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3)
- 2023(5827)
- 2022(4558)
- 2021(4236)
- 2020(3038)
- 2019(6790)
- 2018(6619)
- 2017(11740)
- 2016(6401)
- 2015(6878)
- 2014(6916)
- 2013(6657)
- 2012(6381)
- 2011(5917)
- 2010(6307)
- 2009(5946)
- 2008(5943)
- 2007(5438)
- 2006(5018)
- 2005(4206)
- 学科
- 济(26619)
- 经济(26573)
- 农(22079)
- 业(20142)
- 管理(16053)
- 农业(15025)
- 企(12981)
- 企业(12981)
- 业经(11189)
- 中国(8630)
- 方法(8438)
- 制(8367)
- 财(7885)
- 理论(6958)
- 农业经济(6837)
- 发(6203)
- 地方(6159)
- 数学(6130)
- 数学方法(6041)
- 学(5767)
- 发展(5630)
- 展(5615)
- 收入(5614)
- 体(5559)
- 工作(5347)
- 策(5202)
- 银(4917)
- 银行(4917)
- 教育(4913)
- 村(4745)
- 机构
- 学院(93381)
- 大学(91113)
- 济(36009)
- 经济(34956)
- 管理(34149)
- 研究(30469)
- 理学(29215)
- 理学院(28904)
- 管理学(28433)
- 管理学院(28249)
- 中国(24363)
- 京(18558)
- 农(18406)
- 财(18380)
- 科学(16612)
- 江(15382)
- 中心(15308)
- 范(14361)
- 师范(14263)
- 财经(13970)
- 所(13632)
- 业大(12742)
- 农业(12684)
- 经(12657)
- 州(12484)
- 研究所(12141)
- 北京(11494)
- 经济学(11453)
- 师范大学(11262)
- 院(10794)
- 基金
- 项目(59633)
- 研究(49316)
- 科学(47110)
- 基金(41965)
- 家(35357)
- 国家(34893)
- 社会(32189)
- 科学基金(30070)
- 社会科(29917)
- 社会科学(29908)
- 省(24180)
- 教育(23505)
- 基金项目(21820)
- 编号(21692)
- 划(19274)
- 成果(18897)
- 自然(16247)
- 自然科(15811)
- 自然科学(15808)
- 资助(15573)
- 自然科学基金(15516)
- 课题(15443)
- 重点(13599)
- 部(13488)
- 国家社会(13280)
- 性(13268)
- 发(13191)
- 年(13135)
- 制(13071)
- 农(12453)
共检索到14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小莉 钟宪章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质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过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重塑是指基层党组织维持和扩展党组织权力的行动过程。重塑权力与资源依赖关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动机,适应环境与改变环境是基层党组织权力实现的行动策略。当前,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权力载体的再造、治理性权力与领导性权力的实现。在现实实践中,不同地域的基层党组织在权力重塑的能力上表现出差异性,使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状态各不相同。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需要从基层党组织的动力、社会功能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权力实现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得桂 韩雪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尊重治理规律并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领导作用和回应功能要适当突破属地管理的既有做法,根据事物内在规律和治理条件的变化进行党建引领下的属性治理,以更好地推动组织资源及发展要素科学聚集并形成治理合力。行政推动和内源发展共同驱动下的“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的实践探索致力于以基层党建功能化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它超越了行政区划并有效克服属地管理的局限性,是以党建力量重组治理要素,优化组织设置以及增强发展效能的一种集成型治理方式。从属性治理的视野来审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治理创新和实现路径,今后要更加注重优化治理单元、回应治理需求、再造发展条件、改革创新机制,以此持续推动基层党建组织模式迭代升级,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组织资源,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振兴 属性治理 集成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梦婷 王茜
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是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文章旨在拓展并深度刻画“国家—社会”框架中政党维度的机理分析,通过三个城市基层共治的案例比较揭示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共治的三种机制:合法性机制是基础,依托内嵌于政府条块部门的制度化党建合作网络是关键机制,此外,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互动不断形塑着社会组织的理性思考与行动价值,这一韦伯意义上的价值理性重塑机制才是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共治的核心。最后,文章提出一个在新型党建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基层行动框架,即对三种党建机制进行不同组合与程度的发挥,以消解此前政社合作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拓展基层共建,探索基层共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彬
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当前安徽省C村积极创设自治架构、理顺自治机制、拓展自治能力,构建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全新实践模式。然而现阶段仍然面临着基层党建虚化弱化、政治引领力羸弱、自治单元适配性不足、治理效能低下等问题。因此,应该完善基层党建机制,增强村民自治效能,健全协同治理制度,打造共商、共建、共享自治格局。
关键词:
党建 农村 基层自治 村民自治 治理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党艳东 何得桂
是否尽责是善治的重要衡量标准。充分发挥党建势能要注重以治理责任为纽带,根据乡村治理责任属性和治理条件推进尽责式治理,更好地创新组织载体、整合要素资源和优化治理责任,从而推动乡村精细化治理。基于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镇安探索的研究发现,为克服条块关系不优和治理悬浮化困境,需要以融合共生的理念和方式推动治理责任落实和治理范式革新;通过强化人民至上的责任观,优化“人人有责”的治理结构,达成“人人尽责”的预期治理行为。从“大治理观”和高效能治理视野审视党建引领乡村精细化治理的实现路径,要更加重视治理责任重构和优化、治理方式更新和完善以及治理机制改进和创新,进而推动基层党领共治型的尽责式治理,提升乡村基层治理善治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成铭 王洛忠 王晓晔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活力论视角,以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回答何种具体的运作机制能使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的问题。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主要表现在多元主体合作与治理效能提升两个层面,相应的运作机制包括以搭建空间平台来激活乡村治理主体活力的场域再造机制、以打通边界障碍来激活乡村治理资源活力的资本整合机制以及以强化社区参与来激活乡村治理内生活力的惯习重塑机制,三大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对于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运作机制的立体认知。同时,机制的运行也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要素,包括外部层面的问题倒逼与政治推动,内部层面的主体协同与资源整合以及工具层面的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运作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世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乡村振兴的大幕正式拉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谈不上实现。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曾薇
随着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加强,党建引领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与保障。既有研究鲜少将党建引领制度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本文构建了“制度—情境”的分析框架,对武汉市毛家冲村“在地化调适”这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解构。研究发现:党建引领制度对乡土情境的适应不足会降低乡村产业发展效能。“在地化调适”模式蕴含结构重塑、功能匹配和能力提升3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借助过程导向的供需衔接、执行权力的适度放活、产业效益的主体关联3方面机制,形成了超越制度本身且在行动结构、治理功能和发展能力方面更贴近地方情境的制度实践,提升了党建引领制度的在地化调适能力,有效促进了制度优势向乡村产业发展效能的转化。立足以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改革进程,该模式对完善党建引领下县域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稳定乡村产业多元共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产业 在地化调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后税费时代以来,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一些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现实挑战。为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提升党组织适应性并践行引领使命,一方面创新领导方式,破除资源瓶颈,为文化骨干赋责、赋权并进行过程赋能,实现了乡村文化活动的繁荣,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文化治理载体,吸纳乡村精英群体作为转化中介,采取柔性治理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乡村文化价值的重塑。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虽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如个别地区的党建引领异化为党建包办,党建引领过程中存在“名实不符”问题,党建引领行动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隐忧等。鉴于此,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并强化党的农村文化领导权,以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为标准推动机制创新,以简约治理的方式实现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文化 实践机制 优化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晓勇 熊秋良
“党建引领”是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现象和领导策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关系,以及乡村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乡村治理理论。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调整,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治理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时代环境和治理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锚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在“变”中延续“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推动乡村治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苗大雷
结合商品房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案例,并基于“组织—利益—情感”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组织下沉、利益联结和情感黏合构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其中,组织下沉机制提供组织载体并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益联结机制为多元主体提供激励方式和参与动力,情感黏合机制提供情感和价值支撑。三种机制相辅相成,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小区,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增进情感交流,对政府、市场、社会及居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从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共治 耦合机制 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双 余智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建单向“嵌入”乡村治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而通过“耦合”多元治理力量以引领乡村共治的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乡村共治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耦合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不但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又可以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力,从而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在耦合视角下,基层党组织通过价值耦合、利益耦合、权力耦合等机制实现引领乡村共治的目的,但现实中存在文化、经济、政治等三重张力,具体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失范、资源分配的失序和治理权力的失衡,需要基层党建通过价值耦合以重塑乡村“公共性”价值共识、利益耦合以构建共创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权力耦合以构建上下连通横向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引领乡村共治,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共治 耦合机制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