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
2023(902)
2022(833)
2021(736)
2020(706)
2019(1449)
2018(1513)
2017(2312)
2016(1608)
2015(1851)
2014(1832)
2013(1841)
2012(1749)
2011(1529)
2010(1594)
2009(1467)
2008(1607)
2007(1359)
2006(1052)
2005(935)
作者
(7369)
(6342)
(6106)
(5864)
(4000)
(3079)
(2778)
(2500)
(2319)
(2310)
(2241)
(2167)
(2154)
(2087)
(1983)
(1958)
(1924)
(1921)
(1801)
(1755)
(1736)
(1633)
(1533)
(1493)
(1486)
(1453)
(1447)
(1444)
(1443)
(1371)
学科
(3592)
经济(3591)
(3305)
管理(2865)
(2110)
(2052)
方法(1962)
水产(1816)
数学(1723)
动物(1713)
(1650)
企业(1650)
数学方法(1647)
动物学(1600)
(991)
(990)
(945)
工程(938)
(847)
法令(843)
(825)
(806)
(803)
基因(800)
理法(795)
管理法(795)
植物(785)
基因工程(745)
(743)
业经(742)
机构
大学(23944)
学院(23675)
(12484)
研究(11288)
科学(11043)
农业(10562)
业大(8079)
(7822)
研究所(7410)
中国(7140)
(7078)
实验(6893)
实验室(6730)
农业大学(6544)
(6359)
重点(6353)
(5546)
(5493)
技术(5033)
科学院(4813)
中心(4738)
管理(4626)
(4394)
(4244)
经济(4214)
(4189)
生物(4063)
理学(3864)
(3782)
理学院(3745)
基金
项目(18217)
(13487)
国家(13400)
科学(12941)
基金(12810)
科学基金(9879)
自然(8651)
(8504)
研究(8436)
自然科(8436)
自然科学(8431)
自然科学基金(8254)
(7516)
基金项目(6707)
计划(6396)
科技(6201)
资助(5101)
专项(5071)
(5008)
(4507)
重点(4489)
科研(4144)
农业(4088)
(3979)
(3936)
技术(3886)
创新(3806)
教育(3631)
社会(3449)
社会科(3213)
期刊
学报(11965)
(11952)
科学(7962)
农业(7902)
大学(7189)
学学(7042)
中国(6280)
(4584)
(4323)
经济(4323)
研究(3904)
业大(3894)
农业大学(3512)
中国农业(3112)
(2768)
农业科学(2264)
自然(2216)
农学(2171)
华北(2171)
自然科(2123)
自然科学(2123)
(2042)
科技(2029)
林业(1910)
管理(1738)
农林(1676)
(1676)
水产(1661)
科技大(1475)
科技大学(1475)
共检索到34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春  季静  王萍  王罡  
以大豆品种合丰25的球形期体细胞胚为受体,以CpTI基因为目的基因,应用基因枪法进行了遗传转化,同时以抗性体细胞胚筛选率作为转化率的指标,对影响基因枪转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2.5 mol/L、氦气压力1 100 Psi、轰击次数为2次,有利于提高转化率;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抗性植株,经PCR分析鉴定有2株为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基因CpTI已转到大豆基因组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贞霞  张兴国  
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建立了魔芋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氦气压力 /轰击距离以 7.5 8GPa/9cm最适。在轰击前 4h和轰击后 16h用附加有 0 .4mol/L甘露醇的MS培养基进行高渗处理、轰击后恢复培养6~ 7d ,有利于减少逆境伤害 ,增加转化成功的几率。早期选用 1mg/LBasta作为选择压 ,而后期的筛选使用 2mg/L较高浓度的Basta可以获得真正的转化子。对获得的 91株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 ,结果显示 2 1株呈阳性 ,表明PAT基因和AGPS1反义基因均已整合进魔芋基因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春梅  董延瑜  洪亚辉  赵燕  
为了建立基因枪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系统 ,以西瓜顶芽为受体 ,p BI12 1为供体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基因枪的扩散腔类型、轰击次数、受体的预培养和高渗处理对转化率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测验 ,预培养时间与轰击次数对转化率影响显著 ,而扩散腔类型和甘露醇处理质量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 .经组织化学检测 ,有 33.3%抗 Kan试管苗为 GUS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春辉  韩烈保  梁小红  曾会明  刘君  
将含有DREB1A和gus基因的双基因载体质粒包裹在金粉上,以基因枪轰击日本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日本结缕草基因枪转化参数.结果表明,在1 100 psi压力下6 cm的轰击距离、每皿轰击2次的转化效果最好,而金粉和质粒用量对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检测到gus基因的稳定表达,并获得日本结缕草潮霉素抗性株系,PC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DREB1A基因已整合到日本结缕草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春宝  谭化  赵丽梅  彭浩  吕龙石  
以野生大豆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一个野生大豆糖原合成酶激酶类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GsGSK1)。该基因的ORF为1 233 bp,推断其编码410氨基酸的多肽。将此基因和与大豆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二者有11个核苷酸SNP位点差异,其中,10个为同义突变,1个为非同义突变,同源性达到99.1%。通过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GsGSK1,将该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拟南芥,获得了T1抗性苗,为进一步鉴定GsGSK1的基因功能提供了试验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鹏  池青  吕金洋  刘香利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媛媛  江昌俊  蒋明权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 共获得 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 初步证明其中 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平均转化率为 0 3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凤  韩冉  张东武  刘振华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玉米ZmalⅠ基因的安全转基因小麦植株,为研究玉米ZmalⅠ基因在增加小麦籽粒大小和粒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农138为供试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安全标记基因,利用基因枪法,将由谷蛋白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启动的ZmalⅠ+GFP融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Glu-exbessa::ZmalⅠ导入小麦中,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3 000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59株,移栽至培养钵后成活52株,成活率为88.1%;利用载体上安全标记基因GFP的特异引物对成活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含有GFP基因的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农农  何光源  李克秀  Jones H.D.  Shewry P.R.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和转化频率明显比幼穗高;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和转化频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麦转化的成功率;3个品种的幼胚发育时期与其再生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3或-0.95);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花后12~14d的供试植株幼胚的转化频率最高(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为4.5%、2.9%和2%)。研究表明,鄂恩1号、鄂麦11号适龄期的幼胚试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华  官春云  李栒  江巨鳌  邬克彬  王学军  周小云  
为了获得高油酸油菜品种,以湘油15号子叶柄为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将反义油酸脱饱和酶FAD2基因连在种子特异表达载体上后导入油菜,使用可裂膜压力7700kPa,样品室真空度9.5×104Pa,质粒质量浓度为1.0μg/μL,靶距9cm,通过对子叶柄的预处理48h,高渗处理1h,获得8株再生植株.经PCR与PCR-Southern杂交检测,其中有2株为转化株,证明反义FAD2基因已整合到湘油15号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张晓东  胡道芬  刘广田  
用基因枪进行gus基因转化,研究了小麦幼穗、幼胚愈伤组织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幼穗以诱导培养16d的转化效果最佳,幼胚以诱导培养15d的转化效果最好。比较幼穗和胚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幼穗较幼胚更耐继代和形成再生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燕  杨永庆  王大刚  李华伟  郑桂杰  王涛  智海剑  
【目的】明确大豆对SMV株系SC10的抗性遗传方式以及不同抗源所携带的抗病基因间的等位关系,并对科丰1号所携带的抗SC10基因进行标记定位。【方法】利用抗中国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0的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徐豆1号、邳县茶豆、Kwanggyo、跃进4号配制部分抗抗杂交组合并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8101配制抗感组合,在接种SC10的条件下,调查各组合后代的抗感反应;并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的F2群体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及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标记定位。【结果】科丰1号、晋大74、大白麻、汾豆56、中作229和徐豆1号与感病品种杂交的F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娜  胡冠军  赵晋铭  黄婧  孙聚涛  李丽红  盖钧镒  邢邯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迄今为止,已在大豆基因组上鉴定了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基因(如Rps1c、Rps1k等)抗性有效。因此,急需发掘新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以满足抗病育种的需要。‘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的抗谱较广,是目前筛选出的优异抗源。[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以品种‘大方六月早’为抗病亲本与品种‘矮脚早’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2∶3代家系群体,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大方六月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该群体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娜  胡冠军  赵晋铭  黄婧  孙聚涛  李丽红  盖钧镒  邢邯*  
[目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发掘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关键。[方法]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以品种‘大方六月早’为抗病亲本与品种‘矮脚早’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2:3代家系,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SSR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对‘大方六月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大方六月早’对大豆疫霉菌株AH的抗性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表现为显性。通过分子作图,将抗病基因RpsAH定位在大豆3号染色体(即连锁群N)上,距离标记Sat_166为4.1 cM。[结论]大豆品种‘大方六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新红  姜孝成  陈良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