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8)
- 2023(9904)
- 2022(8521)
- 2021(7838)
- 2020(6773)
- 2019(15388)
- 2018(15165)
- 2017(29469)
- 2016(16310)
- 2015(18447)
- 2014(18757)
- 2013(18758)
- 2012(17590)
- 2011(16097)
- 2010(16298)
- 2009(15295)
- 2008(15210)
- 2007(14298)
- 2006(12634)
- 2005(11181)
- 学科
- 济(75818)
- 经济(75763)
- 业(48403)
- 农(46741)
- 管理(38905)
- 方法(31339)
- 农业(30844)
- 数学(28245)
- 数学方法(27984)
- 企(27141)
- 企业(27141)
- 地方(19086)
- 业经(18651)
- 中国(17937)
- 学(15103)
- 财(14847)
- 制(14138)
- 贸(12796)
- 贸易(12789)
- 易(12392)
- 发(11651)
- 环境(10898)
- 银(10780)
- 银行(10739)
- 农业经济(10453)
- 行(10256)
- 融(9895)
- 金融(9893)
- 策(9676)
- 体(9568)
- 机构
- 学院(243842)
- 大学(239909)
- 济(100540)
- 经济(98372)
- 管理(91481)
- 研究(84008)
- 理学(79264)
- 理学院(78336)
- 管理学(76914)
- 管理学院(76474)
- 农(65427)
- 中国(64765)
- 科学(54858)
- 农业(50811)
- 京(50643)
- 业大(45983)
- 所(44409)
- 财(41770)
- 中心(40995)
- 研究所(40619)
- 江(38439)
- 财经(33427)
- 范(32545)
- 师范(32203)
- 农业大学(31698)
- 北京(31076)
- 经(30284)
- 州(30002)
- 经济学(29883)
- 院(28641)
- 基金
- 项目(164533)
- 科学(128404)
- 研究(118987)
- 基金(117662)
- 家(103639)
- 国家(102711)
- 科学基金(86510)
- 社会(74836)
- 社会科(70505)
- 社会科学(70474)
- 省(66985)
- 基金项目(63421)
- 自然(55603)
- 划(55410)
- 自然科(54215)
- 自然科学(54198)
- 教育(53359)
- 自然科学基金(53234)
- 编号(50047)
- 资助(46757)
- 成果(39834)
- 发(37671)
- 重点(37370)
- 部(36192)
- 农(35849)
- 创(33800)
- 课题(33639)
- 创新(31670)
- 科研(31592)
- 计划(30939)
- 期刊
- 济(115189)
- 经济(115189)
- 农(67688)
- 研究(64880)
- 中国(48164)
- 农业(45901)
- 学报(43296)
- 科学(38735)
- 大学(32492)
- 学学(30946)
- 财(30683)
- 管理(26834)
- 业经(25047)
- 融(23766)
- 金融(23766)
- 教育(22281)
- 业(22070)
- 技术(21349)
- 问题(16929)
- 经济研究(15883)
- 财经(15705)
- 版(14915)
- 农村(14262)
- 村(14262)
- 农业经济(14076)
- 资源(13487)
- 经(13481)
- 技术经济(12930)
- 业大(12602)
- 世界(12528)
共检索到357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瑞法 孙顶强 董晓霞
本文通过对全国 7个省 2 8县 1 2 45位农技推广人员随机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研究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等对农技推广人员下乡从事推广工作行为的影响。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 ,经费、事业单位性质、乡镇农技单位的管理方式等均影响到农技推广人员下乡从事推广工作的行为 ;我国的农技推广单位改革未能充分调动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农技推广体系出现的新一轮的知识断层和知识老化 ,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
农技推广人员 推广 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明 李光泗 张蕾
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规模,更依赖于技术推广的效率。本文以"水稻科技入户"示范县为例,采用分层线性模型重点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制度设计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差异较大,较关注农技员切身利益、技能培训及技术推广过程管理的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重要影响;农技员的技能、工作经验与工作保障条件等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晋
本文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和评价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主要障碍和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科学的激励机制设计是提高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效率的关键。通过对当前改革政策措施的模拟分析发现,在低激励水平情况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会降低总努力水平,这与政策设计者期望通过限制事权范围以促进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政策优化的关键在于解决激励问题,提高基层推广机构的推广激励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航 于雅雯 周薇 胡晨 徐保东
[目的]农技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基层农技推广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制定合理的农技推广策略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引入卫星遥感影像识别2013—2018年柑橘覆膜面积,利用ArcGIS客观准确地刻画桂林市5个柑橘主产县全部乡镇的农技推广效果及其动态过程,在时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农技示范和农技培训两种主要农技推广形式在乡镇层面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1)基层农技推广在乡镇层面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在一个乡镇进行农技推广也会对其他乡镇产生积极影响;(2)对于桂林市柑橘覆膜技术,农技示范推广措施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农技培训不具有;(3)桂林市主产县的柑橘覆膜技术的扩散呈现渐进式扩散为主、跳跃式扩散为辅的空间规律和先快速增长、后稳定发展的时间规律。[结论]基于不同的基层农技推广形式对技术扩散的促进效果和扩散效应,提出差异化配置农技推广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创办农业科技园区和发挥社会网络在农户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蕾 陈超 周兵
本文从绩效考评机制中定义绩效、考评绩效和绩效反馈三个维度出发,在基于农民的视角获取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基础上,探究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各示范县绩效考评机制对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户满意度作为重点考评内容,选择多方考评且有农民代表参与,采用实地抽查和农户调查,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和评选先进等依据的考评,对激励和提高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效果明显。
关键词:
绩效考评 基层农技员 推广行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丰军辉 张俊飚 吴雪莲 程琳琳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的工作状态对于提升农技推广绩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湖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调查数据,从工作意愿、学习主动性和指导服务等三方面综合测量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整体上介于"一般"与"比较积极"之间。工作"积极"和"非常积极"的人员之和占比为28.64%,约20%的人员工作"不积极"或"非常不积极"。不同个体特征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德永
基层农技推广如何走出困境(一)基层农技推广处境维艰。目前,我国县、乡两级,特别是乡级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概括起来,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机构撤并,人散网破”。据农业部96个县的调查,1993年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比1992年减少16个,乡镇“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丰军辉 张俊飚 吴雪莲 程琳琳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的工作状态对于提升农技推广绩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湖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调查数据,从工作意愿、学习主动性和指导服务等三方面综合测量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整体上介于"一般"与"比较积极"之间。工作"积极"和"非常积极"的人员之和占比为28.64%,约20%的人员工作"不积极"或"非常不积极"。不同个体特征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明显异质性。4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男性、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高。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会显著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且程度依次降低。研究表明,待遇满意度、工作认可度及自我成就感与工作积极性正相关;单位同事示范作用以及农户信任对工作积极性具有显著正影响;而地方政府重视不足和技术设施条件落后则会显著抑制其工作积极性。据此,可通过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强化政策扶持,经济激励与制度激励相结合;加强信任机制与组织文化建设等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项升 李豫新 江激宇
本文利用2019年安徽省粮食主产区859份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制约因素及作用路径。本文研究发现:基层农技推广有助于种植户作出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改进,使接受新技术的种植户产出水平接近期望生产可能性边界;基层农技推广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资本水平高、土地经营规模大及所处生产区域土地细碎化程度低的种植户而言,基层农技推广的作用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可以通过鼓励种植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专家下乡入户指导两条路径来间接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应继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扩大其效率提升效应;科学识别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丰富农业技术培训形式,提升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秋生 郑凯欣 刘小春
在农业生产转型背景下,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公益性农技服务仍然存在刚性需求,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疲弱与市场主导"双向发展的局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技服务获取困境是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的焦点。本文基于江西省五个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的案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的具体成效、制约因素和深化路径。研究发现:在供给乏力、需求换代、技术变革和机制不畅等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践探索取得了增量提质、融合发展、服务升级和机制创新等成效,但仍存在农技服务多元供给不畅通、农技推广人员考评机制难执行、服务供需匹配不精准和推广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从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激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生机活力、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长效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申红芳 廖西元 陈超 王磊
本文通过对全国8省24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指导的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农技员的主观评价,基于农户视角客观评价农技员的工作行为,分析农技推广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农技员工作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技员对竞争性指标的评价相对较低,非竞争性指标的评价相对较高;农技员的编制、三权管理等管理体制因素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从业年限、专业关联度、学历和职称等个人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满意度评价影响并不显著;岗位管理是有效的激励因子,竞争性指标与推广行为呈负相关,非竞争性指标对推广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重建有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