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9)
- 2023(7839)
- 2022(6547)
- 2021(6228)
- 2020(5172)
- 2019(11970)
- 2018(11698)
- 2017(23222)
- 2016(11998)
- 2015(13526)
- 2014(13183)
- 2013(12537)
- 2012(10960)
- 2011(9417)
- 2010(8827)
- 2009(7620)
- 2008(6760)
- 2007(5432)
- 2006(4314)
- 2005(3259)
- 学科
- 济(48225)
- 经济(48180)
- 管理(33741)
- 业(32891)
- 企(27013)
- 企业(27013)
- 方法(26412)
- 数学(24184)
- 数学方法(23836)
- 农(13508)
- 财(13091)
- 中国(12620)
- 业经(9892)
- 地方(9733)
- 农业(8925)
- 务(8228)
- 财务(8198)
- 财务管理(8181)
- 企业财务(7810)
- 制(7586)
- 贸(7525)
- 贸易(7518)
- 技术(7340)
- 易(7332)
- 学(6884)
- 环境(6873)
- 理论(6628)
- 和(6495)
- 发(6481)
- 划(6239)
- 机构
- 学院(154049)
- 大学(153805)
- 管理(66407)
- 济(65411)
- 经济(64281)
- 理学(59058)
- 理学院(58519)
- 管理学(57522)
- 管理学院(57202)
- 研究(44235)
- 中国(33548)
- 京(29378)
- 财(28480)
- 科学(25508)
- 财经(23963)
- 中心(23564)
- 经(22180)
- 业大(22147)
- 农(21544)
- 江(21322)
- 经济学(20969)
- 范(19479)
- 师范(19301)
- 经济学院(19162)
- 所(18623)
- 财经大学(18324)
- 经济管理(17814)
- 商学(17307)
- 研究所(17235)
- 商学院(17155)
- 基金
- 项目(118670)
- 科学(96194)
- 基金(89360)
- 研究(88092)
- 家(77014)
- 国家(76374)
- 科学基金(67930)
- 社会(58943)
- 社会科(56017)
- 社会科学(56004)
- 基金项目(47780)
- 省(45807)
- 自然(43493)
- 自然科(42533)
- 自然科学(42522)
- 自然科学基金(41749)
- 教育(41490)
- 划(38496)
- 资助(35226)
- 编号(34950)
- 部(27201)
- 重点(26403)
- 成果(26277)
- 创(25540)
- 国家社会(25427)
- 发(25336)
- 教育部(24221)
- 人文(23886)
- 创新(23862)
- 科研(23332)
共检索到20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华
调查发现当前部分乡镇既存在缺编要编现象、一些工作人员满负荷运转,又有些工作人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忙闲不均"问题较为严重。该问题给乡村治理和乡镇治理带来了消极后果,造成不公平的职业生态和负面的示范效应,浪费乡镇人力资源,也使基层群众工作做不细、基层治理脱离群众。"忙闲不均"问题与干部身份差异、职业倦怠、避责卸责等有关,但内源于当前部分乡镇治理的机制不匹配乡镇一线工作的特性,包括多常规工作特性、落实工作特性和群众工作特性。要改变乡镇"忙闲不均"的状况,就需要构建与多常规工作相匹配的常规工作体系,创新与落实工作特性、群众工作特性相契合的一线治理机制。
关键词:
职业倦怠 人事激励 治理现代化 中心工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宏 丁东铭
本文利用吉林、辽宁、广东、湖南、甘肃五省六市乡镇的乡镇干部调查数据,对基层干部关于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进行了分析,从而得知当前基层干部对目前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程度、乡镇债务性质的判断、乡镇债务产生的原因、基层政权在乡镇债务问题的作为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基层干部关于乡镇债务问题认知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
乡镇债务 认知 基层干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冰洋 廉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走在前列,要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开拓进取、创造未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穷伟力,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新的历史性成就。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彬 刘红波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资源向基层倾斜和下沉,以提高农村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调研发现,某些基层政府承接了大量下沉资源,但为何陷入疲于应付、忙而无效的“空转”状态?现有研究多从行政压力型体制和基层政府策略主义行为进行解释,而忽视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解释面向。文章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出发,通过对粤西L镇的案例分析,提出逆向压力型体制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逆向压力型体制不同于行政压力型体制,其关涉基层面对民生诉求时所承受的如何精准和精细回应的压力,以及由此而倚重情感关怀的治理体系;乡土社会对细致入微的情感治理的依赖,致使普遍性的技术治理在民生诉求回应中失准,从而造成农村基层的空转执行。因此,在推动资源向基层下沉时,需要警惕技术“负能”现象,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政策和供给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富平
中国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从传统“社会主导的双轨治理”到当前“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的重大转变。新时代“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国家介入(大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再造(小治理)的同步推进、共同强化,国家介入主要包括纵向派驻、横向扩张、全面渗透等三种机制,社会再造主要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活力激发等三种机制,同时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互动关系存在两种面相,从表层看是相互合作,从深层看则存在张力。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需要更好地实现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良性互动、相互赋权、动态平衡,从而迈向二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境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富平
中国基层治理逻辑经历了从传统“社会主导的双轨治理”到当前“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的重大转变。新时代“行政主导的双轨治理”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国家介入(大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再造(小治理)的同步推进、共同强化,国家介入主要包括纵向派驻、横向扩张、全面渗透等三种机制,社会再造主要包括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活力激发等三种机制,同时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互动关系存在两种面相,从表层看是相互合作,从深层看则存在张力。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需要更好地实现行政轨道和社会轨道的良性互动、相互赋权、动态平衡,从而迈向二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境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才章
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基于湘赣边界L村地质灾害移民个案的考察表明,农民与基层政府并不完全只有抗争,而更多的是合作以及合作与抵制交替出现的动态关系。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受不同行动逻辑影响,农民对政府的合作与抵制是以争取现实利益为行动逻辑,基层政府应对农民的策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上"负责的逻辑。
关键词:
基层政府 农民 行动逻辑 灾害移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琴 赵壮英
幸福悖论破解是缩小东西部、城乡间贫富差距的阶段性成绩,共同富裕则是一场以缩小差距为标志的新时代变革,幸福悖论破解之道可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益经验。研究首次追踪了中国居民1990—2018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六轮主观幸福感数据,发现幸福悖论有产生,但已被破解。中国幸福悖论的破解是国家与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由“实事求是”的国家政策逻辑与“家国一体”的国民行动逻辑共同成就。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需坚持共享幸福与“实事求是”的共同富裕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的示范先行相结合、公共服务与“家国一体”的价值共创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勇
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浩武 杨虹
自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两行分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专司央行职责已经整整34年。34年里,年轻的央行经历了集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管于一身的辉煌时代,也度过了监管职能分离后管理手段缺失的艰难岁月;既有过基层央行是去还是留的迷茫,也经历了峰回路转的重新定位。多年来,各级央行组织在扎实履行职责、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露 周建国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境、特殊需求与利益选择塑造“典型实践”,或迫于制度化压力而采取任务式创新、趋同化创新与展示型创新等策略行为,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实践样态。基层治理创新乱象丛生,有碍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制度与行为的融合视角,阐释基层行动者的制度压力与回应行为及其制度性同构、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乱象生成于合法性逻辑对结果逻辑的挤压、策略行为运作的隐性空间以及制度逻辑与行为逻辑的互构,进而提出从识别创新样态、矫正创新乱象与促进创新变革等方面优化基层治理创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姣
乡村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事关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实践中诸多提升农民生活福祉的服务举措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基层政府陷入责任泛化困境。从以政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举措中,可以发现,在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投入资源的背景下,基于资源使用的安全性与公共服务落地的时限性目标,地方政府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中心工作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对服务权实行集中支配。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被简化为公共行政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缺乏对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照。服务权集中支配与乡村社会不规则性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给农民针对政府的权利诉求提供了滋生土壤,并造成政府责任的过度卷入,使政府责任泛化。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将服务权下移至村庄,重置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确立农民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史源渊
随着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乡村陪读群体兴起,产生了家庭陪读劳动力剩余。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定性研究发现,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一些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和生存困境的小规模企业转移至乡村地区,其弱组织方式和弹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适应陪读劳动力流动周期性强、工作时间碎片化的特点;而农民工的家庭性是形成陪读劳动力的内在因素。乡村陪读工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劳动力结构性变迁和发达地区小规模企业区域性转移的"显结构",以及农民家庭发展目标变迁和农民"家本位"价值观念的"潜结构"双重影响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尧磊 栗伊萱
厘清乡镇政府负担的生成机制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乡镇政府负担问题背后的生成逻辑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采用“国家—乡镇政府—基层群众”三维分析思路尝试阐释这一问题。以H省Y市石镇为例,国家通过多中心工作模式形塑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两条路径显著提高了对乡镇政府的监控强度,保障了国家意志与基层群众诉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也由于内嵌其中的“功能强化”与“治权弱化”内在张力的加剧,导致乡镇政府负担加重这一非预期后果。乡镇政府负担加重,其背后是国家政权建设对国家、乡镇政府与基层群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的新一轮深度调整。这一调整遵循国家利益与基层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在国家与基层群众的双重监控压力之下,乡镇政府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乡镇政府的正当利益不断流失,未来的基层体制改革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求相应的解决之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尧磊 栗伊萱
厘清乡镇政府负担的生成机制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乡镇政府负担问题背后的生成逻辑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采用“国家—乡镇政府—基层群众”三维分析思路尝试阐释这一问题。以H省Y市石镇为例,国家通过多中心工作模式形塑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两条路径显著提高了对乡镇政府的监控强度,保障了国家意志与基层群众诉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也由于内嵌其中的“功能强化”与“治权弱化”内在张力的加剧,导致乡镇政府负担加重这一非预期后果。乡镇政府负担加重,其背后是国家政权建设对国家、乡镇政府与基层群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的新一轮深度调整。这一调整遵循国家利益与基层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在国家与基层群众的双重监控压力之下,乡镇政府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乡镇政府的正当利益不断流失,未来的基层体制改革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求相应的解决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