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9)
- 2023(2767)
- 2022(2371)
- 2021(2140)
- 2020(1959)
- 2019(4331)
- 2018(4285)
- 2017(7318)
- 2016(4453)
- 2015(5146)
- 2014(4891)
- 2013(4991)
- 2012(4838)
- 2011(4419)
- 2010(4526)
- 2009(4090)
- 2008(4219)
- 2007(3763)
- 2006(3218)
- 2005(2988)
- 学科
- 济(13457)
- 经济(13435)
- 管理(9253)
- 学(8684)
- 业(8434)
- 企(6542)
- 企业(6542)
- 方法(6182)
- 数学(5309)
- 数学方法(5185)
- 农(3914)
- 中国(3538)
- 财(3451)
- 物(2927)
- 水产(2840)
- 农业(2725)
- 植(2724)
- 业经(2712)
- 制(2679)
- 植物(2665)
- 和(2595)
- 法(2530)
- 动物(2462)
- 及其(2302)
- 贸(2222)
- 贸易(2219)
- 理论(2213)
- 易(2157)
- 地方(2133)
- 动物学(2117)
- 机构
- 大学(68235)
- 学院(66370)
- 研究(32150)
- 农(28977)
- 科学(27009)
- 农业(23923)
- 中国(21863)
- 所(20499)
- 业大(19371)
- 济(19304)
- 研究所(19165)
- 经济(18790)
- 管理(16658)
- 京(16581)
- 室(15035)
- 农业大学(14968)
- 实验(14177)
- 业(14050)
- 理学(13890)
- 省(13850)
- 实验室(13697)
- 理学院(13580)
- 中心(13400)
- 重点(13014)
- 管理学(12986)
- 管理学院(12915)
- 科学院(12249)
- 江(11286)
- 院(11233)
- 技术(11128)
- 基金
- 项目(49248)
- 家(36044)
- 国家(35791)
- 科学(35470)
- 基金(34741)
- 科学基金(26826)
- 研究(25028)
- 自然(22283)
- 自然科(21745)
- 自然科学(21728)
- 自然科学基金(21332)
- 省(20406)
- 划(18893)
- 基金项目(17896)
- 计划(14958)
- 资助(14948)
- 科技(14456)
- 社会(12486)
- 重点(12434)
- 社会科(11618)
- 社会科学(11611)
- 专项(11570)
- 农(11537)
- 教育(11140)
- 科研(10826)
- 业(10820)
- 发(10745)
- 创(10202)
- 创新(9753)
- 部(9437)
共检索到103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凤 韩冉 张东武 刘振华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玉米ZmalⅠ基因的安全转基因小麦植株,为研究玉米ZmalⅠ基因在增加小麦籽粒大小和粒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农138为供试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安全标记基因,利用基因枪法,将由谷蛋白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启动的ZmalⅠ+GFP融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Glu-exbessa::ZmalⅠ导入小麦中,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3 000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59株,移栽至培养钵后成活52株,成活率为88.1%;利用载体上安全标记基因GFP的特异引物对成活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含有GFP基因的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鹏 池青 吕金洋 刘香利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共转化法 KN2基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春辉 韩烈保 梁小红 曾会明 刘君
将含有DREB1A和gus基因的双基因载体质粒包裹在金粉上,以基因枪轰击日本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日本结缕草基因枪转化参数.结果表明,在1 100 psi压力下6 cm的轰击距离、每皿轰击2次的转化效果最好,而金粉和质粒用量对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检测到gus基因的稳定表达,并获得日本结缕草潮霉素抗性株系,PC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DREB1A基因已整合到日本结缕草基因组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池青 周鹏 刘香利 程绘绘 赵惠贤
【目的】通过基因枪介导共转化,获得转拟南芥抗旱基因PYL5的小麦植株,为转基因小麦的抗旱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启动的PYL5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到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除草剂PPT(Phosphinothricin)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根据目标基因PYL5和Ba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对移栽成活的小麦T0代再生植株进行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分别轰击西农889的1800个、绵阳19的800个和宁春16的800个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分化分别获得了9,5...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共转化法 PYL5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农农 何光源 李克秀 Jones H.D. Shewry P.R.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和转化频率明显比幼穗高;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和转化频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麦转化的成功率;3个品种的幼胚发育时期与其再生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3或-0.95);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花后12~14d的供试植株幼胚的转化频率最高(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为4.5%、2.9%和2%)。研究表明,鄂恩1号、鄂麦11号适龄期的幼胚试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东 李冬梅 徐文英 蒋有绎 胡道芬 韩立新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DevelopmentofTransgenicWheatbyBiolisticBombardmetTransferringBastaResistanceGeneand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丙良 张献龙
以质粒pBI12 1作外源DNA ,对基因枪介导转化水稻花药愈伤的有关参数进行了优化 ,优化值分别为射程 9cm ,枪膛氦气压力 110 0psi,真空度 36 0 0~ 3733Pa ,轰击次数 2次。轰击前后愈伤经 0 .4mol/L甘露醇处理可提高转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将Xa2 1基因导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945 1S ,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经人工染色体加倍得倒二倍体转基因植株。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其抗性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水稻 花药愈伤 基因枪 转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颖 文晓鹏 胡鹏
以贵州珍珠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为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影响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是100 mg/L,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乙酰丁香酮的浓度控制在60~100 mg/L时可以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波处理5 min,可以有效提高叶柄转化的瞬时表达率。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ipt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兴国 Shirley Sato 徐惠君 杜丽璞 Tom Clemente
以预培养 4 d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 ,L 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3 d或 AB培养基上激活培养 4 d,并在WCC培养基中重悬的 C5 8c1农杆菌菌系为供体 ,将含有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的 p PTN2 4 9、p PTN 2 5 4、p PTN2 70、p SIS-GFP等重组 DNA质粒转入了小麦 ,经在含 10~ 5 0 mg/ L geneticin( G4 18)、5 0 mg/ L cefotaxime、5 0 m g/ L vancomycin、5 0 m g/ L ticillicin选择培养基上多次选择 ,移栽前利用 npt EL ISA检测 ,移栽后利用叶片离体退绿、P...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转基因植株 单拷贝整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雪莲 孙毅 郭平毅 刘惠民 刘少翔 王景雪 解志红
用农杆菌转化小麦授粉10d后的幼胚,经5‰PPT筛选获得大量正常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其中23%(18株)再生苗为转化bar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可明显提高对basta的抗性。还总结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高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的处理程序。
关键词:
农杆菌 转化 小麦 幼胚 bar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红 赵雪晶 李波 黎飞飞 刘沛璇 闵东红
【目的】通过优化电穿孔转化技术主要参数,得到候选转基因植株,探索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电穿孔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济麦19为受体,GUS为外源基因,将扬花期成熟花粉以最适电场强度和操作温度进行电穿孔处理后,人工授粉济麦19,最终收获种子;利用PCR技术、Southern技术、化学染色方法对T1、T2植株进行鉴定。【结果】电穿孔转化以电场强度6 kV.cm-1、冰上处理花粉,花粉密度为5×106个/mL,以及去雄后第5天授粉为最佳参数;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T2阳性植株的2个株系检测到杂交信号,同时其幼根、叶片等组织经GUS表达活性的组织化学染...
关键词:
小麦 花粉 花粉电穿孔转化 参数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洪亮 杨瑞芳 潘刚 张晓波 黄海清 凃巨民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t融合型基因cry1Ab/cry1Ac导入籼稻温敏核雄性不育系03B198S和03B199S的愈伤组织,经过多轮潮霉素筛选,获得了一批独立转化体,同时,从每一个独立转化体至少再生出5株绿苗。经PCR、RT-PCR检测证实该Bt融合型基因已整合到部分受体基因组中,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达。这些阳性转基因植株在异地异季低温条件下割蔸栽植,部分恢复可育,且表现出很强的抗螟虫性能。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雄性不育系 Bt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丁占生 温之雨 蒋春志 李辉 李洪杰 陈受宜
针对农杆菌转化系统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小麦农杆菌转化系统;利用石4185、石6365的花药愈伤组织为受体,进行了甜菜碱醛脱氢酶和胆碱氧化物酶等目的基因的转化研究。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 转基因 转化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媛媛 江昌俊 蒋明权
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导入优良品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并通过GUS瞬时表达对沉淀剂、轰击距离、金粉用量等轰击参数进行了优化。用除草剂对轰击后的材料进行分化生根筛选, 共获得 33株再生苗。通过PCR检测和涂叶检测, 初步证明其中 4株已将bar基因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平均转化率为 0 33%。
关键词:
小麦 bar基因 抗除草剂 基因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贞霞 张兴国
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建立了魔芋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氦气压力 /轰击距离以 7.5 8GPa/9cm最适。在轰击前 4h和轰击后 16h用附加有 0 .4mol/L甘露醇的MS培养基进行高渗处理、轰击后恢复培养6~ 7d ,有利于减少逆境伤害 ,增加转化成功的几率。早期选用 1mg/LBasta作为选择压 ,而后期的筛选使用 2mg/L较高浓度的Basta可以获得真正的转化子。对获得的 91株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 ,结果显示 2 1株呈阳性 ,表明PAT基因和AGPS1反义基因均已整合进魔芋基因组。
关键词:
魔芋 基因枪 遗传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