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7)
- 2023(3425)
- 2022(2848)
- 2021(2628)
- 2020(2236)
- 2019(4867)
- 2018(4657)
- 2017(8625)
- 2016(4985)
- 2015(5287)
- 2014(5288)
- 2013(5147)
- 2012(5016)
- 2011(4523)
- 2010(4468)
- 2009(3960)
- 2008(3968)
- 2007(3508)
- 2006(2875)
- 2005(2642)
- 学科
- 济(15457)
- 经济(15435)
- 管理(12770)
- 业(12548)
- 企(9936)
- 企业(9936)
- 方法(7841)
- 学(7509)
- 数学(6849)
- 数学方法(6757)
- 财(5000)
- 农(4192)
- 中国(4007)
- 制(3682)
- 技术(3645)
- 务(3505)
- 财务(3501)
- 财务管理(3493)
- 企业财务(3427)
- 银(3337)
- 银行(3318)
- 融(3299)
- 金融(3299)
- 行(3178)
- 业经(3086)
- 贸(2871)
- 贸易(2868)
- 农业(2847)
- 易(2815)
- 环境(2733)
- 机构
- 大学(72018)
- 学院(71243)
- 研究(28800)
- 济(24449)
- 经济(23871)
- 管理(22134)
- 科学(22048)
- 农(21537)
- 中国(19778)
- 理学(19337)
- 理学院(18997)
- 管理学(18501)
- 管理学院(18371)
- 农业(17624)
- 所(16608)
- 业大(15904)
- 研究所(15590)
- 京(15266)
- 中心(12729)
- 财(12051)
- 室(11518)
- 农业大学(11126)
- 江(10805)
- 实验(10766)
- 省(10606)
- 实验室(10416)
- 院(10329)
- 业(10124)
- 财经(9859)
- 重点(9835)
- 基金
- 项目(53166)
- 科学(41093)
- 基金(39779)
- 家(37919)
- 国家(37668)
- 研究(31886)
- 科学基金(30633)
- 自然(22841)
- 自然科(22296)
- 自然科学(22284)
- 自然科学基金(21902)
- 省(21220)
- 基金项目(20890)
- 社会(19306)
- 划(18702)
- 社会科(18323)
- 社会科学(18316)
- 资助(16143)
- 教育(14524)
- 计划(12909)
- 重点(12806)
- 科技(11504)
- 部(11287)
- 科研(11156)
- 创(11148)
- 发(11096)
- 创新(10553)
- 编号(10488)
- 业(10374)
- 专项(10263)
共检索到10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霍丽云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根据居群遗传学原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归根结底是遗传多样性保护 ,如果缺乏遗传基础的保护 ,生物多样是无法实现的。而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则是对基因多样性的保护。
关键词:
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基因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敏 吴克宁 李晨曦 刘霈珈 祝培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敏 吴克宁 李晨曦 刘霈珈 祝培甜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后期管护层面,总结梳理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不同规划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不同规划的衔接和融合;(2)强化景观生态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方法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以及设计技术的研发创新(3)注重土地整治中生态措施在施工方面的落实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4)更加注重土地整治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管护的有效性,主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结论]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贯彻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研究成果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Peter H.Raven 刘杰
自然界中基因的横向转移广泛存在,转基因技术即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基因横向转移。在转基因技术开发和测试长达30多年之后,这一技术已被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药物、几乎全世界所消费的啤酒和奶酪以及27个国家的1 800万农民在1.75亿hm2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数以亿计的人和数十亿的家畜消费这些转基因作物及其制品差不多20年了,但是没有来自任何地方的可以证实转基因植物有害的案例。因此,让人很难理解为何在某些地区一直存在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现象。鉴于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农业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敌人,因为在过去的1.2万年中,全球人口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增长到了目前...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作物 生物多样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龙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当代许多人类活动却在极大地破坏生物多样性。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修正错误的伦理观念,树立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伦理观。生物多样化生存具有其内在价值,人类必须承认和尊重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人是地球生物圈自然秩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义务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平等性原则、自组织原则。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伦理观 原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2021年的金秋十月,气候冷暖不定,艳阳下的大地却生机盎然。10月11-15日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 15)第一阶段会议,让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作出加快并加强制定、更新本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优化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推动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等一系列郑重承诺,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祚琛
2021年10月11—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简称COP15)在中国昆明召开。经过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大会于10月13日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日渐丧失、人与自然关系面临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昆明宣言》从生态文明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角度出发,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提出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举措,无疑为未来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切实的承诺与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章家恩 徐琪
土壤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是地上生物的载体和介质,又是地下生物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土壤通过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耕作与管理土壤,防止土壤退化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战略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福兴 姜丽秋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娇雯 张富 陈兆波
我国水生生态系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目前对重要养殖鱼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尚有大量野生种质资源未开展保护。水环境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多样性 现状 保护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祚琛
2021年10月11—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简称COP15)在中国昆明召开。经过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大会于10月13日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日渐丧失、人与自然关系面临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昆明宣言》从生态文明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角度出发,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提出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举措,无疑为未来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切实的承诺与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献溥 崔国发 李俊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世伟 任秋潇 刘叶畅
2021年10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的与会人士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背景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在遭遇外部冲击之后具有更强韧性,能较快恢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依赖生物多样性,但在过去50年中,全球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了60%,海洋、森林、淡水水体和其他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削弱了大自然产生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却是支撑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孟楼 王鸿哲 张学武
针对用林分多样性指标难以对林分抗虫能力作出评价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多样性测度阈值和林分虫害强度确定混交林混交率,并根据特定林分的混交率判定其对特定害虫抗性强弱的原理,并阐述了应用多样性阈值评判林分抗虫性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林分抗虫性 评判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