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4)
2023(7174)
2022(6045)
2021(5582)
2020(4725)
2019(11252)
2018(10771)
2017(20308)
2016(10818)
2015(12466)
2014(11997)
2013(12159)
2012(11557)
2011(10445)
2010(10350)
2009(9377)
2008(9273)
2007(7605)
2006(6562)
2005(5940)
作者
(28721)
(24176)
(23864)
(23051)
(15670)
(11505)
(11052)
(9336)
(9314)
(8553)
(8549)
(8287)
(7677)
(7670)
(7447)
(7417)
(7117)
(7097)
(6974)
(6889)
(6132)
(5798)
(5785)
(5611)
(5514)
(5350)
(5271)
(5121)
(4976)
(4674)
学科
(49289)
经济(49239)
(30364)
管理(28982)
方法(26404)
数学(24559)
数学方法(24412)
(20375)
企业(20375)
中国(14460)
(14086)
(12719)
(9864)
贸易(9858)
(9581)
(9216)
业经(9046)
地方(8872)
农业(8720)
(8381)
(7920)
金融(7917)
工作(7461)
(7359)
银行(7352)
服务(7208)
(7166)
财务(7160)
财务管理(7138)
(7035)
机构
大学(150198)
学院(144987)
(66589)
经济(65336)
管理(59731)
理学(51481)
研究(51141)
理学院(50948)
管理学(50331)
管理学院(50022)
中国(40870)
(32173)
(31719)
科学(27663)
中心(25093)
财经(25001)
(24122)
(23131)
经济学(21823)
(21763)
研究所(21559)
(21396)
北京(20057)
经济学院(19892)
业大(19267)
(18985)
财经大学(18900)
师范(18867)
(18830)
(16790)
基金
项目(101343)
科学(81420)
基金(76896)
研究(75845)
(66649)
国家(66124)
科学基金(57353)
社会(51477)
社会科(48942)
社会科学(48933)
基金项目(40088)
(35873)
自然(34901)
自然科(34116)
教育(34114)
自然科学(34111)
自然科学基金(33546)
资助(31419)
(31270)
编号(30591)
成果(26092)
(23996)
国家社会(22991)
重点(22664)
(21343)
教育部(21334)
(20710)
人文(20490)
(19771)
大学(19565)
期刊
(67283)
经济(67283)
研究(45428)
中国(31400)
(24855)
学报(21316)
管理(19887)
科学(19462)
(18182)
大学(17049)
(16336)
金融(16336)
学学(15406)
图书(15197)
教育(13807)
财经(13080)
经济研究(12178)
农业(12035)
书馆(11380)
图书馆(11380)
技术(11320)
(11249)
(9788)
业经(9262)
问题(8938)
理论(8413)
国际(8273)
统计(7913)
世界(7865)
实践(7567)
共检索到228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张兴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曼   李拓  
文章分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85个城市2013—2020年的保障型和设施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实证检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分权对推进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市场化改革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财政分权度的提升虽然有利于直接推动共同富裕,但会弱化保障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对推进共同富裕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设施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广义的共同富裕发展,其机制主要在于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虽然表面上促进了地区收入差距缩小,但由于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实质上制约了广义共同富裕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陆胤   李永海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和地级市层面共同富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使用三维Kernel核密度图描述二者的动态演进。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区域、不同水平和不同路径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推进作用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宏翔  张宁川  许贝贝  
基于我国1995~2012年的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政府竞争和资本投资对中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发现就全国而言,政府竞争有利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但并不明显;就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政府竞争促进了公共卫生供给,中西部地区政府竞争遏制了公共服务供给,中部的遏制效应强于西部,说明当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并不均等。资本投资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取决于不同测度指标,资本投资对于固定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产生挤出效应,对于可及性和人力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产生挤入效应。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斌开   亢延锟   侯嘉奕  
以撤县设区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讨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系。研究发现,县改区后学龄青少年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概率分别提高了4.10%和4.88%,受教育年限增加了0.29年。其作用机制是,县改区提高了教育支出占比,破除了教育资源的行政壁垒,使被撤并县的居民享受了城市内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另外,撤县设区不仅使受到影响的群体长期收入提高了8.67%,且显著降低了辖区的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济洲   崔翼  
聚焦中国式分权情境,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立足于2012—2021年中国3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受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该影响越发明显;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具有区域、城市规模异质性,且在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更为突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更换实证模型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对西部与东北地区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强。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源分配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月  
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市场经济变革的关键引擎,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调节效应,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经过增加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与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此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更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王宇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与“低成本覆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抓手。首先,基于“发展与共享”理念测度地级市共同富裕水平;然后,以我国25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细分子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这种非线性关系均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还揭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消弭数字鸿沟”“关注数字普惠金融门槛效应,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是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作用的关键要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奚哲伟  史婵  王小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采用AF方法,从经济设施、社会事务和人居环境3个维度10个指标,以2020年县域数据对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燃气供给、用水供给、排水管网和交通路网四个指标短板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间短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间十分不平衡,薄弱县问题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县由高到低依次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牧区县、陆地边境县、民族县、脱贫县和生态县,粮食主产县、棉花主产县、一类革命老区县的公共服务短板问题不突出。本文建议:开展全国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评估;实施公共服务薄弱县提升工程,对牧区县、陆地边境县和民族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给予重点帮扶;实施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振兴工程;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引导市场与社会多元供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建设“城乡数字大脑”,推动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获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冶华  曾明  
提高职工收入是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共同富裕之路的重要举措。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阶段(2006—2016年),在挤出效应和竞争效应作用下,城市道路建设对职工收入提高有负效应,且城市人口增长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不显著;第二阶段(2017—2019年),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体现为正向拉动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规模对大城市职工收入的正效应更明显。另外,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内在需求,长期来看,地方财政更多地投入城市义务教育等民生支出可能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收入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扩张、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城市民生投入,逐步强化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正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实  杨一心  
近十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从而强调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未来一个时期,作为顶层驱动力的共同富裕战略,作为内生驱动力的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要求,作为行政驱动力的推进民生领域治理现代化,将会齐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认识和把握好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逻辑、政府主导推进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联动逻辑、整体面上推动和重点领域突破的并行逻辑、法规制度保障和技术标准运用的协同逻辑基础之上,本文提出要动态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扩大并优化配置各类服务资源、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降低基本公共服务享有的户籍关联度、发挥法治和数字化改革引领作用的路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