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6)
2023(6848)
2022(4673)
2021(3777)
2020(2671)
2019(5688)
2018(5384)
2017(9746)
2016(5143)
2015(5575)
2014(5510)
2013(5336)
2012(4904)
2011(4352)
2010(4504)
2009(3874)
2008(4009)
2007(3874)
2006(3589)
2005(2855)
作者
(15252)
(12571)
(12332)
(11881)
(7864)
(5833)
(5675)
(4851)
(4800)
(4448)
(4223)
(4150)
(4039)
(3892)
(3861)
(3850)
(3770)
(3587)
(3555)
(3483)
(3095)
(3090)
(3020)
(2916)
(2826)
(2809)
(2794)
(2698)
(2569)
(2453)
学科
(23029)
经济(23020)
管理(17944)
(14035)
(12261)
企业(12261)
业经(12002)
产业(8996)
信息(8633)
总论(8295)
信息产业(8262)
中国(8078)
(7428)
(6053)
地方(5848)
(5556)
方法(4836)
农业(4532)
(4332)
银行(4328)
工作(4307)
(4167)
(3904)
金融(3904)
(3871)
环境(3781)
数学(3699)
(3696)
贸易(3690)
(3685)
机构
学院(72299)
大学(71614)
管理(27321)
(25407)
经济(24643)
研究(24214)
理学(22727)
理学院(22470)
管理学(22089)
管理学院(21929)
中国(19018)
(15138)
科学(13926)
(13774)
中心(12568)
(12051)
(10787)
(10719)
(10132)
(10105)
财经(10105)
师范(10013)
业大(9604)
研究所(9543)
(9539)
北京(9451)
技术(9269)
(9198)
(8200)
农业(8047)
基金
项目(49898)
研究(39687)
科学(38871)
基金(34010)
(29675)
国家(29384)
科学基金(25295)
社会(25213)
社会科(23746)
社会科学(23734)
(20432)
教育(17776)
编号(17229)
基金项目(16873)
(16632)
成果(14677)
自然(14210)
自然科(13845)
自然科学(13842)
自然科学基金(13572)
课题(12323)
资助(12277)
重点(11286)
(11064)
国家社会(10892)
项目编号(10889)
(10579)
(10456)
(10422)
(9926)
期刊
(32841)
经济(32841)
研究(21376)
中国(19600)
教育(12728)
管理(11613)
(11111)
学报(11110)
(10926)
大学(9159)
科学(9084)
技术(8419)
图书(8263)
学学(8067)
农业(7473)
(7412)
金融(7412)
书馆(6359)
图书馆(6359)
业经(6260)
经济研究(5000)
财经(4855)
职业(4405)
(4254)
论坛(4254)
(4250)
(4108)
(3593)
问题(3545)
科技(3504)
共检索到118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津  
数字治理具有“赋能”“赋权”“提低”的作用。为获取数字治理的红利,各地积极推动数字治理在基层落地,建设了基层数字治理平台。但目前,基层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存在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缺乏专业人才、治理功能偏弱和服务类型偏少、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省级规划,做好人才招录,探索平台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在平台建设中需要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空间,突出平台的服务功能。此外,还需要推进包容性制度建设,汇集群众智慧,助力基层智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沫霏  
数字技术能为治理赋能、为社会赋权、为市场增效已成为共识。随着数字治理深度和广度的逐渐增强、温度和效度的稳步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治理旨在打破严密的科层制所采用的常规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开放、数据共享、组织互动,以扁平化结构处理集权与分权的话语重塑,以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治理流程再造、治理范围扩展、治理效能提升。尽管基层数字治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应加强基层数字治理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标准化规范数字治理各环节;合理界定权责关系,建立开放、共享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元治理”角色,促进社会自主协商沟通机制的形成;以政府为核心、以公众为基础提升基层政府数字素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生  
数字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通过对C镇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智能码”平台案例研究发现,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悬浮化的问题,具体包括平台数据悬浮于真实社会问题、平台规则悬浮于问题处置需求、平台知识悬浮于社会治理情境、平台运行悬浮于基层治理过程等。基于行动者及其行动结果的影响因素,从行动目标、知识、权力和规则等维度解释了城市基层数字平台悬浮化的发生逻辑,为规避潜在风险、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旭初  朱梅婕  吴彬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呈现新的治理形态。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涝湖村“鹰眼盯”数字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提炼出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三重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互动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赋能使得乡村基层组织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朝着互动主体自主化、互动方式技术化和互动内容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传统信任模式逐渐向数字信任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乡村基层治理透明性和回应性的提升促进了村民信任重建;整合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动态过程,通过数字赋能,乡村基层实现了空间、结构和数据的再整合。此外,数字技术嵌入也给乡村基层治理带来种种挑战,如数字“负能”、“数字形式主义”、村民数字素养差异以及长效发展困境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戴艳清   胡逸夫  
[目的 /意义]探索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律,为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可行之策。[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亲和图法和鱼骨图法等,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素确定为平台设计、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和文化资源4个维度。以“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为个案,探讨我国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应用实践在以上4个维度方面的表现。[结果 /结论 ]“金寨县文化馆基层智能服务端”是我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优秀典范,能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积极开通机构独立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平台有效管理、优化服务供给、挖掘文化资源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怡涵  何得桂  
筑牢基层基础是“中国之治”的重要秘诀。平台型治理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对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321”基层治理实践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范式,平台型治理通过构建简约高效的治理平台能够驱动政府职能转型升级,推动政府回应社会能力与社会参与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基于技术赋能普通民众并突破时空因素限制使民众更好表达诉求,促进自上而下行政推动与自下而上积极反馈的双向互动;以公共平台为依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并有效整合治理资源,进而提高治理效能;积极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治理重心下沉,促进基层社会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总之要基于民心政治取向强化互动治理,创新政策执行机制以增强末梢治理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进而有效驱动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宏  刘延光  田刚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指通过设立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站所,向基层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人力资源社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滨  袁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这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引了方向。在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中,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民主建设俨然成为一种前沿性的途径和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数字化民主建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志红  
进入新时代,基层网格化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促使“数字归责”成为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显著特征。数字归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用数据刻画政府流程,内在逻辑表现为“以事定责”。数字归责,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城乡治理的一个阶段性发展,更是技术的迭代更新下治理绩效提升的结果。实践中,这种职责优化的路径,扩大了政府职责的具体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政府责任在“问责统领”的体制下日渐累积加重。因此,应客观评估数字归责的改革效应,避免“数字形式主义”,警惕落入过度现代主义的“数字化”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秋成  
数字技术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实践中,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是在乡镇或行政村建立信息平台,但居民通过平台参与治理的机会受到限制。评价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需权衡成本和收益。基层治理利用数字技术后一定是节约了政府人财物力,为社区提供了更多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更满意,社会更稳定,当地经济发展能力提高等。相反,如果数字技术只是方便建立一个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治理中的效果一般,应用和推广高端设备、复杂系统的数字技术就没有必要。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在县一级,县一级政府应针对教育、医疗资源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建立教育、医疗资源共享平台;针对低收入人群的脆弱性建立相应的监测平台;针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建立有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居民、企业家、志愿者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平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爽  
基于数字平台治理功能演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视角,从链接机制、数据化机制、扩展机制与动员机制四个维度探讨了数字平台如何助力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平台的不当使用可能引发权力—权利关系格局失衡、多元治理主体责任归属、数据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等问题及新的数字不平等。讨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与社会失序的现实可能性,指出在平台驱动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发展需要从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主体赋责和治理重构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并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平台的治理优势,规避其可能带来的治理风险,推动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治理制度的相互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桂玲  刘伟  郝俊琴  吕婷  
网格为数字图书馆建立跨越Web的信息服务和集成应用提供新的平台。分析数字图书馆与网格技术的关联性,探讨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初步构建基于网格思想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层次体系及工作流程,提出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寅雅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人们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大部分活动都发生在社区,社区是人们交往和利益关联的最前沿阵地,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突显的场域。因此,社区治理成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源头防线。城市化的推进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韧性社区建设,成为新时期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基层治理和社区创新建设提供理论依托和实践思考;再结合当前社区治理中突显的矛盾,如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与社区抗灾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社区负担过重与社区人力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居民需求多样化与参与治理意愿不足之间的矛盾等;提出建设韧性社区回应基层治理难题;并从提升物理韧性抵御冲击压力、提升制度韧性优化治理效能、提升能力韧性补足治理短板、提升自治韧性筑牢共治格局四个方面探索建设韧性社区的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潘华  
目前,各运行主体在平台运行中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功能趋向综合,运行经费保障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作用日益突显。然而,运行主体仍过于依赖政府,运行经费来源仍较为狭窄,人力资源支撑不足,运行机制缺乏绩效评估。建议进一步理清政府和运行主体的职责分工,不断拓宽运行经费来源,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和健全平台运行绩效评估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中林  赵鹏飞  吴念香  李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自200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采集工作,提出要以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宏观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