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3)
- 2023(11074)
- 2022(9337)
- 2021(8691)
- 2020(7436)
- 2019(16619)
- 2018(16205)
- 2017(30624)
- 2016(17329)
- 2015(19220)
- 2014(18823)
- 2013(18385)
- 2012(17180)
- 2011(15702)
- 2010(15742)
- 2009(14678)
- 2008(14413)
- 2007(12933)
- 2006(11580)
- 2005(10311)
- 学科
- 济(70963)
- 经济(70853)
- 业(52289)
- 农(46212)
- 管理(42249)
- 方法(30964)
- 企(30921)
- 企业(30921)
- 农业(30506)
- 数学(28254)
- 数学方法(27823)
- 业经(18968)
- 中国(17625)
- 学(16339)
- 财(15506)
- 制(15381)
- 贸(13538)
- 贸易(13533)
- 易(13237)
- 地方(12821)
- 体(11087)
- 发(10711)
- 技术(10603)
- 银(10545)
- 银行(10491)
- 策(10354)
- 农业经济(10211)
- 行(10059)
- 环境(9860)
- 融(9846)
- 机构
- 学院(249597)
- 大学(246483)
- 济(99605)
- 经济(97707)
- 管理(91066)
- 研究(90545)
- 理学(79954)
- 理学院(79012)
- 农(77395)
- 管理学(77141)
- 管理学院(76745)
- 中国(67561)
- 科学(62000)
- 农业(60848)
- 业大(53443)
- 京(51798)
- 所(49483)
- 研究所(45642)
- 中心(41853)
- 财(41493)
- 农业大学(38171)
- 江(37637)
- 省(33155)
- 财经(32940)
- 业(32100)
- 北京(31725)
- 院(31200)
- 范(30514)
- 经(30157)
- 科学院(30043)
- 基金
- 项目(176237)
- 科学(136515)
- 基金(127894)
- 研究(118216)
- 家(117018)
- 国家(115969)
- 科学基金(96379)
- 社会(74321)
- 省(71638)
- 社会科(69955)
- 社会科学(69936)
- 基金项目(67680)
- 自然(66330)
- 自然科(64831)
- 自然科学(64809)
- 自然科学基金(63666)
- 划(60215)
- 教育(53004)
- 资助(52228)
- 编号(46117)
- 农(40623)
- 重点(40119)
- 发(38436)
- 部(38142)
- 计划(36933)
- 创(36925)
- 成果(35766)
- 科研(34989)
- 业(34827)
- 创新(34517)
- 期刊
- 济(111032)
- 经济(111032)
- 农(79664)
- 研究(64786)
- 学报(55568)
- 农业(53749)
- 中国(51861)
- 科学(46366)
- 大学(40481)
- 学学(39134)
- 管理(29008)
- 财(28989)
- 业(26538)
- 业经(24578)
- 融(23904)
- 金融(23904)
- 教育(20626)
- 技术(18699)
- 业大(17684)
- 版(16607)
- 问题(16114)
- 经济研究(16097)
- 财经(15808)
- 农业大学(15328)
- 农村(14000)
- 村(14000)
- 农业经济(13757)
- 科技(13601)
- 经(13460)
- 世界(13312)
共检索到364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会 李强 张允刚 后猛 唐维 王欣 刘亚菊 马代夫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文学 汪进丽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为了确定鲁中丘陵薄地鲜食型甘薯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济薯26(J26)和龙薯9号(L9)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直栽(S)和水平栽(H) 2种栽插方式,各栽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栽插密度37 500(D1),52 500(D2),67 500株/hm~2(D3),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可提高两品种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相同栽插方式下济薯26生长中期侧枝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处理可降低龙薯9号生长后期侧枝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并显著提高两品种生长中期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直栽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后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D2处理可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产量。与直栽相比,水平栽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前期D2处理和后期D2和D3处理下、龙薯9号生长中期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济薯26 D1处理下、龙薯9号各密度下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两品种单株薯重和块根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水平栽+D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郭小丁 谢一芝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薯1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氮、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薯干产量与干物率、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蔓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薯块干物率与最长蔓长、茎粗、基部分枝数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18种处理组合中低氮低钾低密度处理经济产量最高,蔓薯比最佳;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效应中,施钾量>栽插密度>施氮量,且施钾量和栽插密度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是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因此,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栽插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昌云 张艳霞 羿国香 何文静 刘冬明 邢丹英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可以用作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江汉平原是马铃薯发展的新区。费乌瑞它是一个适宜于低山平原的早熟、优质马铃薯品种。探索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规程是获得马铃薯最大经济效益、促进马铃薯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探讨马铃薯秋播的最佳密度,设置了4 000穴/667m2、7 000穴/667m2、10 000穴/667m2、13 000穴/667m2、16 000穴/667m2、19 000穴/667m2等6个播种密度,研究密度对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播种密度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y=0.0...
关键词:
马铃薯 密度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大伟 徐宁生 李国芳 邓国军 孟凡来 李明福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淑敏 李燕山 杨琼芬 王颖 白建明 李先平 姚春光 潘哲超 孙文祥 隋启君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6个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6个不同用途基因型马铃薯(副处理)两因素裂区设计,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基因型对产量、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中薯个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大小薯个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Duncan多重比较)。密度和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互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大中小薯个数增加,但薯块平均重量在降低。【结论】为了获得数量多的小整薯个数不
关键词:
马铃薯 密度 基因型 繁育种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方晓东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王雨辰 普正贵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栽培密度 产量 抗性淀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喜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秧苗的秧龄及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秧苗秧龄处于35~55 d和栽插密度处于1.8×105~3.0×105蔸/hm2时,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面积指数随着秧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秧龄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收获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收获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秧龄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秧龄 栽插密度 生物学特性 水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逸萍 马代夫 王欣 孙厚俊 唐忠厚 赵永强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光合作用 过氧化物酶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玉芝 覃丽 何长征 潘妃 谢洁 陈慧 罗江龙 丁旭 熊兴耀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
关键词:
马铃薯 遮光处理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 李洪民 张爱君 陈晓光 靳容 蒋薇 唐忠厚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 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 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渊 李慧峰 黄咏梅 李彦青 吴翠荣 卢森权 马琳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
关键词:
甘薯 桂粉2号 种植密度 施肥量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 沈学善 屈会娟 王宏 都栩 王晓黎 黄静玮
【目的】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鲜食型和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品种。【方法】于2009-2014年,陆续引进23个紫色甘薯品种(品系),以‘南紫薯008’为对照,研究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结果】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63、‘南紫薯008’和‘南紫薯014’的食味评分分列前3位,干物率27.52%31.34%,淀粉17.20%22.17%,可溶性糖6.75%10.38%,产量22 59725 312 kg/hm2。
关键词:
紫色甘薯 品质 花青素 产量 川中丘陵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以D45B3最高,晚稻则以D22B2最高;早稻齐穗期和乳熟期群体冠层太阳光截获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晚稻则随密度和栽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温季节其冠层温度要低于其他处理,相对湿度则增加。早晚稻产量均随密度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或栽插苗数超过一定值后产量反而下降,早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9 681.19,10 512.7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在...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栽插本数 冠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