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5)
2023(3325)
2022(2632)
2021(2416)
2020(1751)
2019(3807)
2018(3525)
2017(6648)
2016(3537)
2015(3785)
2014(3630)
2013(3352)
2012(3006)
2011(2582)
2010(2596)
2009(2438)
2008(2213)
2007(2182)
2006(1881)
2005(1600)
作者
(8866)
(7285)
(7139)
(7013)
(4687)
(3330)
(3233)
(2897)
(2757)
(2564)
(2446)
(2441)
(2253)
(2244)
(2223)
(2175)
(2133)
(2114)
(2108)
(2091)
(1833)
(1759)
(1739)
(1702)
(1631)
(1613)
(1603)
(1544)
(1453)
(1445)
学科
管理(12159)
(11516)
经济(11506)
(8131)
(6723)
企业(6723)
(5944)
国家(5884)
(5565)
(4654)
中国(4245)
财政(3816)
业经(3732)
工作(3701)
国家机关(3444)
机关(3444)
(3405)
人事(3391)
人事管理(3391)
方法(3313)
(3258)
地方(3180)
农业(3155)
数学(2671)
数学方法(2620)
(2510)
机关工作(2464)
与人(2400)
(2327)
(2300)
机构
学院(46085)
大学(44616)
(17464)
管理(17314)
经济(17014)
研究(15001)
理学(14904)
理学院(14757)
管理学(14592)
管理学院(14487)
中国(11601)
(10694)
(8848)
科学(8593)
财经(7809)
中心(7416)
(7170)
(7138)
(6905)
(6162)
研究所(6127)
师范(6117)
(5867)
财经大学(5784)
(5720)
(5696)
经济学(5523)
业大(5516)
北京(5491)
经济学院(4979)
基金
项目(31992)
研究(26150)
科学(25471)
基金(22564)
(19239)
国家(19057)
社会(16968)
科学基金(16299)
社会科(16015)
社会科学(16007)
(12798)
教育(11789)
基金项目(11587)
编号(11052)
(10675)
成果(9389)
自然(8860)
自然科(8640)
自然科学(8638)
自然科学基金(8461)
资助(8174)
课题(8014)
(7542)
(7286)
重点(7242)
国家社会(7157)
项目编号(7106)
(7101)
(7091)
(6941)
期刊
(21762)
经济(21762)
研究(14211)
中国(9763)
(8925)
教育(6588)
(6423)
管理(6317)
学报(6279)
科学(5892)
大学(5332)
学学(5063)
(4600)
金融(4600)
农业(4306)
业经(4064)
财经(3844)
技术(3650)
经济研究(3632)
(3301)
问题(2636)
职业(2439)
(2434)
科技(2358)
社会(2165)
改革(2108)
(2108)
现代(2094)
(2023)
论坛(2023)
共检索到6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振明  
当前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和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行政理念偏差、行政行为失范、信息公开不充分、决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应通过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信息公开、反腐倡廉、行政问责、诚信教育、优化决策、公众参与等措施,推动服务、法治、透明、廉洁、责任、信用、高效、民主等"八型"政府建设,重塑基层政府公信力,跳出基层政府信任的"塔西陀困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成  郭剑鸣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灵魂,但当前国内慈善组织的丑闻事件层出,不仅沉重打击了慈善组织在公众心中的神圣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公信力评估及公信力的重塑路径4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反思慈善组织公信力流失现象以及加强监管、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众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圣  
当前我国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面临公共性流失这一意外后果。根据三元主体分析框架,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性的流失与购买主体的责任卸载与权力异化、承接主体的趋利性与能力堕距、消费主体的集体失语等具有密切关联。基于此,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需要通过三元主体的共同努力来重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阮晓华  孙德梅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是应急管理的关键。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处理中,以武汉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应急管理部门,不但暴露了部分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人员应对失措的弱点,也暴露了部分基层政府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不足。应用物流管理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以系统管理的方法分析基层政府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以提升应急物资的供应管理、完善应急物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处理能力为目标的基层政府应急物资供应管理的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安奎  
当前,我国大学正遭遇公信力危机。大学公信力体现的是大学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大学公信力危机的出现,既有大学自身的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背景。而要重塑大学的公信力,必须依据社会信任的生成机制,结合大学公信力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增强大学的合法性支持,建立大学的自律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与社会的沟通机制和危机管理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责价值意义,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审计问责的问题,并对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予以探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审计部门作为生产"审计产品"部门,也应从自身出发提升"审计产品"质量,推进审计部门供给结构性改革。本文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政府公信力相关内涵的界定构建审计问责反馈系统模型,阐释审计问责价值意义,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现存审计问责的问题,并对审计问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予以探析。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蔡梅兰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不容乐观,集中呈现出层级差现象显著、整体水平偏低的特点。行政理念层面及制度安排层面上的滞后与缺失是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深层次原因。政府只有转变与更新思想观念、以法治立公信、以公开树公信、以服务赢公信,才能赢得信任,使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冠琼  
本文通过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优势基础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转型 ,从政府面临问题的共时性、非结构化特征 ,政府之间的效能竞争、先进管理机制与方式的本土化困难 ,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的日益网络化 ,详细论述了科层化政府组织结构面临的危机 ,以及消解科层化的趋势与途径 ,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提供理论基础 ,以便促进中国政府在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将消解科层化结构、注重培养网络化结构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改革的理性化水平和政府的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金太军  
政府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重塑○金太军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弥补和匡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要防止和克服“政府失灵”。为此,必须针对“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剖析其根源,确定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双向重塑的总体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武雪雁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划分为"积极政府""灭火式政府""消极政府"和"无力型政府"。通过分析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例发现,相关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积极政府特征。积极政府是对政府边界问题的良好回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预判治理风险、吸纳治理资源、精细治理策略是其有效实践路径,三者均是积极的政府行为,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治理的良性循环;实践中,要坚持源头治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迈向高效能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振  
农村基层政权公信力本质上是公众对基层公共权力合法性的一种政治认同,公信力资源流失也是基层政治认同流失的过程。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与公众利益实现关联度弱化、乡—村关系行政化对基层民主制度的架空以及农民价值认同的理性化和行动单位的原子化分别构成了后集体化时代基层政权公信力流失的利益、制度和价值认同根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浩天  
政府公信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政府公信力的生成一方面受制于现代正式制度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又被传统制度惯性因素所羁绊,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不断弱化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诱因。首先,村落局域的传统人际信任向现代市场机制的转向,建构了农村经济的起点。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限制了公众参与利益表达。其次,惠农政策的运行悖论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变异。最后,基层政府责任弱化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政府惠农政策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对政府行为进行合理分界,塑造有限政府。开展多视角的协作治理机制,提升政府公信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宋雅琴  
2015年,政府采购界的头等大事就是酝酿十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作为从属于《政府采购法》、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行政法规,站在改革的高度,在现有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未来的改革设想之间搭起了一座制度转换的桥梁,在力求使现有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功效的同时,为未来的改革埋下诸多伏笔。尤其是,《条例》将近年来财政部通过推动批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