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4)
- 2023(11504)
- 2022(9908)
- 2021(9053)
- 2020(7480)
- 2019(17097)
- 2018(16924)
- 2017(32081)
- 2016(17414)
- 2015(19691)
- 2014(19636)
- 2013(19108)
- 2012(17551)
- 2011(15674)
- 2010(15883)
- 2009(14804)
- 2008(14709)
- 2007(13310)
- 2006(11316)
- 2005(10139)
- 学科
- 济(67031)
- 经济(66965)
- 管理(50662)
- 业(46834)
- 企(38251)
- 企业(38251)
- 方法(30237)
- 数学(26134)
- 数学方法(25849)
- 农(20610)
- 财(19619)
- 中国(18397)
- 业经(15228)
- 制(14459)
- 地方(14368)
- 贸(14002)
- 贸易(13994)
- 学(13773)
- 易(13585)
- 农业(13502)
- 务(12506)
- 财务(12474)
- 财务管理(12434)
- 理论(11928)
- 银(11811)
- 银行(11787)
- 企业财务(11698)
- 行(11142)
- 和(11111)
- 环境(10808)
- 机构
- 学院(244880)
- 大学(241461)
- 济(96649)
- 经济(94374)
- 管理(92015)
- 理学(78835)
- 理学院(77968)
- 研究(77810)
- 管理学(76534)
- 管理学院(76064)
- 中国(60927)
- 京(49797)
- 科学(47847)
- 财(46690)
- 农(40609)
- 所(39095)
- 江(38344)
- 中心(38179)
- 财经(36804)
- 业大(35774)
- 研究所(35153)
- 经(33201)
- 范(32537)
- 师范(32210)
- 农业(31965)
- 北京(30966)
- 州(30907)
- 经济学(29885)
- 院(27948)
- 技术(27501)
- 基金
- 项目(159965)
- 科学(124883)
- 研究(120628)
- 基金(113289)
- 家(97834)
- 国家(96967)
- 科学基金(82825)
- 社会(74894)
- 社会科(70779)
- 社会科学(70755)
- 省(64451)
- 基金项目(59678)
- 教育(56674)
- 划(53669)
- 自然(51953)
- 编号(51697)
- 自然科(50729)
- 自然科学(50714)
- 自然科学基金(49786)
- 资助(45504)
- 成果(42075)
- 重点(36330)
- 课题(35522)
- 发(35268)
- 部(34917)
- 创(34075)
- 创新(31731)
- 项目编号(31421)
- 性(30761)
- 科研(30751)
- 期刊
- 济(108494)
- 经济(108494)
- 研究(69842)
- 中国(49203)
- 财(38580)
- 农(37394)
- 学报(36951)
- 科学(32995)
- 管理(31796)
- 教育(30371)
- 大学(27726)
- 学学(25884)
- 农业(24986)
- 融(22780)
- 金融(22780)
- 技术(22543)
- 业经(19909)
- 财经(17791)
- 经济研究(17508)
- 经(15332)
- 问题(14281)
- 业(13237)
- 图书(13037)
- 版(12557)
- 商业(12326)
- 技术经济(11960)
- 贸(11797)
- 财会(11777)
- 理论(11679)
- 统计(10872)
共检索到362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刘佳璇 詹绍文
作为非常规性的组织体系,议事协调机构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有效的统筹与协调作用,是国家治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组织场域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僵化的职责同构体系使得议事协调机构总量庞大,缺乏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任务与编制压力向下传导使得基层工作应接不暇;常规性的组织体系与非常规性组织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基层疲于资料留痕;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数量的泛化使基层的负担进一步加重。面对上述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规则并强化办事章程,从而为基层减负创造良好的组织场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刘佳璇 詹绍文
作为非常规性的组织体系,议事协调机构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有效的统筹与协调作用,是国家治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组织场域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案例研究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僵化的职责同构体系使得议事协调机构总量庞大,缺乏地方适应性和创新性;任务与编制压力向下传导使得基层工作应接不暇;常规性的组织体系与非常规性组织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基层疲于资料留痕;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数量的泛化使基层的负担进一步加重。面对上述难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规则并强化办事章程,从而为基层减负创造良好的组织场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翱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是:以自治为主体、以法治为主导、以德治为基础。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明确了未来我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点,那就是以自治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村规民约这一软法治理,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乡村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继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宣布"大部制"改革方案后,精简和规范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被率先摆上桌面:新一届国务院将设置29个议事协调机构,撤消25个议事协调机构,并强调一般不单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新华社发自北京的这条消息释出信号:通过集中机制和规范机制来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协调能力,具体工作交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承担,将有助于避免议事协调机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子刚
世纪之交,人与自然的协调,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的协调,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对协调的交叉研究凸显了"协调"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本文以管理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了协调管理就是以协调为基线与轴心的管理,它呈现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分析了协调管理丰富的内涵;给出了协调管理的六维度分析框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在科层制体系中,自上而下的行政考核在增强任务压力的同时,也催生出基层多样化的减负回应方式。基于"压力-回应"的分析框架对农村基层治理考察发现:以精细化管理为特征的行政考核不仅加剧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压力,也塑造出上级部门常态化考核与基层淘汰式回应、上级领导不定期督查与基层拼凑式应对、上级政府签订责任状与基层选择性消解的治理样态。以靶向式的底层回应过程,在降低被督查和问责风险的同时,也显现出从"条块分割"走向"合作互动"的跨部门共谋,从"刚性约束"走向"弹性结合"的策略性变通,从"痕迹管理"走向"分类治理"的责任转移现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加强政策供给的有效性,使政策执行的刚性约束与考核目标的弹性机制相结合,在拓宽基层自治空间的基础上,提升各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使中央减负政令真正落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崴奕
实施基层学术组织绩效管理制度是助推大学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对S大学4个案例学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实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案例学院绩效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遵循着国家、科层、市场、专业这四重逻辑,分别代表着学院实施绩效管理制度所需的行动框架、行动决策、行动资源和行动共识。成熟的科层逻辑和多层的市场逻辑是绩效表现达到预期学院的共同条件,欠稳定和欠均衡的科层逻辑是绩效表现未达预期学院的相似成因,较强的市场逻辑能够分别为较弱的专业逻辑、科层逻辑提供有益补充。结论对于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制度来持续提升学院整体绩效和治理成效具有实践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冠群
为解放中小学生身体,促进学习观念转变,推动学校整体改进,维护国家课程权威,印度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减负,其关键策略在于书包治理。书包治理的关键主体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材编写和出版机构、学校、教师和家长。书包治理的直接措施是规定书包形状,限制书包重量;核心措施是精简教材内容,限制教学科目,减轻作业负担;保障措施是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减少书包附加物,提供书包称量机,监管书包重量。虽然印度书包治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广泛支持,但是由于中央政府教育投资不足、地方政府机构问责不力,书包治理陷入“局部空转”的境地,甚至引起社会对于学习危机和书包过重的新争议。
关键词:
印度教育 学业负担 学生减负 书包政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魏叶美
工作负担已成为英格兰教师离职的重要驱动,减少对改进教与学无助的"不必"或"无效"负担是英格兰教师减负的关键。在政府主导、多元调研主体的持续努力下,英格兰教师减负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政策充分考虑"教"与"学",主要在评阅、课程规划和数据管理等领域提供教师减负的"脚手架",尤其重视职前教师教育和新合格教师两个阶段的教师负担问题。在政策实施中,要求学校在充分了解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工作负担的内容,确定减负优先级;建议学校自我评估减负效果,逐步构建减负动态监测机制。目前,英格兰在减少教师工作时间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任务依然很重。其举措对我国教师减负有以下启示:以教与学为核心,加强政校协作保障教育质量;多方调研、聚焦关键内容,形成教师减负的动态监测机制;展现减负样例,提供操作规程;给学校自主权,重视教师参与。
关键词:
英格兰 教师减负 政策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葛新斌 张玲
减负深陷"按起葫芦又起瓢"的怪相,这与减负政策的执行遭遇重重阻滞有着密切关系。在执行过程中,减负政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因此,探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消解对策,对提升减负政策执行的效力、缓解"减负持减不下"的现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马-萨模式"的视角,可把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影响因素分为减负政策问题的可处理程度、系统内部的可控因素和系统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三个方面。由此出发,在明晰其可处理程度的基础上,依据"把握可控因素,弱化不可控因素"的原则,提出消解减负政策执行阻滞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
减负 减负政策 马-萨模式 政策执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英霞 亓俊忠 丁文利
专业群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各高职学校亟需把高水平专业群的科学组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对专业群组建理念进行分析;基于产业集群模式,将专业群组建逻辑总结为基于合力论的产业逻辑、基于共同论的岗位逻辑、基于相近论的专业逻辑;利用SWOT量化模型,对组建的专业群进行效能分析,为高职学校评价组建专业群的合理性、有效性提供战略性意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行政化的内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复杂治理与简约治理在治官权运作与治民权运作两个层面上具有不同意义。治官权运作层面从简约治理转向复杂治理,以及治民权运作层面从复杂治理转向简约治理,是基层治理行政化的两个阶段。从中国基层治理演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从上简下繁直至上下同繁,基层治理模式一直保持稳定的适配状态,顺应现代国家政权建设需求的基层治理行政化在其第一阶段能够充分展现治理效能。而基层治理行政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第二阶段,治理行政化在治民权运作层面的全面铺开,导致上下同繁的繁简配置模式转向上繁下简的非适配状态。治官权运作层面的复杂治理化简了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联结机制,大幅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了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适应性,中国基层治理需要在“上繁”与“下繁”之间保持必要的均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治理行政化的内在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复杂治理与简约治理在治官权运作与治民权运作两个层面上具有不同意义。治官权运作层面从简约治理转向复杂治理,以及治民权运作层面从复杂治理转向简约治理,是基层治理行政化的两个阶段。从中国基层治理演化的历史过程来看,从上简下繁直至上下同繁,基层治理模式一直保持稳定的适配状态,顺应现代国家政权建设需求的基层治理行政化在其第一阶段能够充分展现治理效能。而基层治理行政化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其第二阶段,治理行政化在治民权运作层面的全面铺开,导致上下同繁的繁简配置模式转向上繁下简的非适配状态。治官权运作层面的复杂治理化简了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的联结机制,大幅降低了基层治理效能。为了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适应性,中国基层治理需要在“上繁”与“下繁”之间保持必要的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