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7)
- 2023(13102)
- 2022(11007)
- 2021(9927)
- 2020(8387)
- 2019(18892)
- 2018(18208)
- 2017(35958)
- 2016(18779)
- 2015(21119)
- 2014(20715)
- 2013(20285)
- 2012(18474)
- 2011(16561)
- 2010(16496)
- 2009(15112)
- 2008(14037)
- 2007(12238)
- 2006(10605)
- 2005(9316)
- 学科
- 济(104562)
- 经济(104472)
- 管理(59434)
- 业(55038)
- 方法(46078)
- 企(45757)
- 企业(45757)
- 数学(42083)
- 数学方法(41705)
- 财(23823)
- 中国(23521)
- 地方(22002)
- 农(21463)
- 业经(18654)
- 制(15282)
- 学(15221)
- 务(14768)
- 财务(14736)
- 财务管理(14707)
- 农业(14657)
- 环境(14247)
- 企业财务(14170)
- 地方经济(13757)
- 贸(13729)
- 贸易(13718)
- 易(13240)
- 融(12245)
- 金融(12243)
- 体(12160)
- 划(12047)
- 机构
- 大学(268920)
- 学院(268904)
- 济(128882)
- 经济(126830)
- 管理(110429)
- 理学(97039)
- 理学院(96183)
- 管理学(94857)
- 管理学院(94358)
- 研究(84784)
- 中国(64350)
- 财(57724)
- 京(52453)
- 财经(47195)
- 科学(45481)
- 经(43223)
- 经济学(42491)
- 中心(40360)
- 所(38604)
- 经济学院(38284)
- 江(38037)
- 财经大学(35486)
- 研究所(34718)
- 农(34641)
- 业大(34596)
- 北京(31918)
- 范(31288)
- 师范(31021)
- 院(30897)
- 商学(30825)
- 基金
- 项目(185799)
- 科学(150890)
- 基金(141522)
- 研究(136521)
- 家(121178)
- 国家(120252)
- 科学基金(106868)
- 社会(94375)
- 社会科(89850)
- 社会科学(89828)
- 基金项目(74567)
- 省(70315)
- 自然(67088)
- 自然科(65631)
- 自然科学(65619)
- 自然科学基金(64518)
- 教育(62952)
- 划(58480)
- 资助(57508)
- 编号(52360)
- 部(43137)
- 重点(41178)
- 国家社会(40894)
- 成果(40681)
- 发(39639)
- 创(38945)
- 教育部(38746)
- 人文(37916)
- 创新(36470)
- 大学(35973)
- 期刊
- 济(137062)
- 经济(137062)
- 研究(79256)
- 财(45196)
- 中国(45161)
- 管理(41587)
- 科学(34278)
- 学报(34109)
- 农(30781)
- 大学(28332)
- 学学(27320)
- 融(24722)
- 金融(24722)
- 财经(24717)
- 技术(24301)
- 经济研究(23978)
- 经(21261)
- 农业(20605)
- 业经(20052)
- 教育(19176)
- 问题(17883)
- 统计(15596)
- 技术经济(15210)
- 策(14068)
- 贸(13245)
- 决策(12635)
- 商业(12587)
- 理论(12188)
- 世界(12171)
- 现代(11330)
共检索到38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飞 王琛 王争 吴华清
提升基层政府经济治理能力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与稳定就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基层经济治理的就业促进效果,本文创新地以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自主权的一种放松干预为识别依据,以中国首批“强镇扩权”试点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工业企业与乡镇区位信息匹配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层经济治理能力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规模扩大,但就业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和大型企业中,并且在县级经济分权、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和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呈现显著的协同治理效果。对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强镇扩权”改革提升了基层经济治理能力,减轻了企业税收成本、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激发了企业市场活力,进而扩大了就业规模。本文从基层经济治理赋能角度揭示了促进就业的制度激励成因,拓展了分权—集权的经济效应研究。研究结论为新发展阶段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经济治理效能与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璞 王文静
基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数据,笔者围绕"扩权强县"改革对地方政府带来的外生性冲击,采用广义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发现分权对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存在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笔者还发现,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分权带来的税收激励增长效应相对有限;同时,"扩权强县"改革之后,地方政府会增强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基于此实证结论,笔者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分权 税收努力 扩权强县 广义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俊杰 陈洋 杨志浩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备案)数据库,以增值税改革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税收激励政策对在华企业外商追加投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增值税改革显著促进了在华企业外商投资追加。从影响机制看,增值税改革会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市场扩张,进而促进外商追加投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企业、高融资能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度较低企业和低竞争行业的在华企业外商资本追加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增值税改革 外商追加投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曙光 杨洁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理论上有长效促进作用,其学理逻辑来源于两条:一是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捆绑(相容)逻辑;二是高管与企业及企业股东利益捆绑(相容)基础的建立将内在驱动高管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动态能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最终实现企业升级,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驱动逻辑。其次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有过股权激励实施记录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 R)方法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以及绩效高级化长短期内都有提升作用,而对资产结构高级化短期内有负向冲击,长期将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越 高凌江 李禛
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减税降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接着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指标体系及融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否会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产生激励效应。研究发现: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区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凸显;减税降费政策可以促进各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税种与降费量组合的异质性明显,减税降费组合效果优于某种性质的税种与降费量的组合。同时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可以间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适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减税降费过程中,要兼顾地区间的不同,不断调整优化税制结构,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姝勋 方红艳 荣昭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06-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期权激励提高了企业的专利产出,其增加幅度高达30%;本文进一步发现,期权激励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分别在非国有企业、基金持股较多的企业、期权行权期较长的企业和高管期权授予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为理解期权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希望提升公司创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决策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权激励 公司创新 专利产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姝勋 方红艳 荣昭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06-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期权激励提高了企业的专利产出,其增加幅度高达30%;本文进一步发现,期权激励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分别在非国有企业、基金持股较多的企业、期权行权期较长的企业和高管期权授予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为理解期权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希望提升公司创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决策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权激励 公司创新 专利产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齐秀琳 江求川
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就业市场上信息的充分流通,而且对原有工作岗位形成冲击,正展现出对农民工就业愈发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工就业。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使农民工就业率提高了1.78%;第二,数字经济对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数字经济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机制包括增进就业信息获取和催生新的工作岗位;第四,数字经济提高了农民工就业质量,但这种提高仅仅表现为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工工作强度反而有所增加。本文结论对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就业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就业 “宽带中国”政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薛进军 赵旭杰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增值税转型 污染治理 绿色税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欣 徐佳
乡镇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科学有效的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乡镇合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乡镇合并提高了县级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约2.6%,其正向影响随时间推移逐年增强。机制分析表明,乡镇合并能够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带来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集聚,吸引企业进入与新增投资,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乡镇合并改革的规模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和长珠三角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探索了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当前行政区划的科学设置与基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学理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建和 孔令卯 徐焱军
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投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本文发现,不同股权激励标的物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机制不同。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研发投入 创新产出 中介效应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淑一 张翼飞 魏升民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绿色发展,税收激励政策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以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及污染排放匹配数据和交叠双重差分估计模型,从微观市场主体行为视角评估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后,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较转型前平均下降0.533个单位,工业废气排放量平均下降0.609个单位,且该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企业减排的积极作用更明显,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加大了对源头管控、产品创新与末端治理的投入力度,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议价能力强的企业、财政收入目标压力小和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财税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经验证据,而且从理论层面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波 孙菊生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公司治理特征、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 ,在实行股权激励前业绩普遍较高 ,存在选择性偏见。 (2 )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与由第一大股东选派的董事比例显著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公司 ,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高于两职分离的公司。 (3 )成长性较高的公司 ,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正相关。 (4)强制经营者持股、用年薪购买流通股以及混合模式的激励效果较好。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对于那些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公司 ,经营者存在利用股权激励机制为自己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万威 李桂娥
本文使用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促进了企业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方面的创新,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创新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促进企业创新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实现;"主辅分离"能否促进企业创新取决于是否进行了"辅业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和地区更大。本文的分析表明,"减负"能够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并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方政 徐向艺 陆淑婧
由于实际控制人的存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研究需要将实际控制人的影响纳入高管激励研究中。基于此,本文引入"双向治理"研究视角,期望通过考察实际控制人在高管显性激励安排有效性中的影响,即高管迎合实际控制人需要的管理层权力,探索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安排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货币化薪酬呈现积极的治理效应,但是高管持股却容易诱发代理问题,并且弱化货币化薪酬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得知,高管期权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货币化薪酬与代理成本关系的调节效应中,并且主要见于民营企业和高科技行业。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情境下更为有效的高管显性激励组合应该是充分考虑实际控制人的潜在影响,构建货币化薪酬与期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兼顾高管持股的负面治理效应和期权激励的适用情境,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经验证据
高管股权激励的环境治理效应:“名副其实”抑或“虚有其表”——基于我国A股高污染企业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研究
股权激励、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扩权强镇促进新型城市化探索
行政考核、任务压力与农村基层治理减负——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视角
“保险+期货”试点能否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于全国146个县域经济数据的证据
股权激励能促进企业创新吗——基于激励对象和激励模式异质性的视角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服务化的税收激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