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5)
- 2023(8832)
- 2022(8035)
- 2021(7680)
- 2020(6431)
- 2019(15157)
- 2018(15147)
- 2017(29143)
- 2016(16215)
- 2015(18269)
- 2014(18291)
- 2013(17957)
- 2012(16442)
- 2011(14639)
- 2010(14327)
- 2009(12864)
- 2008(12249)
- 2007(10347)
- 2006(8887)
- 2005(7505)
- 学科
- 济(58793)
- 经济(58729)
- 管理(44625)
- 业(41745)
- 企(35191)
- 企业(35191)
- 方法(29827)
- 数学(25817)
- 数学方法(25526)
- 学(16102)
- 农(15384)
- 财(14237)
- 中国(14144)
- 业经(13021)
- 地方(12234)
- 理论(10492)
- 和(10417)
- 农业(10347)
- 贸(10114)
- 贸易(10109)
- 易(9799)
- 环境(9756)
- 技术(9749)
- 制(9553)
- 务(9251)
- 财务(9187)
- 财务管理(9171)
- 企业财务(8690)
- 教育(8654)
- 划(8461)
- 机构
- 大学(225059)
- 学院(222562)
- 管理(90595)
- 济(80103)
- 理学(79569)
- 理学院(78663)
- 经济(78152)
- 管理学(77272)
- 管理学院(76904)
- 研究(74529)
- 中国(52413)
- 科学(51749)
- 京(48078)
- 农(41609)
- 业大(38667)
- 所(38565)
- 研究所(35929)
- 财(34642)
- 中心(33490)
- 农业(33372)
- 江(31161)
- 北京(29902)
- 范(29359)
- 师范(28936)
- 财经(28665)
- 院(27287)
- 经(26119)
- 技术(25776)
- 州(25653)
- 师范大学(23419)
- 基金
- 项目(163288)
- 科学(127014)
- 基金(117794)
- 研究(115571)
- 家(104305)
- 国家(103453)
- 科学基金(87944)
- 社会(69056)
- 社会科(65283)
- 社会科学(65265)
- 省(65013)
- 基金项目(63857)
- 自然(60677)
- 自然科(59237)
- 自然科学(59219)
- 自然科学基金(58112)
- 划(55277)
- 教育(52348)
- 资助(48290)
- 编号(47238)
- 成果(37629)
- 重点(36397)
- 部(34865)
- 发(34298)
- 创(34196)
- 课题(32188)
- 科研(32082)
- 计划(31907)
- 创新(31835)
- 大学(29968)
共检索到306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灵芝 王丽娜 马华英 杨春燕
试验研究了大豆种子恒温 (30℃ )抽真空密封贮存不同时间后与其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 ,发芽率 (GP)、芽鲜重 (BFW )、出苗率(SEP)、株高、单株粒重、外渗量和脱氢酶活性降低 ,出苗天数和开花天数推迟 ,过氧化物酶谱带减少 ,其测定指标基本上都存在“三降点”(起始下降点、显著下降点和临界下降点 )。综合分析显示 :80 %发芽率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生活力标准 ,73%~ 86%之间所在的发芽率范围可考虑作为大豆种子繁殖更新阈值 ,73%可考虑作为基因库大豆种子繁殖更新的发芽率下限
关键词:
基因库 大豆 活力 繁殖更新 阈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兴恒 孔庆全 王述民 范传珠 谭富娟 马缘生 弓步学
取材于有特殊经济价值、常异花授粉作物多花菜豆,研究基因库中种子繁殖更新方法。连续3年,选用4个品种,设25~200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人工授粉等5种授粉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风、虫自然传粉为对照。从农艺性状调查,染色体观察及同工酶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人工授粉后无变异现象,但结实率很低,只有2.1%左右,且成本昂贵;群体内昆虫自然传粉结实好,幼苗和籽粒变异率为1.3%和1.2%;单花序或单花套袋自交基本不结实,只有个别品种能结实(1%~2%);对照生长最好,结实率最高,变异率也最大(幼苗1.7%、籽粒1.9%);全封闭网棚蜜蜂传粉生长正常,变异率低(幼苗0.4%、籽粒0.7%),成本也较低;全封闭网棚...
关键词:
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繁殖,更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静 范保杰 程须珍
研究表明,河北可进行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山东、山西和河南部分小豆材料的繁殖入库工作,来自其他省份的材料或生育期过短,或不能正常成熟,河北省不能作为其繁殖地点。
关键词:
小豆 资源 繁殖更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赵哈林 杨树德 Westgate E Mark
【目的】本研究通过种子快速生长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Evans-低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稳定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供氮以了解供氮是否能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并改变种子组分,为大豆合理施氮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即在植株开花后第18天,采集体积相同的种子,将子叶培养在含氮量不同的营养液中(0、37、75和150mmol·L-1谷氨酰胺)。在植株开花后的第24,30,36和42天以及在液体组培的第6,12,18和24天,分别收集种子和子叶测定干重(DW)和种子组分。【结果】供氮条件下种子鲜重(FW)和干重的积累速率明显比在植株上快。与植株上种子相比,Evans和...
关键词:
基因型 种子组分 氨基氮供氮 组培 大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云 李绍平 陈翠 徐中志 赵菊 李国庆 康平德 吕丽芬 杨昌红
对金铁锁种子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为其人工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千粒重为2.26g,种子无后熟休眠特性,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寿命至少在2年以上,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出苗湿度为50%~60%,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0.5~1.0 cm。金铁锁种子发芽率高,种子繁殖是金铁锁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最佳繁殖方式。
关键词:
金铁锁 种子 繁殖技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俊长 李萌 曹福祥 吴林世 刘志明 邓飘云
珙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要经过1~2年的休眠期才能萌发成苗,较长的休眠期限制了珙桐的繁殖能力。本研究以采集刚结出的珙桐种子为材料,利用种胚组织培养培育珙桐幼苗。研究从培养基成分、灭菌方式、激素配比、培养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珙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在适合的条件下,当年产的珙桐种子可以跳过休眠期直接发育成苗。本研究为打破珙桐种子休眠,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快速育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珙桐 组织培养 种子休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锋 马赛飞 裴桂英 刘健
通过用3种包衣剂对大豆种子包衣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包衣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均优于不包衣种子,其中包衣与不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差别达显著水平,发芽势、活力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种包衣剂都能协调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产量,其中2号包衣剂产量增加8.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号包衣剂产量增加5.35%,差异达显著水平,3号包衣剂增产2.29%,差异不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本华 李成华
通过对大豆种子进行高压静电处理,研究了高压静电场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后的鲜重、干重、芽长和发芽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辽豆11大豆种子在500kV.m-1的场强下处理0.5~1m in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芽鲜重可提升3.3%,芽干重可提升14.2%,发芽势可提升17.2%,发芽指数可提升16.2%。说明适宜的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静电处理 高压电场 种子活力 发芽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晨 闫晓红 周新安 沙爱华 单志慧 周蓉 魏文辉
【目的】为获得大豆种子发育相关基因,并为大豆基因组资源提供材料。【方法】采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与DSN(duplex-specific nulease)均一化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采用涂平板测定和PCR快速鉴定的技术分析文库质量,用3730测序仪对文库克隆进行测序。【结果】构建了大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大豆种子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的基因序列,原始文库的库容为6.0×105cfu/mL,重组率接近100%,插入片段大小在0.6—2.0kb之间,平均长度超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龙 舒阔 胡彦姣 黄茹 何艮华 张文明 王晓波 邱丽娟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解析大豆种子硬实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候选基因,为大豆硬实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大豆中品661种子获得硬实突变体M_(zp661),将其与栽培大豆中黄13(父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对不同株系的种子进行硬实性、吸水率和种皮解剖结构鉴定。选取RIL群体中硬实型和正常吸胀型2种极端材料分别构建混池,利用BSA-Seq技术检测不同极端材料及亲本基因型,结合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开展大豆种子硬实遗传位点的挖掘,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注释信息挖掘显著关联区域的候选基因。【结果】突变体M_(zp661)后代中,吸胀型种子各部位均具有吸水能力,种子体积随浸水时间延长不断增大,然而,硬实型种子浸水36 h内体积未发生变化,随着浸水时间的持续延长,种皮开始局部出现皱缩,并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子叶恢复吸胀能力。硬实型种子种皮表面光滑且结构紧密、角质层呈规则的网状结构、栅栏层较厚,而吸胀型种子表皮有气孔且结构松散、角质层有微小的裂缝、栅栏层较薄,表明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与种皮不透水/气相关;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不仅鉴定到已报道种子物理休眠遗传位点qHS1,而且检测到1个一致性关联区域Chr.06:45897227—47746047,该区间共含有189个基因,转录组数据及基因注释挖掘到种子中特异高表达的Glyma.06G275300可能为该关联区域调控大豆种子硬实的关键候选基因。【结论】大豆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由种皮不透水/气所致,利用BSA-Seq法鉴定到Glyma.06G275300可能为影响种皮结构的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雅婧 周亚丽 刘骕骦 魏家萍 刘小林 沈英姿 赵海红 麻浩
【目的】高温高湿、重金属等非生物胁迫是制约大豆生产,影响种子发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大豆GmHMADP的研究,揭示其在重金属镉、铜和高温高湿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以及功能,以期为培育高活力的逆境耐受性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以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品种叶片的cDNA为模板,分离大豆GmHMADP全长cDNA序列。通过NCBI网站BLAST对GmHMADP同源性氨基酸序列进行搜索,并用DNAM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同时,以XhoⅠ和SalⅠ为酶切位点构建35S::GmHMADP-GFP融合表达载体,分析其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瞬时表达,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mHMADP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在高温高湿和CuSO_4、CdCl_2处理下的表达进行分析。以XbaⅠ和Bam HⅠ为酶切位点,利用p BI121载体,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将GmHMADP在野生型拟南芥中过表达,获得3个纯合的T3转基因株系,对高温高湿胁迫下拟南芥的种子活力以及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对铜、镉胁迫的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获得大豆GmHMADP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包含1个99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具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GmHMADP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特征序列CXXC。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mHMADP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核上。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GmHMADP在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品种的发育和成熟中的种子中表达量较高。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在宁镇1号种子中,高温高湿胁迫48、96和168 h后,GmHMADP的表达量显著(P<0.01)升高;湘豆3号中,GmHMADP的表达量在不同浓度Cu~(2+)、Cd~(2+)的诱导下均显著(P<0.01)升高。GmHMADP过表达拟南芥株系经高温高湿胁迫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活力均显著(P<0.01)高于野生型植株;经Cu、Cd胁迫后,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根长和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野生型植株。【结论】GmHMADP参与高温高湿胁迫下种子活力的形成并响应Cu、Cd胁迫,在拟南芥中过表达GmHMADP可提高拟南芥的种子活力以及对Cu、Cd胁迫的耐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雪 王玺 孙娜
以10个大豆品种的新种子和相应人工老化种子为材料,进行半粒种子发芽试验,测量胚根长度,并将胚根长度划分为4个范围,即小于1 cm、1~2 cm、2~3 cm和大于3 cm,再将半粒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新种子胚根长度大于3 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最高,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胚根长度小于1 cm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老化种子胚根长度在1~2 cm内的种子百分数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半粒种子发芽法作为大豆种子活力测定的一种方法,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大豆种子 半粒种子发芽 种子活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宗亦臣 郑勇奇 张川红 刘宁
调查马占相思人工林的自然更新情况,在国内首次发现马占相思存在种子成苗方式的自然更新。但马占相思的自然更新受立地条件制约:只有在林缘的裸露立地条件下,马占相思的种子才能萌发成苗。马占相思16年生单株在45°扇形单方向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17.5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26株;扩散距离与扩散株数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987年穴状埋根造林的马占相思,其林缘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10.0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3株;1997年穴状埋根造林的马占相思,其林缘更新扩散的最远距离为3.0m,更新繁殖的株数最多有14株。用小样方法调查马占相思人工林下乡土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自然更新。结果表明,在马占相思林分...
关键词:
外来树种 马占相思 自然更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颖 吴富勤 张志勇 刘海琴 王亚雷 王智 张君倩 申仕康 严少华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巨鳌 田森林
在添加亚油酸作为反应底物的条件下,以分别含有Lox1Lox3和Lox1Lox2的大豆为材料,研究Lox1Lox3和Lox1Lox2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己醛生成量.结果表明各个Lox1Lox3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88%;各个Lox1Lox2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51%.但进一步作显著性测验都未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1Lox3和Lox1Lox2在生成己醛量活性方面没有明显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