家庭的抚育负担,更提高了农村儿童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新农合 中老年人 照料孙子女 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精神健康 人口老龄化 农村居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亚子 虞昌亮 吴春艳 汪和平 凌道善
目的:研究并总结安徽省城镇居民医保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一管理后两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技术路线,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的系统合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调研和对比研究方法总结安徽省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技术路线。结果:安徽省采用以已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合并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的做法。结论:该做法符合安徽实际情况,整合后的系统在实现城镇居民即时结报、方便患者就医、节约整合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值得推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明辉
农村医疗保险对于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德国、法国、韩国、泰国4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指出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亟待完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比较 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圣远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当前紧迫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反思,提出构建农民医疗保障新模式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
农村 合作医疗 保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绪祥
朱绪祥认为,(一)要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首先必须认真科学地做好当地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及所需医疗费用的调查分析;(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农民医疗保险章程;(三)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四)建立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建立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宗旨应该是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保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应采取自愿原则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在较大范围内不能搞一个模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丛丛 刘刚 杨锦锦 樊超 张歆 刘国祥
目的: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住院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找出影响居民选择住院医院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政策性依据。方法:应用嵌套Logit模型对农村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对农村居民的住院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人们更倾向于报销比较高的医疗机构。农村居民选择住院机构还受年龄、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的住院补偿比能够发挥引导住院患者流向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建宇
我国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达农业人口的90%以上,但新农合制度改革与发展还需持续推进,制度逐步显现出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凸显了该制度未来的公共风险。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和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健康保险制度的变迁进程,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所适用的改革路径,认为新农合制度改革,未来应结合政府主导强制型与需求诱致型两类制度变迁路径进行相应改革,同时鼓励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优化升级和良性运转。
关键词:
新农合 健康保险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建宇
我国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达农业人口的90%以上,但新农合制度改革与发展还需持续推进,制度逐步显现出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凸显了该制度未来的公共风险。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和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健康保险制度的变迁进程,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所适用的改革路径,认为新农合制度改革,未来应结合政府主导强制型与需求诱致型两类制度变迁路径进行相应改革,同时鼓励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优化升级和良性运转。
关键词:
新农合 健康保险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鄢洪涛 杨仕鹏
目的: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基本医疗保险未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储蓄以及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水平,降低了6.60%~11.90%。结论: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影响,需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熠煜 高萍
目的:比较杭州、上海、广州和合肥4市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人群、缴费标准以及待遇水平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在对比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具体差异基础上,用SPSS 20.0分析了医保制度的经济指标和规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城市缴费标准存在不同,而医疗资源配置效率高低以及参保档次划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间医保待遇水平的差距。结论:消除差异的存在需夯实经济基础提升给付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差别支持,共建共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雪 苏群 周春芳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新农合补偿方案中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对农村中老年居民不同群体医疗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并不能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提高普通门诊封顶线只能降低最低负担群体的就医压力且作用有限;慢性病补偿比例的提升对于中老年人减轻负担的作用明显,尤其有利于高分位点人群。对住院患者而言,提高补偿比例是普惠的政策,降低住院起付线只有助于缓解低负担群体的就医压力,与此起到互补作用的是提高住院的封顶线能重点分担高负担人群的就医压力。据此,为强化医疗保险收入分配的功能、减少农村因病致贫的发生,在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应当从提高慢性病门诊的补偿比例、住院治疗的补偿比例以及封顶线入手,着重缓解重负人群的就医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