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0)
2023(16392)
2022(13779)
2021(12821)
2020(11056)
2019(25194)
2018(24996)
2017(48487)
2016(25883)
2015(29252)
2014(29230)
2013(28925)
2012(26490)
2011(23753)
2010(23717)
2009(22245)
2008(22299)
2007(20141)
2006(17356)
2005(15553)
作者
(73614)
(62115)
(61716)
(58864)
(39120)
(29670)
(28221)
(24296)
(23438)
(21791)
(21054)
(20954)
(19521)
(19298)
(19188)
(19159)
(18817)
(18248)
(17884)
(17774)
(15193)
(15140)
(15115)
(14180)
(14098)
(13969)
(13713)
(13687)
(12473)
(12317)
学科
(108284)
经济(108129)
(81958)
管理(75492)
(58240)
企业(58240)
(51672)
方法(48745)
数学(43240)
数学方法(42706)
农业(34183)
(30992)
业经(28489)
中国(28397)
(26144)
地方(20153)
(19929)
贸易(19923)
(19504)
(19412)
(19384)
银行(19351)
(18367)
(18328)
财务(18273)
财务管理(18222)
(17642)
金融(17637)
(17360)
企业财务(17274)
机构
学院(372485)
大学(369696)
(155806)
经济(152686)
管理(146809)
理学(126727)
理学院(125434)
管理学(123306)
管理学院(122608)
研究(119282)
中国(95566)
(75661)
(74766)
(74145)
科学(71498)
(59250)
财经(58897)
中心(58141)
业大(58073)
农业(57126)
(56212)
(53495)
研究所(53410)
经济学(47714)
北京(46863)
(46300)
师范(45810)
(44212)
财经大学(43516)
经济学院(43168)
基金
项目(249489)
科学(197416)
研究(183361)
基金(182801)
(158229)
国家(156834)
科学基金(135719)
社会(118450)
社会科(111965)
社会科学(111937)
(97917)
基金项目(96973)
自然(87031)
自然科(85027)
自然科学(85003)
教育(83758)
自然科学基金(83481)
(81332)
编号(74777)
资助(74145)
成果(59832)
(56168)
重点(55588)
(53298)
(51951)
课题(50459)
(49623)
国家社会(49262)
创新(48611)
科研(48398)
期刊
(173606)
经济(173606)
研究(107220)
(74404)
中国(71210)
(58448)
学报(55888)
科学(52462)
农业(50187)
管理(49922)
大学(43934)
学学(41965)
(40592)
金融(40592)
业经(33764)
教育(32834)
技术(31766)
财经(28497)
经济研究(26002)
(24370)
(24294)
问题(23793)
(19786)
统计(18416)
技术经济(18171)
理论(17671)
世界(17306)
商业(16974)
(16833)
现代(16500)
共检索到547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蒲晓红  王雅  赵海堂  
我国正处于世界风险社会之中,聚焦于农村地区,囿于制度建设滞后和资源禀赋薄弱,农村居民往往处于风险分配的弱势境地,致使其摆脱风险场的能力较弱,从而放大其风险感知。文章基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视角,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运用OLS和PSM模型,比较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和人情消费均能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风险感知,但人情消费对风险感知的影响大于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政府信任在基本养老保险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熟人信任在人情消费与风险感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人情消费活动,注重培育政府信任,着力提升熟人信任,从而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兵  吴玉锋  
农民对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忠诚度对制度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效果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全国5省的调查数据,运用忠诚度理论和代际差异理论分析不同世代农民对农居保制度忠诚度差异。结果表明因年龄效应和世代效应的共同作用,农民农居保制度忠诚度代际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不同世代农民制度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发现青年农民对农居保制度忠诚度主要受到制度满意度的影响,中年农民的制度忠诚度主要受家庭保障能力和村域规范的影响,中老年农民制度忠诚度受制度知晓度、制度满意度以及村域规范的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涛  朱铭来  
本文研究农村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正式制度以及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由于家庭网络和社区网络产生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会导致家庭的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不一致,引入社会网络外部性的概念,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的空间交互效应来衡量。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弥补农村社会保险的不足;家庭网络促进了农村家庭消费,而社区网络的不畅降低了农村家庭消费意愿,社会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农村家庭消费既存在竞争关系,又使得在考虑其他不可预测冲击时产生依赖关系;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家庭商业保险消费,但农村家庭对于商业保险消费的认同相对滞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蕾  
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除了与相关制度安排有关,还受制于其养老观念,后者往往受到居民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社会养老保险需求意愿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性别等因素均会影响其需求意愿,另一方面,农村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依然存在,而耕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学斌  闫真  
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而农村居民人情消费出现上升势头,人情支出已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负担。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借助交易费用范式,尝试对农村人情消费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解释,对协助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和谐也有一定价值。分析表明,人情消费需要正确的引导,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城市化、加速农民的流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只有这样,农民行为才能逐步走上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的轨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万晶晶  王博  钟涨宝  
发育农地流转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户农地无偿转包一直被认为是农地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农地存在产权风险的原因出发,利用山东、湖北和广西三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双重制度下农户选择以何种转包方式规避产权风险,探讨产权风险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是否选择无偿转包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出中有偿转出占比为67.87%,无偿转出占比为32.13%。确权农户中无偿转出占比仅为27.27%,低于未确权农户无偿转出占比61.70%,转出对象为亲友时的无偿方式占比为69.53%,远高于非亲友时的9.26%。农地确权颁证对农户无偿转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确权安全感知可显著抑制无偿转包农地行为;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可显著促进农户选择无偿转包行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下,农户确权安全感知的提高有助于解除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对农地无偿转包的锁定效应。因此,需以农地确权为契机,提高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充分发挥农地流转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效应,实现市场与关系的契合,引导农户积极实现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和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胡霜  贺家欣  
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资源下乡”“行政下乡”的背景下,村干部知识化可能更加适应基层治理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政策导向。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村主任知识化对农村家庭人情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与宗族等非正式制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受教育程度的人当选村主任能显著且稳健地降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占比,而宗族势力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会制约村主任的积极作用。但如果村主任自身来自宗族内部,则治理效果更加明显。结果验证了非正式制度可能会削弱正式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但二者也可能是共存互补关系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提出在基层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中应注重基层干部的个人能力,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处理好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方华  臧敦刚  
论文基于2020年对全国200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利用iv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处理,重点研究养子防老与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养子防老与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之间存在替代关系;(2)性别和职业类型对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负向作用;(3)收入水平和长期居住地点正向影响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和丰富养老事业理论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和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积洋  
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尚面临许多瓶颈,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令人关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着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败。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在正式制度安排方面尚不规范,而且还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其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农村长期形成的习俗与社会关系抵押等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及衍生的非正式金融,则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用社的非正式制度改革,加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合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军  张海川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公平性和多层次性特点。通过从政治体制、历史发展、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制度分析,有利于理解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容和特点,认清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明确政府责任、注重多层次性和家庭保障的补充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艳玲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调整变化和发展完善的过程,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与传统农村养老保障相比,无论是从建制理念,还是从制度设计来看,新农保所凸显的新变化都值得充分肯定。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之路,梳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探讨在新的制度环境下该如何完善新农保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过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小春  
具体阐述了各典型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利弊,然后总结出其中可供借鉴的共同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中国构建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昊  
一些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介绍德国、日本、智利等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和分析了这些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