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1)
2023(15992)
2022(13843)
2021(12885)
2020(10707)
2019(24317)
2018(24110)
2017(45821)
2016(25461)
2015(28191)
2014(28017)
2013(27347)
2012(25132)
2011(22391)
2010(22025)
2009(20038)
2008(19311)
2007(16574)
2006(14507)
2005(12305)
作者
(74345)
(61734)
(61199)
(58379)
(39165)
(29744)
(27737)
(24394)
(23699)
(21686)
(21089)
(20798)
(19764)
(19268)
(19022)
(18919)
(18838)
(18344)
(17584)
(17575)
(15680)
(14983)
(14924)
(14116)
(13868)
(13684)
(13667)
(13499)
(12443)
(12440)
学科
(93565)
经济(93449)
管理(70090)
(63910)
(52336)
企业(52336)
方法(41869)
数学(36218)
数学方法(35816)
中国(26995)
(26685)
(23764)
(23305)
地方(21904)
业经(21122)
(18478)
农业(17619)
(16450)
贸易(16439)
理论(16243)
环境(16117)
(15882)
(14934)
(14787)
技术(14720)
财务(14715)
财务管理(14689)
(13882)
企业财务(13861)
银行(13811)
机构
大学(349747)
学院(348187)
管理(135381)
(129433)
经济(126318)
研究(119429)
理学(118231)
理学院(116766)
管理学(114567)
管理学院(113951)
中国(86392)
科学(79257)
(75219)
(65715)
(60452)
业大(58961)
(57986)
研究所(55906)
中心(54350)
农业(52082)
(50464)
(47408)
财经(47127)
师范(46820)
北京(46760)
(44135)
(42902)
(41057)
技术(38324)
师范大学(38065)
基金
项目(251280)
科学(195441)
基金(180687)
研究(177316)
(160914)
国家(159578)
科学基金(135365)
社会(110235)
社会科(104223)
社会科学(104191)
(99132)
基金项目(97702)
自然(90968)
自然科(88808)
自然科学(88781)
自然科学基金(87138)
(84486)
教育(80918)
资助(72440)
编号(71896)
成果(56997)
重点(56428)
(53608)
(53132)
(52157)
课题(49918)
创新(48726)
科研(48440)
计划(47865)
大学(45578)
期刊
(138246)
经济(138246)
研究(97418)
学报(65283)
中国(65076)
(59071)
科学(56831)
大学(47818)
管理(46326)
学学(45259)
(42978)
农业(40328)
教育(38740)
技术(27947)
(25892)
金融(25892)
业经(23823)
经济研究(21732)
财经(21721)
(20473)
问题(19564)
(18762)
科技(18740)
图书(18619)
(18501)
业大(17952)
资源(16773)
理论(15680)
现代(15137)
技术经济(14946)
共检索到494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仝德  韩晴  戴筱頔  李贵才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架,着力探讨基层治理主体作用力与组合方式对城市建成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建成空间对不同治理主体作用具有显著的响应机制,"四面开花"是基层治理主体主导下典型的建成空间特征;(2)深圳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乡镇政府与原农村集体组成的基层治理主体通过对其实际占有的土地实施生产型、破碎化的空间开发策略,推动原特区外建成空间与特区内相比,形成空间权属、空间结构、空间效益和景观格局的二元特征;(3)1979~2010年,深圳原特区外建成空间虽一直受基层治理主体主导,但市级治理主体管治能力和范围不断变化,各治理主体行动策略变迁、博弈过程和组合方式推动城市建成空间形成三阶段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仝德  韩晴  戴筱頔  李贵才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架,着力探讨基层治理主体作用力与组合方式对城市建成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建成空间对不同治理主体作用具有显著的响应机制,"四面开花"是基层治理主体主导下典型的建成空间特征;(2)深圳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乡镇政府与原农村集体组成的基层治理主体通过对其实际占有的土地实施生产型、破碎化的空间开发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平  曾华翔  
运用位点简化表征城市功能空间,文章考察在通勤距离和开发成本约束下微观经济主体选址决策调整过程,发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变迁,根本上是通过众多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投资选址和消费选择等活动逐渐积累形成。以深圳30年城市发展经验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功能位点在深圳市整体区域结构中的变迁,据此得到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并分析后续的发展走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涛  仝德  李贵才  
以深圳建筑普查数据为基础,以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方法,整理得到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尺度和组团尺度的建筑平均高度和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和居住等三大类土地利用数据,对比分析空间尺度对城市竞标地租理论的适用性影响。结果表明:组团尺度的土地竞租能力和土地利用强度是符合距离衰减效应的,而城市尺度的地域空间结构相比组团尺度则显得更复杂,体现了空间尺度对竞标地租理论的适用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磊  张磊  宋彦  
本文以深圳为例,从街区的视角分析建成区环境特征和共享单车的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街区尺度小、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高、建筑密度大、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完善等因素对城市共享单车出行有着促进作用,而街区道路长度和自行车出行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还发现深圳城中村是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为建设城市自行车友好性空间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义霞  
滨海新区与深圳特区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都担负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赋予天津滨海新区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分析借鉴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经验,对于滨海新区实现功能定位,发挥增长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概述深圳特区与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近期综合配套改革措施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岸  齐清文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模式和非常态分布,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借助于GIS技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1990年和2000年深圳市人口密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1990 ̄200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约4km;1990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从市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带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东超  余磊  康健  
建成环境是声景产生的基础条件,由环境声带来的"听觉"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建成环境特点。以深圳为例,利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深圳市6个行政区域内不同建成环境的声景状况,提出了深圳市15种典型建成环境与其所对应的声景之间的关联模型,从建设强度和景观绿化方面量化了建成环境指标与声景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呈显著相关,其拟合度在0.4~0.8之间。本研究旨在从声景的角度为生态型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珍  
作为应创新而生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深圳在科技竞争力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深圳科技竞争力也存在明显短板,如人才培养能力弱、公益性高端研究机构短缺、成本高企等等。在从"速度深圳"向"质量深圳"转型过程中,深圳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科技竞争力,构建"质量深圳"的科技优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可心  薛富智  
随着城市产业空间转型的深入,大量产业存量低效空间难以释放,产业空间支撑面临挑战。产业空间转型受到产业发展路径依赖下的产业空间"锁定"、多元利益主体博弈下的产业空间固化、府际关系下的产业空间碎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城市需要产业空间发展转型、产业空间制度转型的双重转型。文章提出了城市产业空间双重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深圳市盐田区的发展实践案例,探索了产业空间双重转型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俊忠  
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热议和质疑,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担忧特区全面开放后,还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今天,我们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回顾深圳特区建立41年来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历程,可以坚定而自信地说:那种对特区发展路径的担忧是不切实际完全多余的。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奇迹",而且党建工作政治站位高,创新意识强,书写了特色鲜明的特区党建新篇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浩锋  施苏  饶小军  
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街道密度指标可以揭示城市宏观层面的片区密度差异,而街道网络的拓扑结构则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街道网络、土地开发强度和用地功能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助于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城市密度的配置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洋  
2009年12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组织开展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室)达标定级评估工作。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在办馆条件、基础业务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尚存不足。建立基层图书馆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基层图书馆的管理和辅导,做好基层图书馆的读者宣传工作,对没有生命力的基层图书馆还要重新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竞科  苏妍  傅晏  
城市更新作为当今各大城市发展核心战略之一,能够提升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其对区域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亟待深入讨论。论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2019年6—7月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周边1002个住宅二手房挂牌单价数据,在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框架下,将城市更新特征引入模型进行拟合,并结合回归结果与边际价格分析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对周边住宅价格的总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宅周边的城市更新项目对其价格具有显著增值作用,且该增值作用随项目数量、项目容积率、公司注册资本递增,而随项目距离递减;从影响程度来看,商业项目>居住项目>工业项目,不同类型项目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途径也各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