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6)
- 2023(14330)
- 2022(12252)
- 2021(11476)
- 2020(9614)
- 2019(22432)
- 2018(22123)
- 2017(42624)
- 2016(23387)
- 2015(26178)
- 2014(25911)
- 2013(24977)
- 2012(22967)
- 2011(20489)
- 2010(20770)
- 2009(18572)
- 2008(17862)
- 2007(15454)
- 2006(13524)
- 2005(11859)
- 学科
- 济(92862)
- 经济(92772)
- 管理(63690)
- 业(61959)
- 企(47805)
- 企业(47805)
- 方法(46363)
- 数学(42398)
- 数学方法(41861)
- 中国(29085)
- 财(26369)
- 农(24726)
- 教育(21040)
- 贸(18219)
- 贸易(18210)
- 地方(17922)
- 业经(17699)
- 易(17648)
- 制(16606)
- 农业(16392)
- 学(16172)
- 理论(16061)
- 务(14888)
- 财务(14836)
- 财务管理(14804)
- 技术(14274)
- 企业财务(14071)
- 策(13752)
- 银(13594)
- 银行(13582)
- 机构
- 大学(313524)
- 学院(308784)
- 济(131853)
- 经济(129206)
- 管理(122665)
- 理学(106665)
- 理学院(105634)
- 管理学(103829)
- 管理学院(103208)
- 研究(100787)
- 中国(72537)
- 京(64688)
- 财(63108)
- 科学(54487)
- 财经(49743)
- 中心(47408)
- 范(47009)
- 师范(46720)
- 所(46692)
- 江(46507)
- 经(45555)
- 研究所(41909)
- 经济学(41873)
- 北京(40767)
- 农(39892)
- 业大(38852)
- 经济学院(38098)
- 师范大学(38046)
- 财经大学(37185)
- 院(36851)
- 基金
- 项目(207884)
- 科学(168484)
- 研究(161450)
- 基金(152653)
- 家(129719)
- 国家(128560)
- 科学基金(112999)
- 社会(104828)
- 社会科(99488)
- 社会科学(99466)
- 教育(81331)
- 省(79930)
- 基金项目(79035)
- 自然(69787)
- 划(68574)
- 自然科(68288)
- 自然科学(68275)
- 自然科学基金(67097)
- 编号(67065)
- 资助(63191)
- 成果(56626)
- 部(49387)
- 课题(47604)
- 重点(47135)
- 发(45235)
- 教育部(44428)
- 创(43601)
- 国家社会(43518)
- 人文(42489)
- 项目编号(41429)
- 期刊
- 济(134148)
- 经济(134148)
- 研究(101143)
- 中国(64238)
- 教育(59262)
- 财(48622)
- 管理(44130)
- 学报(37555)
- 科学(36500)
- 农(34196)
- 大学(31750)
- 技术(31195)
- 融(29401)
- 金融(29401)
- 学学(28128)
- 财经(24779)
- 经济研究(23390)
- 农业(23378)
- 经(21298)
- 业经(21047)
- 图书(18246)
- 问题(17546)
- 贸(16415)
- 统计(16066)
- 职业(15665)
- 策(14659)
- 技术经济(14540)
- 理论(14139)
- 坛(14127)
- 论坛(14127)
共检索到46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翔 张鸿铭 任伊梦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以“两免一补”的渐进推开为准自然实验,从助学与增收双重视角研究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长期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两免一补”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大推进”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受益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即存在显著的助学与增收效应;第二,在收入来源上,“两免一补”对于非农就业,特别是外出务工受益人群收入的影响更显著,即存在异质性;第三,在作用渠道上,“两免一补”能够通过提升受益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其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落后地区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会制约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导致教育收益率不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赵国春
本文以新疆各地区2005年-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新疆对口支援前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变动和均等化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检验了对口援疆政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对口援疆后新疆各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南疆教育水平提升较为滞后,而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比较显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存在滞后效应,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即期效应显著。对口援疆指数对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负效应,而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显著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赵国春
本文以新疆各地区2005年-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新疆对口支援前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变动和均等化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多种回归估计方法检验了对口援疆政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对口援疆后新疆各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南疆教育水平提升较为滞后,而医疗卫生水平提升比较显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存在滞后效应,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即期效应显著。对口援疆指数对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负效应,而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显著正效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耀宗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领域之一,但其现实是明显的非均等化,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调适: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涵义;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分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等;适应学龄人口流动与城乡分布结构变化,实现校际办学资源均等配置;进一步增加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颁布义务教育国家标准,制定均等化发展指标体系;完善义务教育的生产和供给体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张兴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戬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存在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童健 岳童 张聪
北京市多校划片政策推动了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聚焦北京市A区的改革试点,基于学区房市场竞争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分析多校划片政策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并进一步探究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多校划片政策产生了“优质教育选择空间放大”和“优质教育获取机会增加”的双重均等化效应。从家庭特征、施策环境与政策细则等多角度剖析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第一,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多校划片政策的教育均等化效应越显著,而家庭教育选择“逐优偏好”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多校划片政策效果与学校教育质量变化幅度正相关;第二,在优质学校相对集聚的片区,多校划片政策的教育均等化效应较弱;第三,在“先单后多”的多校派位规则下,优质学位的稀缺程度也会进一步影响政策效果;第四“,双减”与“公民同招”等政策与多校划片政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揽子政策,展现出了较强的协同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惠玉 刘国辉
基本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测算辽宁1987—2007年间的教育基尼系数,从教育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分析影响教育均等程度的因素,并从区域和城乡两个方面分别考察辽宁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状况,进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国贤
一、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均等化的基本模式我们应怎样实现均等化?笔者总结各国做法,大体有人均财力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等三种模式。以下,笔者结合对各模式利弊分析来考量我国的均等化路径。(一)人均财力的均等化。这是指中央政府按每个地区人口以及每万人应达到的公共支出标准来计算向地方政府补贴的制度。该模式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体现了我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然而我国公共服务支出不仅总量偏低,而且在城乡、区域以及财政层级间的分布也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政府级次过多等原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层级等措施,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均等化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能实现也是首先需要实现的目标,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关键。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分析了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主体功能区、户籍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界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度供给者的主导角色,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关键词:
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制度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京 刘立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 没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中限制或禁止相关产业开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李堋 李兴文 刘家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核心任务之一,财政通过再分配职能来缩小和熨平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城乡、区域、群体、个人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过大差距,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宝生
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程度由财政供给能力、政府服务效能等多种因素决定。从河北省保定市情况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内容和基本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梁功平 刘方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偏低,而且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的差异非常明显。究其原因,最突出的是财税体制保障制度不完善。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不合理,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总体水平明显偏低;纵向的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财政较困难,导致区域间、城乡间财政能力不均等,最终导致基本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