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
- 2023(711)
- 2022(609)
- 2021(591)
- 2020(545)
- 2019(1140)
- 2018(1136)
- 2017(1460)
- 2016(1149)
- 2015(1367)
- 2014(1351)
- 2013(1262)
- 2012(1245)
- 2011(1140)
- 2010(1098)
- 2009(960)
- 2008(997)
- 2007(837)
- 2006(658)
- 2005(573)
- 学科
- 学(2678)
- 麦(1885)
- 小麦(1633)
- 水产(1463)
- 动物(1327)
- 动物学(1251)
- 业(1233)
- 害(1109)
- 虫(1055)
- 工程(928)
- 虫害(879)
- 济(825)
- 物(822)
- 经济(821)
- 基因(805)
- 管理(796)
- 植(788)
- 农(778)
- 植物(775)
- 病虫(750)
- 病虫害(750)
- 基因工程(749)
- 企(746)
- 企业(746)
- 生物(740)
- 传(707)
- 防(629)
- 遗(612)
- 遗传(611)
- 及其(605)
- 机构
- 学院(16802)
- 大学(16767)
- 农(13562)
- 农业(11435)
- 科学(10218)
- 研究(9729)
- 业大(7871)
- 室(7209)
- 实验(7129)
- 所(7117)
- 农业大学(7061)
- 业(7004)
- 实验室(6966)
- 研究所(6863)
- 重点(6579)
- 中国(5574)
- 省(5347)
- 科学院(4943)
- 技术(4712)
- 生物(4477)
- 中心(4169)
- 京(3970)
- 部(3925)
- 家(3474)
- 农业科学(3457)
- 国家(3151)
- 科技(2920)
- 林(2908)
- 工程(2884)
- 江(2857)
共检索到2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池青 周鹏 刘香利 程绘绘 赵惠贤
【目的】通过基因枪介导共转化,获得转拟南芥抗旱基因PYL5的小麦植株,为转基因小麦的抗旱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西农889、绵阳19和宁春16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诱导型启动子Rd29A启动的PYL5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到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除草剂PPT(Phosphinothricin)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根据目标基因PYL5和Bar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对移栽成活的小麦T0代再生植株进行基因特异性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分别轰击西农889的1800个、绵阳19的800个和宁春16的800个幼胚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分化分别获得了9,5...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共转化法 PYL5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鹏 池青 吕金洋 刘香利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法 共转化法 KN2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凤 韩冉 张东武 刘振华 赵惠贤
【目的】获得转玉米ZmalⅠ基因的安全转基因小麦植株,为研究玉米ZmalⅠ基因在增加小麦籽粒大小和粒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产量奠定基础。【方法】以陕农138为供试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安全标记基因,利用基因枪法,将由谷蛋白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启动的ZmalⅠ+GFP融合蛋白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Glu-exbessa::ZmalⅠ导入小麦中,并对转基因小麦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3 000个幼胚,获得再生植株59株,移栽至培养钵后成活52株,成活率为88.1%;利用载体上安全标记基因GFP的特异引物对成活的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含有GFP基因的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耿洪伟 张庆祝 何中虎 夏兰芹 陈新民 王德森 曲延英
【目的】验证pinA和pinB对小麦籽粒质地的影响。【方法】将含有控制硬度的主效基因pinA和pinB的单子叶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UBPa和pUBPb,分别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小麦品种中优9507(pinB-D1b)中。【结果】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了外源基因在受体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水洗淀粉表面蛋白的定量分析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影响了friabilin表达。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小麦籽粒质地发生变化。【结论】结果表明,PINA和PINB共同作用形成friabilin,从而直接影响小麦籽粒质地的形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如佳 王阳 王美南 井金学 李振岐
为了得到带有明确遗传标记的毒性突变菌株,应用基因枪转化技术,以小麦条锈菌野生白化菌系为转化受体,以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yg)的质粒为插入载体,对基因枪介导小麦条锈菌插入突变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动2 h,可裂膜承载压力为1 100 Psi时进行轰击转化,所得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36.09%。进一步将转化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进行扩繁,在筛选品种上筛选,将筛选到的突变体在其上继代培养4代,获得了两个稳定的毒性突变菌株MM-2、MM-3。MM-2菌株对南大2419的毒性减弱,反应型由野生菌系的4型变为2型;MM-3菌株在南大2419的反应型...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基因枪 毒性变异 插入突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农农 何光源 李克秀 Jones H.D. Shewry P.R.
为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可行性,用基因枪法对湖北省3个小麦品种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进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1Ax1和1Dx5+1Dy10的转导。试验结果表明,经基因枪轰击的幼胚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和转化频率明显比幼穗高;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和转化频率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小麦转化的成功率;3个品种的幼胚发育时期与其再生频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3或-0.95);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花后12~14d的供试植株幼胚的转化频率最高(鄂恩1号、鄂麦11号和鄂麦12号分别为4.5%、2.9%和2%)。研究表明,鄂恩1号、鄂麦11号适龄期的幼胚试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RAZZAQ Abdul 张艳敏 赵和 马峙英 郭北海 王海波
土壤盐碱是一种严重障碍作物生产的环境因子,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可赋予植物渗透调节抗性的基因。本研究用基因枪法及农杆菌介导法向小麦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导入了BADH基因。用PDS-1000/HE基因枪轰击2 933块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出了45株再生植株,分化率为1.53%。PCR分析表明,其中的5株为BADH基因转化植株。用PPT涂抹其叶片,进一步证实了PCR的结果。以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转化1 968块愈伤,仅再生出了5株绿苗,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对其转化愈伤组织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受体细胞中实现了整合。以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东 李冬梅 徐文英 蒋有绎 胡道芬 韩立新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DevelopmentofTransgenicWheatbyBiolisticBombardmetTransferringBastaResistanceGeneand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许铭 王建锋 王浩庭 韩德俊 康振生 韩青梅
以小麦生产品种小偃22、科农199和西农1376为受体品种,植物抗菌蛋白基因LTP作为目的基因,构建pAHC25-LTP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获得转LTP基因T0代小麦1247株。经草铵膦(Phosphinothricin,PPT)抗性筛选及PCR分子检测,获得阳性再生植株209株,转化率1.87%。阳性再生植株接种条锈菌CYR29、CYR31和CYR32混合小种后进行抗条锈病鉴定,获得抗性植株74株,其中抗性显著提高的抗病植株11株。本研究初步证明抗菌蛋白基因LTP在小麦抗条锈病菌的侵染中有一定作用,为获得转抗菌蛋白基因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以期获得育种中可应用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张晓东 胡道芬 刘广田
用基因枪进行gus基因转化,研究了小麦幼穗、幼胚愈伤组织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幼穗以诱导培养16d的转化效果最佳,幼胚以诱导培养15d的转化效果最好。比较幼穗和胚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幼穗较幼胚更耐继代和形成再生植株。
关键词:
基因枪,小麦,转化,幼胚,幼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丙良 张献龙
以质粒pBI12 1作外源DNA ,对基因枪介导转化水稻花药愈伤的有关参数进行了优化 ,优化值分别为射程 9cm ,枪膛氦气压力 110 0psi,真空度 36 0 0~ 3733Pa ,轰击次数 2次。轰击前后愈伤经 0 .4mol/L甘露醇处理可提高转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将Xa2 1基因导入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W945 1S ,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经人工染色体加倍得倒二倍体转基因植株。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其抗性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水稻 花药愈伤 基因枪 转基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丽 邓力华 陈芬 肖国樱
本研究以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法进行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及性状鉴定。结果显示:Bar基因和Cry1Ca基因在水稻P88S中成功整合并表达。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经过转基因后育性发生改变,表现出一定的可育度。转基因后P88S的谷粒宽及千粒重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福双 张艳敏 杨帆 梁新朝 刘桂如 王海波
为建立简易的不依赖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的小麦转基因技术,以小麦品种石4185为对象,以gus和badh/bar为外源基因,围绕适于基因枪转化的种子芽生长点受体的制备、基因枪轰击参数的优化等开展了试验,建立了"用解剖刀去除种子根、用镊子把芽鞘掰去、用镊尖扫去包盖生长点的未展开叶、将带生长点的部分与胚乳分离"为特点的受体制备方法;确定1100 Psi+9 cm为最佳轰击参数组合。对轰击后的小麦芽生长点(70个×3批)进行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以受体数统计时,转化率为22.9%~35.7%;以生长点数统计时,转化率为5.7%~8.6%。用含badh/bar的pABH9质粒转化1000个受体,发育成了...
关键词:
小麦 芽生长点 基因枪 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团武 朱建楚 亢福仁 陈耀锋 曹鑫 赵云祥 任慧莉 李春莲
以小麦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将报告基因GUS和目的基因Psag12-IPT导入小麦中。GUS基因表达检测表明,金粉用量越高,转化频率越高;质粒DNA用量以2.0μg/枪最佳;随着愈伤组织培养时间的延长,GUS基因瞬时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至第28天以后趋于稳定。另外,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应在24h内进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权军利 何玉科 陈耀锋 李春莲 郭东伟 韩德俊 余玲
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ROK2为外源DNA,以蔗糖和甘露醇为渗透剂,研究了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渗透剂种类及其处理时间和浓度对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的体系中,受体愈伤的最佳发育阶段为胚性启动前期;高渗处理可以使基因枪转化频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处理时间过长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蔗糖进行高渗处理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再生的抑制作用较用甘露醇弱;用0.6 mol/L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分别在轰击前6 h和轰击后18 h进行高渗处理转化效果均最佳。文章建立了高效蔗糖高渗基因枪转化受体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