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4)
- 2023(8648)
- 2022(7370)
- 2021(6788)
- 2020(5835)
- 2019(13369)
- 2018(13200)
- 2017(25830)
- 2016(14000)
- 2015(15854)
- 2014(15747)
- 2013(16006)
- 2012(14774)
- 2011(12847)
- 2010(13054)
- 2009(12543)
- 2008(12758)
- 2007(11328)
- 2006(10065)
- 2005(9345)
- 学科
- 济(53038)
- 经济(52952)
- 管理(50372)
- 业(46017)
- 企(37429)
- 企业(37429)
- 财(33315)
- 税(22247)
- 方法(22047)
- 税收(20798)
- 收(20623)
- 数学(19231)
- 数学方法(19046)
- 制(17822)
- 中国(16407)
- 财政(16011)
- 务(15936)
- 财务(15912)
- 财务管理(15867)
- 企业财务(15083)
- 农(13755)
- 政(13164)
- 业经(12102)
- 地方(11653)
- 体(11367)
- 贸(10594)
- 贸易(10583)
- 易(10353)
- 银(10198)
- 银行(10182)
- 机构
- 大学(192630)
- 学院(190901)
- 济(83187)
- 经济(81428)
- 管理(74228)
- 理学(63006)
- 研究(62665)
- 理学院(62377)
- 管理学(61586)
- 管理学院(61200)
- 财(55120)
- 中国(50143)
- 京(39922)
- 财经(37878)
- 科学(34570)
- 经(34087)
- 所(30991)
- 江(30937)
- 中心(28458)
- 财经大学(27635)
- 经济学(26740)
- 研究所(26680)
- 北京(25301)
- 农(24792)
- 经济学院(24149)
- 州(23623)
- 院(22831)
- 业大(22814)
- 省(22115)
- 范(22089)
- 基金
- 项目(121069)
- 科学(95772)
- 研究(91943)
- 基金(89321)
- 家(76520)
- 国家(75924)
- 科学基金(65645)
- 社会(61294)
- 社会科(58220)
- 社会科学(58205)
- 基金项目(46535)
- 省(45490)
- 教育(40764)
- 自然(39125)
- 自然科(38251)
- 自然科学(38242)
- 划(37810)
- 编号(37631)
- 自然科学基金(37588)
- 资助(36271)
- 成果(33323)
- 制(29190)
- 部(27397)
- 重点(27101)
- 国家社会(26507)
- 发(25211)
- 性(25130)
- 课题(25043)
- 创(24828)
- 项目编号(24606)
共检索到311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晓东 艾梦雅
转移支付是以税收收入分配为基础而建立的财力二次分配,目的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但由于我国税收收入分配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其均等化效果并非十分显著。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制度无论横向分配,还是纵向分配都造成地区间财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且增值税的定额税收返还也没有恢复中西部地方政府既有财力格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再次被减弱。本文借鉴国外消费地、均等化征收分配的成熟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均衡—增值税纵向与横向均衡的分析框架,提出重构增值税共享制度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万莹 陈恒
在现行生产地原则下,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生产与消费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数字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跨区域销售的半径,使跨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复杂化、隐蔽化。通过测算我国各地区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的规模、程度、结构及其对地区财力均衡水平的影响,发现增值税税收与税源背离呈现出税收收入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特征,显著扩大了地区财力差距,且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开,该倾向进一步强化,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有必要按照税收与税源一致性原则,将增值税由生产地原则改为消费地原则,增进税收制度、税收体制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重塑地区间横向税收收入分配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杨元杰 张洵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现实状况出发,以公共服务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关系的逻辑矩阵,并运用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差距以及公共财政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凤勤 刘金东
现有增值税主要按照生产者所在地在地区间分配,但实际税负却主要是由消费者承担,这种税负转嫁造成了增值税收入的地区间转移,并由此影响区域间财力分配格局。相比消费地原则,生产地原则对地方财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亲富性特征。文章基尼分解结果显示,"营改增"之前,生产地原则带来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存在对地方财力不均等的扩大效应,相比消费地原则,生产地原则使得区域间财力总额不均等程度加剧了50%以上,使得区域间人均财力不均等程度加剧了100%以上。进一步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认为,"营改增"之后,随着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金人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也明确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石化龙 王文涛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列为2020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之一。公共服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怎样从众多的政府服务中界定并区分出基本的公共服务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郑幼锋
建立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①的财税体制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从财政支出体制和收入体制的改革入手: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解决政府"越位"和"缺位"问题,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严格界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比例,推进地方税改革,改革财产税制,充裕地方财政,形成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机制。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财税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宏军 王蕴波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对于这一理念,从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公共服务自身等不同视角分别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不同的侧重点,从这些侧重点出发,对照我国现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发现其在目标选择、成本差异系数确定和计算方法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体现全面均等化理念,应采取改革计算公式、引入绩效评价等系列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衡霞
由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非均等化供给和公众要求均等化供给需求的增加,促使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经历了非均等化到均等化的制度变迁历程,但受到公众收入水平、偏好与政治民主程度等需求因素的影响,以及宪法秩序、现存制度安排和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利益等制度供给因素的影响,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历程呈现渐进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受到自我强化机制等的影响而产生路径依赖,又使变迁历程呈现非连续性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背景,厘清其变迁历程与特性,从而有利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未来的制度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城乡均等化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楼继伟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发展步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既是"黄金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是走向富强文明或贫困动荡的分水岭。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重视各种容易诱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缓解因发展不平衡所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颂东
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非均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地区自有财力差异的结果,也是中央转移支付乏力的体现。因此,实现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既需要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重新划分共享税种,提高中央的税收比重,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又必须对转移支付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金保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帆 刘怡
随着"营改增"范围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结构在发生变化。我国增值税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的地方间分享方式会导致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和税收收入不平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消费地原则为基础重新构建增值税地方分享制度。本文在对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的增值税税收分享制度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7年的地区投入产出表1、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等数据对三种增值税分享改革方案进行测算。通过计算发现,投入产出表、宏观消费数据和人口这三种分享增值税的方式会导致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少的省份增值税分享比例减少,而人口众多、经济较为薄弱的省份增值税分享比例增加。同时,这三种方式都有利于促进地方税收收入的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岚
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福利的提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国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提供不均等的现状提出的。本文在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角度出发,就如何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关蓉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依旧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总体态势没有彻底改变,乡村仍无法有效留住并吸纳优秀人才,这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双向流动可以优化城乡人口结构,为农村注入新鲜的科技血液,同时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需要以均等的城乡公共服务为保障。只有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平衡城乡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扎根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以人才的优化配置为导向,论述了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对优秀人才的反磁力作用,分析了目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存在的制度障碍,最后从教育、财政制度等方面给出了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