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6)
- 2023(13991)
- 2022(11536)
- 2021(11200)
- 2020(9271)
- 2019(21626)
- 2018(20867)
- 2017(39992)
- 2016(21142)
- 2015(24046)
- 2014(23501)
- 2013(23519)
- 2012(21771)
- 2011(19402)
- 2010(19862)
- 2009(18463)
- 2008(18277)
- 2007(16092)
- 2006(14208)
- 2005(12767)
- 学科
- 济(97359)
- 经济(97245)
- 业(68187)
- 管理(57979)
- 农(52542)
- 方法(45002)
- 企(44191)
- 企业(44191)
- 数学(41726)
- 数学方法(41154)
- 农业(35229)
- 财(32665)
- 中国(28678)
- 业经(23620)
- 贸(21505)
- 贸易(21492)
- 易(21109)
- 制(20896)
- 地方(17980)
- 务(15795)
- 财务(15759)
- 财务管理(15704)
- 银(15210)
- 银行(15206)
- 企业财务(14974)
- 策(14599)
- 财政(14549)
- 体(14548)
- 行(14498)
- 出(14369)
- 机构
- 学院(299716)
- 大学(298333)
- 济(137322)
- 经济(135051)
- 管理(118019)
- 理学(102466)
- 理学院(101527)
- 研究(101046)
- 管理学(99839)
- 管理学院(99311)
- 中国(82765)
- 财(67591)
- 京(61569)
- 农(60236)
- 科学(56048)
- 财经(50862)
- 所(49076)
- 中心(48261)
- 经(46763)
- 农业(45508)
- 业大(44568)
- 研究所(43899)
- 江(43797)
- 经济学(43749)
- 经济学院(39698)
- 北京(38991)
- 财经大学(37589)
- 范(36929)
- 师范(36665)
- 院(35093)
- 基金
- 项目(199474)
- 科学(159411)
- 研究(150209)
- 基金(149307)
- 家(129300)
- 国家(127933)
- 科学基金(110603)
- 社会(100361)
- 社会科(95112)
- 社会科学(95088)
- 基金项目(77429)
- 省(74781)
- 教育(68376)
- 自然(67682)
- 自然科(66197)
- 自然科学(66183)
- 自然科学基金(65071)
- 划(62219)
- 资助(62050)
- 编号(60129)
- 成果(49109)
- 部(46913)
- 重点(44093)
- 国家社会(43516)
- 发(42748)
- 创(41280)
- 教育部(40996)
- 课题(40516)
- 人文(39715)
- 创新(38638)
- 期刊
- 济(150933)
- 经济(150933)
- 研究(92440)
- 农(63814)
- 中国(63325)
- 财(53792)
- 农业(43555)
- 学报(42610)
- 科学(41262)
- 管理(39491)
- 大学(35324)
- 融(33570)
- 金融(33570)
- 学学(33428)
- 业经(28481)
- 教育(28096)
- 财经(25765)
- 技术(25000)
- 经济研究(24366)
- 经(22110)
- 业(21163)
- 问题(21119)
- 世界(18336)
- 贸(17931)
- 统计(17282)
- 版(15995)
- 农村(15581)
- 村(15581)
- 农业经济(15262)
- 技术经济(15259)
共检索到458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崔景华 李万甫 谢远涛
基层财政支出配置模式是影响低收入人群福利水平和贫困发生概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构建财政支出结构效应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村财政各项支出项目对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动态效应。全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村财政人均教育投资对农户的扶贫效应最大,其次是农业水利生产投资,而村财政对村民的转移支付和行政费用支出的减贫效应较弱,其中直接拨付给村民的支出助长贫困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升。此外,村财政各项支出对农户贫困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年份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家庭中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使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但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这可能与农村更少受到政府直接控制、政治权力相对较少直接参与到财产分配之中有关。具体来看,政治因素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而市场因素显著影响家庭总资产以及住房、非金融和金融等各分项资产的积累。从分位数回归来看,贫穷家庭财富积累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财富积累不仅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治资本的影响。因而,市场转型理论可能更适于解释中国农村家庭财富的积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婧 柯睿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家庭教育支出、教育机会的获得来度量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利用FE、DID、DDD的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研究发现:无论立足于县级视角还是家庭视角,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健性;新农保政策不仅在子辈为祖辈提供经济帮助上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而且还能显著地正向刺激家庭债务的增加,即从代际经济支持、借贷约束的角度出发验证了新农保政策可通过减少子辈为祖辈提供的经济帮助、增加家庭债务的路径作用于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关键词:
新农保 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机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文豪 黄祖辉 叶春辉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渐进倍差法、PSM-DID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和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家庭金融资本、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和增强社会信任程度促进农村家庭选择非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原本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促进这类家庭的生计策略向非农化转变;对于原本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不仅促进这类家庭继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还可以增大其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对于原本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数字金融使用会强化这类家庭继续采取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数字支付和数字借贷对农村家庭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家庭 生计策略 非农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语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建坤 贺光烨
围绕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问题构成了中国社会风险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的分析后获得了以下发现:失地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显著低于非失地子女;失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更少,教养方式的要求程度更低;教育支出和要求性教养方式是失地降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中介机制,但教养方式发挥的作用更大;家长找到新工作会显著降低失地对子女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男孩的学习表现受家庭失地的负面影响更大。农村家庭失地对微观个体的负面影响具有代际传递效应,并且工作状态是影响这一效应是否维续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相关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上,增强其就业能力,从而阻断失地对青少年人力资本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方齐云 许文静
目的:探究家庭中子女的抚养负担对老年人医疗需求满足水平的影响,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采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定量研究家庭抚养少儿比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结果:少儿抚养比的系数估计值显著为负,且其绝对值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抚养子女对老年人医疗支出存在挤出效应,且医疗支出越高,挤出效应越强。结论:抚养子女影响老年人医疗需求的满足水平,尤其是经常患病或患有大病的老年人,其医疗需求更得不到有效满足。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人医疗支出 挤出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阳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家庭社会信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这种作用在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2)考虑到消费水平异质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体而言,其社会信任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中,社会信任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大,而对消费水平较低的群体而言,这一作用并不明显;(3)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事实上,社会信任主要影响了家庭衣着消费、居住类消费及家庭设备和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消费信心 居民消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春阳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家庭社会信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这种作用在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显著;(2)考虑到消费水平异质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体而言,其社会信任对于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中,社会信任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大,而对消费水平较低的群体而言,这一作用并不明显;(3)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信任对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事实上,社会信任主要影响了家庭衣着消费、居住类消费及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类消费;(4)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信任在经济发展的较低和较高阶段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本文的研究对理解社会信任影响消费的机制、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消费信心 居民消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瑞祥 汪娜 侯现慧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和2018年两期数据,实证分析了赡养负担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及农户内部消费结构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赡养负担显著地抑制了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并扩大了农户内部的消费结构差距;分开来看,赡养老人所担负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均对农户内部消费结构差距的扩大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家庭收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时间成本主要通过抑制家庭收入从而扩大农户内部的消费结构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赡养负担对大规模家庭之间的消费结构差距扩大具有显著影响,对小规模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禀赋方面,赡养负担显著扩大了高年龄组和低教育组农户内部的消费结构差距,对高教育组则无显著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户内部的消费结构差距会因赡养负担的加重而显著扩大。本文结论对缩小农户内部消费结构差距、扩大农村内需以及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钰涵 张锦华 陈博欧
聚焦于家庭教育储蓄,通过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公共教育财政宏观数据,结合T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方程,考察了公共教育财政对家庭教育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不仅增强了家庭的教育储蓄动机,而且对教育储蓄规模与教育储蓄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异质性方面,公共教育财政对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和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教育财政可通过跨期配置效应、短期挤入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家庭的教育储蓄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宏伟 胡浩钰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和2013年两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农保"在整体上对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食品、日用品和水电气三类消费。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收入水平分类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主要能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日常福利。从促进农村家庭生存型消费的角度来看,建议政府从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加大贫困居民的补贴力度出发,持续扩大"保基本"的政策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明哲 黄乃静 梁珅华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蓬勃发展,打破地理限制、深入农村,为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年龄在30~60岁区间、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处于中低档的人群受到的正向影响较大。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商业保险可获得性和高水平医院诊疗意愿渠道,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 健康 农村居民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素养有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吗——基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重男轻女”会损害女孩的健康状况吗? ——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消费行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机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户脱贫?——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
最低工资制度影响了家庭创业行为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社会网络与家庭创业决策——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中国居民家庭负债抑制消费升级了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