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6)
- 2023(5601)
- 2022(4718)
- 2021(4277)
- 2020(3476)
- 2019(8064)
- 2018(7684)
- 2017(15541)
- 2016(7646)
- 2015(8214)
- 2014(7829)
- 2013(8061)
- 2012(7566)
- 2011(6570)
- 2010(6547)
- 2009(5965)
- 2008(5576)
- 2007(4945)
- 2006(4352)
- 2005(3897)
- 学科
- 济(34652)
- 经济(34610)
- 业(26073)
- 管理(20136)
- 方法(15745)
- 农(14726)
- 数学(14621)
- 数学方法(14549)
- 企(13043)
- 企业(13043)
- 农业(11629)
- 税(10597)
- 税收(10090)
- 收(10040)
- 财(9950)
- 中国(9804)
- 收入(8430)
- 地方(7922)
- 业经(7295)
- 贸(6880)
- 贸易(6875)
- 服务(6801)
- 易(6708)
- 工作(6637)
- 制(6577)
- 分配(6064)
- 学(5519)
- 银(5383)
- 银行(5378)
- 财政(5216)
- 机构
- 大学(107132)
- 学院(105602)
- 济(52096)
- 经济(51192)
- 管理(45661)
- 理学(39951)
- 理学院(39644)
- 管理学(39268)
- 管理学院(39062)
- 研究(34432)
- 中国(26704)
- 财(25571)
- 京(20775)
- 财经(19905)
- 科学(18403)
- 经(18321)
- 农(18090)
- 经济学(17263)
- 中心(16718)
- 经济学院(15926)
- 所(15805)
- 江(15391)
- 业大(15230)
- 财经大学(14914)
- 研究所(14128)
- 农业(13711)
- 经济管理(13089)
- 北京(12563)
- 院(12274)
- 范(12187)
- 基金
- 项目(76219)
- 科学(61882)
- 基金(58890)
- 研究(57013)
- 家(51230)
- 国家(50840)
- 科学基金(44609)
- 社会(41087)
- 社会科(39137)
- 社会科学(39128)
- 基金项目(31060)
- 省(27789)
- 自然(26122)
- 自然科(25622)
- 自然科学(25620)
- 自然科学基金(25208)
- 教育(23646)
- 编号(23047)
- 划(22936)
- 资助(22592)
- 国家社会(19014)
- 成果(18643)
- 部(17297)
- 发(16872)
- 重点(16441)
- 创(15919)
- 制(15589)
- 人文(15563)
- 教育部(15407)
- 创新(14987)
共检索到157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平卫英 陈婧钰
脱贫户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关注对象,基于西部某省1283户脱贫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非参数统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影响脱贫户家庭各类收入的机理和效应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基本公共教育和基本劳动就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且基本公共教育的增收效应强于基本劳动就业;第二,基本社会保险和基本社会服务通过再分配正向影响家庭转移性收入并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且基本社会服务的作用显著大于基本社会保险;第三,基本劳动就业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基本住房保障服务的危房改造通过提升创业能力、改善创业条件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且就业技能培训的效果更为突出。此外,基本劳动就业的增收效应在不同收入类型和户主文化程度上表现出异质性。上述研究为共同富裕目标下进一步优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婵娟
近年来,农村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返贫问题相伴相生,影响了我国脱贫质量。本文基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聚焦脱贫户返贫的影响因素,剖析脱贫户主要返贫风险主要集中于疾病、自主发展能力、自然灾害、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研究认为: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助",智志双扶"注重培育文化能力,推进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等多渠道构建可持续长效脱贫体系。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 稳定脱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琦 薛亚硕 杨铭宇
基于抗逆力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原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户抗逆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燕山-太行山片区675户脱贫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户抗逆力水平整体较弱,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依旧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对弱抗逆力脱贫户,要根据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户身体条件制定帮扶措施;对较弱抗逆力脱贫户,要进一步规范兜底保障措施,激发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对较强抗逆力脱贫户,要积极引导合作社、企业和生产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就业帮扶;对强抗逆力脱贫户,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地外经济来源,提升其文化程度来增强抗逆力水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泽平 王志章
在脱贫地区人口红利由正转负的背景下,确保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而不返贫是后扶贫时代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使用贫困人口信息表构造的2015~2020年脱贫户女性劳动力面板数据来研究其非农就业对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表明,脱贫户女性非农就业会显著地提高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即性别红利得到经验佐证:女性非农就业时间每增加1个月,家庭人均纯收入会显著提高1.17个百分点;家庭非劳动力负担会显著抑制女性非农就业而减少家庭收入;村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女性当地非农就业而增加家庭收入;在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形下,健康是女性人力资本的首要因素,其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是其受教育程度的36.5倍。因此,推进性别平等、创造就业机会、加大技能培训、增加社区公共服务将是释放女性劳动力潜能的必然措施。
关键词:
脱贫户 女性劳动力 非农就业 性别红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慧 刘爽 郑风田
本文以甘肃、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五个中西部省份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转移支付性收入,但是对贫困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转移就业收入的增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说明建档立卡政策虽然有助于国家扶贫资源向贫困户流动,但主要体现为直接的转移支付,并没有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能力,因而未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第一,扶贫资金主要被用于改善外部环境的普惠性项目,对促进贫困户内部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特惠性项目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贫困户对"造血式"扶贫项目参与度及效果评价都不高,且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挤出效应,使得"造血式"扶贫项目效果打折;第三,扶贫开发催生了"福利依赖"现象,"等、靠、要"心态使得"输血式"扶贫项目更受贫困户的欢迎。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扶贫措施及扶贫激励机制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合作社 小农户 增收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合作社 小农户 增收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鲁钊阳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15个省级单位的2 131份有效调查问卷为例,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和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产品电商中的增收脱贫效应。全样本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产品电商中具有显著的增收脱贫效应;而在消除内生性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增强。分样本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不同地区、不同户籍和不同民族农产品电商发挥增收脱贫效应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并不随被解释变量的不同而变化。全样本数据和分样本数据回归结果还表明,农产品地理
关键词:
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电商 增收脱贫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武 卜晋玲 盛麒凝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由于脱贫质量不够稳定等因素使得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严重阻碍了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因此,本文有效识别返贫风险类型,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下返贫防控的长效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脱贫户 返贫风险 返贫防控 长效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植民 杜轩
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新时代背景下,脱贫人口返贫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风险因素。以“收入能力+债务承担能力-最低生活标准支出-突发风险所致支出”形成的收支缺口作为返贫风险信号,从返贫对象监测及识别、返贫风险预警、配套支撑3个方面构建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其中:返贫对象监测层面以收支缺口作为标准,从动力、风险、经济、社会4个维度筛选多维有效指标构建返贫对象识别指标体系;返贫风险预警层面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返贫风险预警机制模型,从技术上对监测对象进行鉴定和识别,并发出预警;配套支撑层面则从计算机体系与数据库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和返贫风险应对协调机制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返贫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廖和平 朱琳
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论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进一步厘定了“农户脱贫稳定性”概念,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贵州省天柱县为研究区,测算1295户样本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基于不同方法共同识别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理,提出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整体水平偏高,脱贫稳定性较强,但农户个体差异性显著,其中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高,金融资本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低,返贫风险较大;(2)农户脱贫稳定性类型主要以一般型或稳定型为主,脱贫稳定性综合指数中各类型占比分布从高到低大致呈“水滴”特征,有12.44%的样本农户处于临界型,返贫风险较大;(3)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口占比、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比、到乡镇政府距离和到主干道距离是影响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构建了能力提升、产业培育、激发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就业“五位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长效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21年7月13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农业主题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中国代表处共同发布了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研究成果。数百年来,农民、牧民、渔民和林农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农业系统,并运用古老而巧妙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社会、文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昆仑 王林龙 赵荣 陈幸良
当前,我国绝对贫困已经整体消除,进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不反弹、脱贫户持续增收不返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全国十省(区)402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脱贫户参与科技助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科技对农户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培训影响最明显;落后地区农户参与科技助农的积极性,受到其土地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社会资本、农产品销售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越丰富、立地条件越好、农产品销售越容易、亩产值越高,越倾向于利用科技成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产出和农业收入。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助农 脱贫户 收入效益 参与机制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志平
相对贫困成为解决绝对贫困后的贫困治理主战场。传统的社会排斥视角、脆弱链接宏观与微观的基本公共服务因子。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基本权利构筑了发展机会基础,内生动力的关键机制。由此,农村相对贫困是因基本公共服务不足而带来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主的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实现从传统的增长模式到赋权模式,从兜底机制到增能机制,从量到质的结构转型的三大转变。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脱贫内生动力 农村相对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