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3)
- 2023(8135)
- 2022(6936)
- 2021(6178)
- 2020(5280)
- 2019(12222)
- 2018(11839)
- 2017(23170)
- 2016(12479)
- 2015(14501)
- 2014(14788)
- 2013(14870)
- 2012(14343)
- 2011(13217)
- 2010(13531)
- 2009(12800)
- 2008(12632)
- 2007(11711)
- 2006(10345)
- 2005(9475)
- 学科
- 济(78503)
- 经济(78450)
- 管理(34282)
- 业(31256)
- 方法(29612)
- 数学(26516)
- 数学方法(26337)
- 企(24573)
- 企业(24573)
- 地方(18782)
- 中国(16148)
- 农(16079)
- 学(14523)
- 财(14115)
- 业经(13358)
- 地方经济(12965)
- 制(11342)
- 农业(10679)
- 贸(10520)
- 贸易(10512)
- 易(10089)
- 和(9780)
- 环境(9483)
- 融(9173)
- 金融(9171)
- 银(9048)
- 银行(9028)
- 行(8624)
- 体(8337)
- 理论(8319)
- 机构
- 大学(197515)
- 学院(196431)
- 济(93084)
- 经济(91262)
- 管理(72106)
- 研究(70607)
- 理学(61610)
- 理学院(60894)
- 管理学(59911)
- 管理学院(59532)
- 中国(53138)
- 科学(41601)
- 京(40781)
- 财(39957)
- 所(36602)
- 农(33272)
- 研究所(33144)
- 中心(32191)
- 财经(31928)
- 经济学(30404)
- 江(30329)
- 经(28761)
- 业大(28026)
- 经济学院(27213)
- 农业(26123)
- 北京(25902)
- 范(25348)
- 师范(25132)
- 院(24355)
- 州(23466)
- 基金
- 项目(123380)
- 科学(96343)
- 研究(90303)
- 基金(89156)
- 家(77152)
- 国家(76524)
- 科学基金(64545)
- 社会(58920)
- 社会科(55773)
- 社会科学(55751)
- 省(47801)
- 基金项目(46738)
- 教育(41209)
- 划(39935)
- 自然(39542)
- 自然科(38565)
- 自然科学(38550)
- 自然科学基金(37861)
- 资助(36734)
- 编号(36334)
- 成果(30166)
- 重点(28075)
- 发(28027)
- 部(27943)
- 课题(25113)
- 创(24874)
- 国家社会(24667)
- 教育部(24027)
- 科研(23442)
- 创新(23383)
共检索到299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卫
部分基层法院的受案行为通常受到法定立案条件之外的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建构一个解释法院立案行为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揭示基层司法审判实践过程中立案的政治与经济逻辑。从学理上澄清法院立案过程中非常态现象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亦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作为利益主体的基层法院在社会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浩天
政府公信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政府公信力的生成一方面受制于现代正式制度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又被传统制度惯性因素所羁绊,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不断弱化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诱因。首先,村落局域的传统人际信任向现代市场机制的转向,建构了农村经济的起点。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限制了公众参与利益表达。其次,惠农政策的运行悖论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变异。最后,基层政府责任弱化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政府惠农政策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对政府行为进行合理分界,塑造有限政府。开展多视角的协作治理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徐嘉鸿 王会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边疆
<正>核心提示本文在梳理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实施主体间相互博弈、相机决策的行为逻辑,并研究影响行为取向的障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人多地少的总体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文玉 刘明兴
职业教育成本分担,不仅遵循经济学的逻辑,也遵循政治学的逻辑。从经济的角度讲,不同类型的技能对个人和企业的投资回报的确定性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调动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政治的角度讲,政府采取何种措施介入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其具体的政治经济诉求,以及政府、企业、工会等组织集体行动能力对比的影响,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整体上将维持中央政府主导的模式,中央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本分担 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国杰
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时下已成为一种时髦 ,这可以从国内外各种经济学杂志近些年来所发表的论文看到这一点。给人的印象是 ,似乎只有实证研究才是科学研究。那么 ,这种研究方法是否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 ?本文拟从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和证据的客观性三个方面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逻辑分析。结论是 :实证研究并无可靠的逻辑保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何雨晴
新中国7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工业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历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年均增速超过9.4%的"中国奇迹"。与中国的发展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代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暴露弊端,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照展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全面超越。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揭示国家治理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崛起,进而指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翱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是: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主导、以德治为基础。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明确了未来我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点,那就是以自治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村规民约这一软法治理,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丙涛 潘美薇 杨梅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问题正在引起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障碍。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只是关注了地方治理的困难,却很少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也很少看到对地方政府进行各种治理模式探索积极意义的挖掘。本文将以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多元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经验,以期为今天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治理改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基层治理 历史 理论 多元分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文勇 杨雨淋
法院强制批准企业破产重整,实际上是公权力借用“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模糊概念对破产重整自愿选择和协商价值的否定,增加债权人机会成本,强迫多数债权人接受不可预期的风险,将重整失败的后果转移至债权人。所以企业破产重整立法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债权人私权利保护”和潜在的“机会成本”进行平衡,确保能够通过一个公平、合理的债务清偿规则和清偿标准保障其权利。法律应该充分考虑重整存在的风险、预期效益以及债权人损失的时间价值、投资机会和债权人所属行业特征,根据权责均衡原则设置清偿规则与标准,而不是笼统地进行原则性描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