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3)
2023(6516)
2022(5266)
2021(4717)
2020(3720)
2019(7932)
2018(7841)
2017(14322)
2016(8069)
2015(8964)
2014(9219)
2013(8620)
2012(7990)
2011(7160)
2010(7170)
2009(6616)
2008(6589)
2007(6083)
2006(5431)
2005(4874)
作者
(23841)
(20012)
(19684)
(18764)
(12470)
(9388)
(9114)
(7844)
(7658)
(6997)
(6780)
(6739)
(6518)
(6357)
(6327)
(6086)
(5996)
(5864)
(5799)
(5542)
(5049)
(5040)
(4857)
(4590)
(4522)
(4425)
(4350)
(4246)
(4146)
(4082)
学科
(31305)
经济(31263)
管理(23072)
(17626)
(14780)
企业(14780)
地方(11215)
中国(9658)
方法(9613)
(8981)
(8948)
(8198)
(7924)
(7858)
数学(7854)
数学方法(7740)
业经(7207)
地方经济(7149)
理论(6035)
(5857)
金融(5849)
(5844)
银行(5830)
环境(5670)
(5663)
农业(5534)
(5277)
体制(5185)
教育(5124)
(4976)
机构
学院(111366)
大学(109755)
研究(41365)
(39474)
管理(39202)
经济(38346)
理学(33232)
理学院(32769)
管理学(32089)
管理学院(31871)
中国(31323)
科学(26519)
(23812)
(21153)
(20442)
(19894)
研究所(19376)
中心(19310)
(18461)
业大(16739)
(16664)
师范(16462)
农业(15964)
(15776)
财经(15149)
(14772)
北京(14642)
技术(14433)
(13670)
(13575)
基金
项目(77922)
科学(61226)
研究(58288)
基金(54329)
(48501)
国家(48087)
科学基金(40306)
社会(36476)
社会科(34329)
社会科学(34316)
(32061)
基金项目(28296)
(27058)
教育(26932)
自然(24695)
编号(24590)
自然科(24080)
自然科学(24068)
自然科学基金(23590)
成果(20877)
资助(20806)
重点(18383)
课题(18183)
(17578)
(16380)
(16040)
国家社会(15222)
创新(15085)
项目编号(14906)
(14685)
期刊
(48145)
经济(48145)
研究(32084)
中国(27305)
学报(20549)
(19353)
科学(17858)
教育(17615)
(15897)
大学(15258)
管理(14520)
学学(14362)
农业(13075)
(10491)
金融(10491)
技术(10155)
业经(8483)
财经(7407)
经济研究(7381)
(6742)
(6455)
(6381)
图书(6330)
职业(6176)
问题(5911)
资源(5708)
科技(5665)
业大(5614)
(5578)
论坛(5578)
共检索到173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山  黄洪凯  
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对河南省西平县基层信访治理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在基层信访治理过程中存在三种功能性治域,即行政管理治域、社会服务治域和行为文化治域,这三种功能性治域作为彼此协调互动的生命有机体,共同构建了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场域。作为一个多种机制共振和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场域叙事促进了基层信访治理从崇尚功能性治域到拥抱复合性治域的起点重置。然而在复合性治域中,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构建仍然存在主体行政化、准则虚置化、工具悬浮化、客体错位和空间异质化等困境,亟须通过制度建设、监督规训、认知重塑等方式对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构建进行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江红  管珊  
基层共同体是农民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给予农民必要的生产互助、生活保障及情感支持。中国传统的基层共同体是封闭的,内部交往频繁但很少与外界沟通。基层共同体的边界有四种:家族、文化网络、基层市场以及士绅和村庄构成的权力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中国农民培养出理性、实用、道义三种特质。由于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基层共同体逐渐消解,代之而起的经济、生产共同体及行政共同体发挥了原有基层共同体的部分功能,共同体由封闭转向开放,农民则更加理性和实用,追求身份平等和权力自由。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寻求安全感的农民渴望重建共同体。在此背景下,新世纪村落社区建设拉开帷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蒋硕亮  陈贤胜  
遵循“制度基础→资本保障→行动结果”的作用链条,构建了“制度-资本-行动”的分析框架,并借助鲁西南S镇“水污染治理共同体”的案例深描,呈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全过程。研究发现:科层制下的制度创新和权力下放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奠定基础,制度创新促进共同参与,权力下放实现赋权增能,但该过程普遍面临着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摩擦和调适;基层政府正式治理资源不足使其通过公众协同共治、官员关系运作和政府间利益共谋等方式嵌入非正式治理资源;个体资本禀赋的价值属性使得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差异性;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政府策略表现为维护政治稳定和任务导向下的行政动员、基层政府“适应性执行”以及基层官员“职位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公众策略表现为权益受损及参与意识的提高促进参与实践,企业主利益驱使下的不同策略转换,村干部在政府、村民与自身之间“三重角色”扮演中寻求综合收益最大化。因此,基层治理实践中,需要从上级政府、镇政府、村民、企业主、村干部等多主体视角优化制度设计、强化资本保障、调适利益取向和目标追求,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得桂  武雪雁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赋能型治理”,即通过深入挖掘、灵活应用治理资源,激活治理要素,激发和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内在活力和能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赋能型治理将重要治理要素赋能相应治理主体,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合力;以载体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协同建构;以技术运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整体效能;以治理革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高效运转,从而有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赋能型治理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有力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技术治理,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新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陈玉红   唐小艳   谢露静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载着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任,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举措,也为产教共涉领域的责任体系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产教融合责任共同体具有“供需对接、资源聚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教学改革”的五位一体内涵,以及“机制健全、多元投入、模式多样、问题导向”等鲜明特点。但在实践中,履责工作推进还有待加强,特色仍没有充分彰显。因而,有必要聚焦共同体责任,撬动行业龙头企业主动担责,给予责任主体平等话语权,处理好责任主体的疏离风险,追寻主体成长与共同体建设的和谐共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俞松柳  
大多数城市里的社区,实际上只是居民的居住区,居民之间彼此少有联系,常常是孤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少了,情感交流更是缺乏。如何在社区建设中让居民们重拾共同体生活,让社区居民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御跸社区探索和实践的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三和交流社""百老惠学堂""民家工作室"具有"同自觉、共做主、互为师、自评价"特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纷纷建立,为提高居民学习热情和生活品质、促进居民情感交流、实现区域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苗大雷  
结合商品房小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案例,并基于“组织—利益—情感”分析框架的研究表明,组织下沉、利益联结和情感黏合构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机制。其中,组织下沉机制提供组织载体并确保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益联结机制为多元主体提供激励方式和参与动力,情感黏合机制提供情感和价值支撑。三种机制相辅相成,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小区,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增进情感交流,对政府、市场、社会及居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从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韬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洪波  
构建税收数据治理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以数治税发展,提高智慧税务效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治理方式,不断完善制约税收数据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制度供给和技术应用,着力构建由"党的领导+税务主责+公众参与"的数据管理新体制、"规范+场景+机制"的数据融合新格局、"平台+数据+技术"的数据集成新业态、"主体+权益+市场"数据制度新体系四个部分组成的税收数据治理共同体,早日实现税收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嘉威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高校教育的热点,国际教育会议将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通行证。我国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研究。先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协同理论,之后从高校、社会与政府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对策。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顽强  
系统审视和科学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响应新时代社会治理诉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固有内容。着眼社会治理实践可知,价值体系不均衡、利益诉求多元化、公共权力边界不清以及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都是阻滞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潜在挑战。但目前我国治理权力生态的改善、合作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主体责任下沉以及主体治理利益聚合,也恰好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了有利契机。基于此,通过界定治理共同体参与维度及渠道、规范共同体的公共价值伦理导向以及筑牢共同体数字治理的技术支撑等举措,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科学构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超  
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危,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生态治理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格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塑生态秩序,推动生态治理的创新发展。在精确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生态治理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应对措施:聚焦生态危机,探寻治理路径;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整体发展;重塑生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担当;深化绿色发展,共建美好生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加明  王昊  
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频繁,给流域人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借鉴国际经验可知,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论述将淮河流域四个省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保险共同体开展洪水保险,这对解决淮河洪水风险问题具有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黎智俊  
信用共同体在改善弱势经济体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破解金融支农瓶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十分必要。对农村信用社和借款企业关于构建信用共同体的博弈分析表明,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是信用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应挖掘并整合各方信用资源,明晰各方责任和权利,科学评价并动态调整信用共同体信用等级,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促进信用共同体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