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8)
- 2023(14783)
- 2022(12327)
- 2021(11305)
- 2020(9207)
- 2019(19914)
- 2018(19318)
- 2017(36528)
- 2016(19983)
- 2015(21814)
- 2014(20669)
- 2013(19898)
- 2012(17851)
- 2011(15916)
- 2010(15722)
- 2009(14872)
- 2008(14683)
- 2007(12955)
- 2006(11243)
- 2005(9960)
- 学科
- 济(69295)
- 经济(69145)
- 管理(65590)
- 业(60141)
- 企(51500)
- 企业(51500)
- 方法(26713)
- 财(23533)
- 数学(22326)
- 数学方法(22088)
- 农(22055)
- 制(20600)
- 中国(19925)
- 业经(19576)
- 技术(16407)
- 务(14841)
- 财务(14820)
- 财务管理(14789)
- 农业(14510)
- 学(14364)
- 地方(14274)
- 体(14148)
- 企业财务(14041)
- 贸(13497)
- 贸易(13486)
- 银(13216)
- 银行(13177)
- 易(13095)
- 环境(12842)
- 行(12475)
- 机构
- 学院(269702)
- 大学(268224)
- 济(106084)
- 经济(103747)
- 管理(102497)
- 研究(89284)
- 理学(88999)
- 理学院(87956)
- 管理学(86638)
- 管理学院(86090)
- 中国(67773)
- 京(55709)
- 科学(54517)
- 财(52646)
- 农(47599)
- 所(43612)
- 业大(41964)
- 中心(41713)
- 江(41386)
- 财经(41308)
- 研究所(39542)
- 经(37457)
- 农业(37278)
- 范(34706)
- 师范(34291)
- 北京(34010)
- 院(33087)
- 州(32533)
- 经济学(32524)
- 财经大学(30621)
- 基金
- 项目(187708)
- 科学(148487)
- 研究(136887)
- 基金(136421)
- 家(120329)
- 国家(119242)
- 科学基金(102225)
- 社会(89632)
- 社会科(84749)
- 社会科学(84723)
- 省(74617)
- 基金项目(72874)
- 自然(65279)
- 自然科(63729)
- 自然科学(63709)
- 划(62704)
- 自然科学基金(62600)
- 教育(62482)
- 编号(54163)
- 资助(52049)
- 成果(43533)
- 重点(42504)
- 创(42257)
- 部(40841)
- 发(40383)
- 制(39745)
- 创新(39557)
- 课题(38249)
- 国家社会(37523)
- 科研(35580)
- 期刊
- 济(118711)
- 经济(118711)
- 研究(77152)
- 中国(56359)
- 学报(45817)
- 农(44036)
- 财(43220)
- 科学(41202)
- 管理(38518)
- 大学(35116)
- 学学(33326)
- 教育(29754)
- 农业(29176)
- 融(25223)
- 金融(25223)
- 技术(21097)
- 业经(20802)
- 财经(20517)
- 经济研究(19038)
- 经(17589)
- 问题(15566)
- 业(15356)
- 版(15015)
- 科技(14467)
- 财会(12152)
- 业大(12131)
- 现代(11921)
- 贸(11815)
- 商业(11696)
- 技术经济(11634)
共检索到397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温馨
基层善治是应对重大危机的有效治理模式,其微观基础是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并探索建立善治路径。本文以天伦锦城社区成功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研究案例,揭示在重大危机情境下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价值取向及影响机制,构建生成基层善治动机的治理路径。案例分析显示:(1)"敢担当""善作为"是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核心价值取向。(2)善治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布在环境层、制度层和个体层。其中正向激励因素体现为人力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协同交互、社会资本与组织资本的共同支撑;反向激励因素包括正式制度下的问责监督和非正式的舆论监督;而抑制因素体现为重大危机的环境属性、资源有限性以及激励的非持续性。(3)以基层党建构筑善治动机的价值引领、以多元共治维持善治动机的价值协同和以治理创新支撑善治动机的价值创造,是在重大危机中激发基层官员善治动机的关键治理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涛
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疫情治理,不仅能够创新政府的治理手段,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也使有效的政府治理成为可能。然而,T市在疫情的技术治理中却存在技术治理意识淡薄、数据分析应用不足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要实现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树立技术治理理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以应对新时期社会风险因素复杂化的变革需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海莹 卢新海 柯善淦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粮食的供给和需求造成巨大冲击。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后发现:第一,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在疫情冲击下较为稳定。第二,三大主粮的国内日价格会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并通过"国际疫情恶化-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第三,不同种类的粮食应对疫情冲击时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柳颍 武佳藤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以及疫情后的消费走势,成为国内理论和实践的热门议题。本文利用微观数据,以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报复性消费"行为仅存在于极小部分人群中。(2)居民在疫情后选择减少消费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期收入减少、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和理性消费倾向。(3)具有赡养老人负担、居住地为农村、学历水平较低、家庭消费占总收入比例较高、未拥有证券类资产与拥有保障类资产等因素对居民预期收入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或理性消费倾向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疫情后短期内刺激消费措施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中长期消费能否恢复甚至向好,则需要依据居民特征,从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等方面入手,出台更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消费 预期 收入 储蓄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彩玲 王泰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带来挑战的同时,严重冲击了各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埃及政府积极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经济复苏,使埃及疫情在初期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济稳步复苏。埃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薄弱、经济固有缺陷明显以及新冠病毒易变性特征影响着埃及政府的疫情治理成效。2020年12月下旬,埃及疫情再次反弹。埃及政府只有坚持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抓住机遇,保障经济供应链安全、扩大需求侧改革;践行多边主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展开国际合作,才能在疫情与全球化危机中实现突破、稳步前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第一季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世锦 韩阳 王大伟
本文通过将网络分析法应用于投入产出体系,将我国各省经济部门及部门间关系转化为宏观经济网络内的"节点"和"弧",从区域间、经济部门间"层层传导"的传播视角分析了疫情的经济冲击路径。研究结果发现:(1)湖北省具有较强的"内向型"特征,疫情对湖北省内带来的经济冲击大于省外。(2)江苏、广东、浙江、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与湖北省的经济依存度较高,面临较为直接的经济冲击风险。(3)在经济恢复发展中应对上下游影响力较大、或处于核心战略位置、或自身稳定性不强的3类行业给予特别关注,例如湖北省的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结合疫情冲击路径特征,提出湖北省和相关省区经济恢复发展、通过改革激发新增长动能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晋阳 罗博文 魏立乾 罗剑朝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从攻坚克难联防联控阶段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如何消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带来的影响,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实现"三农"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常态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特点、国内外疫情态势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从供给侧、需求侧、均衡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疫情对"三农"发展冲击的若干建议,为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助力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莉莉 刘晨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高强度的外部冲击,对企业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2018-2021年第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降低疫情对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疫情对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比较明显,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疫情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防范效应在传统行业中更为显著,疫情通过投资效率负向影响企业绩效,而内部控制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自变量、断点回归和安慰剂检测的结果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基于此,提出疫情背景下企业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修订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内部控制 企业绩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海燕 吴宝 沈心妍 吴俊华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事件背景,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对疫情爆发前后一定时间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组织冗余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轻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关系;制度环境发展越成熟,供应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越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世宏 刘迎娣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出现的一次随机性事件。根据对国内疫情发展进程的预测,此次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主要集中在全年的第一季度,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其次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影响程度会进一步降低。但考虑到产业发展的直接冲击、关联性影响和脉冲影响以及国外疫情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此次疫情还将对全年GDP总量与增长速度、总体物价水平和劳动就业造成明显冲击。为了对冲疫情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各级政府必须研究制定"抗疫"后期恢复生产经营的具体激励措施,特别是应在如何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加工制造业恢复产能、防止通货膨胀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及时出台鼓励性政策以预防经济运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