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4)
2023(3627)
2022(2872)
2021(2673)
2020(1923)
2019(4290)
2018(4267)
2017(7573)
2016(4257)
2015(4744)
2014(4481)
2013(4279)
2012(4100)
2011(3479)
2010(3633)
2009(3204)
2008(3248)
2007(2771)
2006(2428)
2005(2346)
作者
(11290)
(9269)
(9225)
(9016)
(6062)
(4400)
(4263)
(3669)
(3664)
(3378)
(3230)
(3158)
(3076)
(3075)
(3075)
(3022)
(2812)
(2785)
(2712)
(2670)
(2461)
(2351)
(2260)
(2207)
(2175)
(2122)
(2113)
(2091)
(1948)
(1907)
学科
管理(12333)
(11397)
经济(11378)
(10341)
(9608)
企业(9608)
方法(4651)
(4617)
(4398)
(4072)
理论(4014)
中国(3919)
业经(3862)
数学(3611)
数学方法(3544)
教学(3421)
(3345)
工作(3227)
(3085)
教育(3075)
(2699)
财务(2697)
财务管理(2691)
体制(2668)
(2657)
(2615)
银行(2609)
企业财务(2591)
农业(2529)
(2475)
机构
学院(53948)
大学(53782)
管理(19451)
研究(18349)
(17896)
经济(17274)
理学(16467)
理学院(16282)
管理学(15956)
管理学院(15857)
中国(15656)
(11196)
科学(10770)
(9787)
中心(9626)
(9261)
(8547)
(8260)
(7927)
师范(7806)
研究所(7724)
(7591)
财经(7523)
技术(7399)
业大(7369)
北京(7073)
(7032)
(6877)
师范大学(6375)
职业(6362)
基金
项目(36939)
研究(29014)
科学(28810)
基金(25747)
(22601)
国家(22371)
科学基金(19030)
社会(17528)
社会科(16426)
社会科学(16417)
教育(14878)
(14555)
基金项目(13146)
(12481)
编号(12287)
自然(11636)
自然科(11328)
自然科学(11326)
自然科学基金(11119)
成果(10742)
资助(9859)
课题(9237)
重点(8752)
(8285)
(8011)
(7864)
项目编号(7693)
(7571)
(7494)
创新(7397)
期刊
(21415)
经济(21415)
研究(16475)
中国(14773)
教育(11893)
学报(9153)
科学(8274)
(8218)
(8202)
管理(8148)
(7675)
金融(7675)
大学(7542)
学学(6929)
技术(6172)
农业(5492)
职业(4450)
财经(3871)
(3553)
(3349)
图书(3245)
经济研究(3240)
业经(3225)
技术教育(3135)
职业技术(3135)
职业技术教育(3135)
社会(2958)
(2799)
论坛(2799)
(2721)
共检索到86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辉祥   程坤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项具有鲜明实践属性的理论命题,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场域,因而立足于基层治理的实践向度对其实践形态及运作机理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基于湖北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发现,“共同缔造”所坚持的“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机制”,实质是一种基于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协商、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的过程,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与参与实践落到实处,呈现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共同缔造”活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机理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坚持群众主体为价值理念,坚持民生关切为目标指引,坚持城乡社区为实践场域以及坚持群众自治为程序制度。“五共机制”的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在治理效能上实现了民主与民生的相辅相成、一体建设以及民主与治理的有机结合、功能互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滨  袁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这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指引了方向。在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中,通过数字技术推动民主建设俨然成为一种前沿性的途径和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数字化民主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淑芳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一民主形态的科学表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秉持人民主权原则,实现了民主主体的全覆盖;通过保障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方面享有全方位的民主权利,实现了民主实现过程的重要转变;强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得益彰,互补、互联、互通、互促,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代英杰  张月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体系的一种高度凝练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伟大尝试和探索,是中国民主政治区别于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相比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显著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主要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备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能够维护好人民的广泛真实的民主权利;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民主;是旨在构建全社会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更好维护发展共识的民主;是一种能够追求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民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存良  袁峰  
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经历了自身的理论演进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属于有限民主,代替这种民主的新型民主应该将民主贯穿全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创立了苏维埃民主,并把党的领导与苏维埃民主建设有机复合。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把民主贯穿政党、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创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复合民主,其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需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有机复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宪良   方玉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民主政治探索的伟大创造,是集制度结构、运行过程、治理效能于一身的复合民主模式。“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不仅为我们深入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提供了宏观视域,而且把要素结构同运行过程和民主功能相连接,为全面理解“以何构成”“何以可能”“何以可行”奠定了框架基础。在结构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为一种动态闭环的互嵌结构,在“价值输入—共识转换—程序输出—系统反馈”的动态更迭中,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结构闭环;在过程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领导机制、环节贯通机制、要素协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互动融合而成的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全场景”的复合特征;在功能方面,在“国家—社会—个人”的立体维度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功能互补的治理优势,即良法和善治相统一、活力和秩序相统一、参与和回应相统一,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整体超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欧阳春香   刘玉   张金金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由衰而兴的独特法宝之一,百余年来与中国共产党追求独立、探索民主的突破与进程相依相随,功能发挥与否是判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在发生机制上具有共生性,即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依托,生成二者功能上的互进性。一方面,统一战线作用发挥能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能促进统一战线包容性的增长、共识性的增进和时代性的增强。二者相促相融,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最新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追求“人民本位”,在过程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结果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契合。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二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政治领导机制、制度供给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全方位性”和“高品质性”,并通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民主的实践空间、提高民主体制的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泓波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应然层面的发展目标与价值诉求,更是实然层面可感可知、不断完善的制度过程与政治体验。民众关于其制度优势的主观体验,不仅是一种政治心理意义上的结果,也将反作用于民主体系本身,从而构建民主政治的民意基础。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民众对全过程民主各面向的积极体验比例均远高于不充分体验,但存在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性与群体之间的多样性。相较于理性绩效与文化取向的既有解释路径,民主政治的民众体验能够显著促进个体的民主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过程”优势,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的结构性过程之中,也体现在民众民主政治心理各环节的相互促进之中。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振江  
新时代人民民主已经处于制度定型阶段,要将"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维度做深、做实,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其参与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实践指向。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可以更加凸显人民民主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机结合的时代面向,可以为其多样性的实现形式提供更高层次的制度供给,也将拓展人民民主的日常政治生活领域。提升人民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指向,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在调节政治关系、建构政治秩序以及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的独特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阮明华  贺晓东  
基于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分析潜在客户和市场现状,从而提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作开展模式、实施路径和工作界面,并系统梳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常见问题和业务素质,为从业者提供实务操作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志国  马艳波  李明涛  
近年来,财政部致力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使政策在应用中发挥成效。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规划提出了"建立完善全过程预算管理流程"。笔者认为,从预算管理现代化角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信息系统模式是对基层央行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强化基层央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算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尚科   王铮   肖艳利   俱鑫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的成本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的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导致项目盈利能力的下降。为应对这种压力,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运而生。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可以帮助识别和控制项目中的成本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减少项目的成本超支和盲目投入。通过系统地管理项目的成本,在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需要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和有效协调,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裴乐萍  米守斌  
随着国家政策上节能减排力度的增大,节能环保型机组也从试点建设发展到全面推行,燃气热电项目已经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家对燃气电厂项目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加大,如何控制好燃气电厂的工程造价是各级电力工程造价部门以及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电力项目的系统性,必须树立全过程全员控制意识,加强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全过程造价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造价,取得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