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1)
2023(11460)
2022(9495)
2021(9319)
2020(7479)
2019(17315)
2018(17461)
2017(31716)
2016(17849)
2015(19714)
2014(19303)
2013(17644)
2012(15568)
2011(14006)
2010(14579)
2009(13435)
2008(12776)
2007(11094)
2006(9927)
2005(8828)
作者
(44418)
(36673)
(36617)
(35336)
(23241)
(17501)
(16796)
(14258)
(14132)
(13055)
(12553)
(12338)
(11648)
(11630)
(11606)
(11242)
(11051)
(10841)
(10740)
(10548)
(9326)
(9093)
(8843)
(8576)
(8307)
(8240)
(8206)
(8017)
(7364)
(7358)
学科
(59927)
经济(59853)
管理(44890)
(40101)
(35184)
企业(35184)
方法(26964)
数学(23747)
数学方法(23137)
中国(22483)
教育(21416)
(17063)
(17060)
(16641)
理论(15178)
业经(14414)
(13862)
(12408)
教学(11129)
体制(10375)
地方(10335)
(10288)
银行(10278)
农业(10251)
(10011)
贸易(10003)
(9867)
(9778)
财务(9738)
(9728)
机构
大学(230582)
学院(228781)
(85365)
经济(83303)
管理(83013)
研究(77424)
理学(71873)
理学院(71002)
管理学(69326)
管理学院(68874)
中国(53947)
(49202)
科学(44928)
(42373)
(39702)
师范(39412)
(36878)
教育(35099)
(34993)
中心(34697)
研究所(33379)
财经(32997)
师范大学(32103)
北京(31571)
(30153)
(30043)
业大(29296)
(28518)
(27749)
技术(27688)
基金
项目(151032)
科学(121535)
研究(118973)
基金(107074)
(92000)
国家(91117)
科学基金(78775)
社会(74256)
社会科(69968)
社会科学(69946)
教育(63203)
(60143)
基金项目(54640)
(52414)
编号(51197)
自然(48761)
自然科(47676)
自然科学(47667)
自然科学基金(46804)
成果(43938)
资助(43322)
课题(38279)
重点(35720)
(34850)
(33000)
(32118)
(32108)
项目编号(31381)
教育部(31301)
规划(30580)
期刊
(95810)
经济(95810)
研究(77812)
教育(60158)
中国(53783)
(33145)
管理(31693)
学报(30782)
科学(29662)
(28049)
大学(25803)
技术(24200)
学学(22736)
(19233)
金融(19233)
农业(18877)
业经(16667)
财经(16552)
经济研究(16421)
职业(16221)
(14430)
问题(11579)
统计(10988)
(10833)
论坛(10833)
(10390)
技术教育(10367)
职业技术(10367)
职业技术教育(10367)
(10296)
共检索到346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晓星  彭明成  
社区教育的诞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也必然要遵循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在基层治理模式从单位治理转变为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的功能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将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前阶段,社区教育乏力的根源可以归结为与社区治理的严重脱节。对此,有必要借助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厘清基层治理模式的变迁轨迹,并重新审视新时期社区教育改革的要义,包括明确善治教育目的,形成上下互动格局;培育多元教育主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关注民生教育内容,共享优质社区资源;构建灵活教育方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赟玥  秦鸿  
20世纪末21世纪初,馆藏建设由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转换,传统采购扩展为纸电采访并行。由于对流通率的积极影响,需求驱动采购(DDA)和用户驱动采购(PDA)在采购市场上逐步占据一席之地。面对持续增长的预算压力,市场双方针对采购模式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实践,从按需采购到循证采购,经历了一个迅速转变。循证采购是一种新兴的数字资源采购模式,既实现了用户需求及馆员素养之间的平衡,同时也实现了图书馆与出版商之间利益的平衡。通过国际循证采购案例实践分析可以发现,循证采购模式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需求调研、方案商谈、资源揭示与推广、参考用量的多维评估及决策、用户需求的积极引导等方面。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应重视采访馆员预算编制的专业培训、谈判技巧的适用、基于需求满足的技术创新,以及标准化建设的推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苏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出现了变革,苏南乡村发生了经济、空间和社会的多层面转型,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经济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转型的主要调控措施是乡村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雅丹  
我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是农村治理。社会治理的好坏取决于农村治理的好坏,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农村稳定。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方式应该进行变更,因为现有的治理方式妨碍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本文分析了基层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农村治理,并且回顾了过去农村治理的方式,根据农村市场化趋向进行改革,呼吁变更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行为方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莹玮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则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变迁,票据发展出汇兑、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的核心功能最终演化为融资。中国票据市场服务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需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复调整。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票据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尤其是发挥好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宗伟  王金强  
IMF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其改革是权力结构变迁的合理性诉求,也是制度自身不断调整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在世界权力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移的大背景下,IMF的改革在当下将仅表现为制度的不断调适而非完全被取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姜添辉  
美国操作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对国际社会放送国际竞争力话语,以凸显教育问题作为一种危及社会前景的社会风险,并运用效能之名吹捧商业解决方案的功用。此种情境开启政策网络,使得商业、慈善、社会机构等构成混杂性科层统治方式,政府得以远离责任,但又通过设定标准与目标进行远程操控。同时,资本家得以介入教育决策,将教育服务商业化。其创新性的集体智慧被吹嘘成确保社会繁荣的万灵丹,这种社会贡献等同于实践社会的道德责任,慈善更进一步美化这些商业团体的利益行径。由此而言,效能是全球化教育改革运动的催化剂,市场逻辑是构成社会新思维的媒介,这促使许多政府运用效能、国际竞争力、创新性集体智慧与社会前景等话语,来塑造社会大众的自我知识,从而获得大众对这些话语的主动认可甚至支持。这种社会治疗学是统治艺术的实践,因为它引导他们如何思考与如何行动,这是新自由主义治理性的明显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红玲  
以R&D领域多视角的层次递阶性研究为理论基础、以工农业区位学中的基本表述为概念基础,提出了R&D领域的市场距离概念,构建了基本的市场距离概念模型。通过调查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该概念进行了初步验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宁宁  李国锋  袁王月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可以看作是原有的行政力量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退出,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其他主体有序进入,并形成"遵从"导向下符合社会效率和各方利益的系列制度演化活动,这个过程受到乡村社区中面临的行政压力,社区自身的利益基础水平以及社区内部的社会结构状况的综合影响。本文回溯了不同农村社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治理模式状况,利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将相应治理机制的制度选择概括为代理型自治、竞争型自治、操作型自治、行政供给四种模式,为如何整合农村社区管理秩序,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实施效果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永红  梁波  
本文在考察基层治理组织功能转型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组织决策分析学派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权宜性治理是推动基层治理组织变迁的重要动力。基层治理组织的变迁,并不是一个按照事先设计的"终极目标"而自然实现的过程,而是地方政府随着制度实践中出现的新挑战,权宜性地调整治理策略,回应这些挑战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相关行动者的策略性行动与建构。基于对基层治理组织变革的双重认知,地方政府在权衡不同组织的差异性诉求之后,建构了基层治理组织变革的目标。通过权宜性治理的方式,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导向三个方面推动了基层治理组织的转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森  
俄罗斯社区学校模式立足于基础教育学校的创新,致力于学校与社区互动,是一种旨在有效解决学校教育和社区社会问题的新型学校发展模式。俄罗斯社区学校模式由学校教育民主化、学校与社区关系伙伴化、学校和社区服务志愿化三个基本模块构成。基础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围绕三个基本模块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基础教育学校与社区的融合发展是俄罗斯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发展,俄罗斯社区学校模式解决了一些基础教育学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正逐渐趋向成熟。尽管俄罗斯社区学校模式的实施面临不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廖进球  吴昌南  
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后,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由原来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转为纵向分离模式。目前我国电力产业正处于输配售一体的模式。随着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变化,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在垂直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在输配售一体模式下,电力普遍服务的主体是电网企业。由于电力产业改革使电力普遍服务主体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补贴机制也需要重新设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雪莲  
文章以北京市第一个街道层级的社区——"鲁谷社区"改革为个案,分析传统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街居制"的发展困境及成因,提出以"社区制"为制度载体探索多元合作城市基层治理机制。由"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换不是简单的挂牌或翻牌,应在"精简机构,缩减人员"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职能转变、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市场配置机制,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工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应展宇  
投资银行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一个"超越法律"的信息市场和采用合约以及相应的"自我实施"机制,为经济主体提供与信息高敏感度证券资产相关的各种金融服务。历史地看,合伙制是投资银行实现这一功能的理想模式。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和金融理论的发展,传统业务隐含技能的代码化推动投资银行从合伙制模式而转向公众化。次贷危机后,以放弃法人独立性为代价来换取联邦金融救助成为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惟一选择。尽管这种模式可在获得信息优势、范围经济等利益的同时,还可借助联邦安全网实现稳定,但与之伴随的严重利益冲突,不仅可能威胁金融安全和稳健性,而且可能压抑市场创新,导致其服务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投资银行的机构功能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青  
目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梳理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借鉴,探索性的提出多治理主体和谐参与、分类治理模式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