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
2023(660)
2022(521)
2021(516)
2020(433)
2019(1137)
2018(1005)
2017(1827)
2016(947)
2015(919)
2014(1023)
2013(970)
2012(889)
2011(719)
2010(705)
2009(678)
2008(879)
2007(830)
2006(679)
2005(584)
作者
(2513)
(2024)
(1970)
(1965)
(1283)
(985)
(908)
(770)
(755)
(727)
(711)
(660)
(654)
(651)
(627)
(611)
(605)
(595)
(594)
(529)
(526)
(517)
(491)
(490)
(482)
(478)
(438)
(422)
(390)
(384)
学科
(3110)
管理(2889)
(2630)
经济(2626)
(1993)
企业(1993)
(1485)
银行(1485)
方法(1426)
(1425)
(1411)
(1378)
数学(1291)
数学方法(1265)
农业(1250)
(1147)
(1140)
财务(1140)
财务管理(1137)
企业财务(1093)
(1059)
金融(1059)
收入(1037)
中国(998)
分配(963)
(685)
制度(684)
业务(641)
理论(597)
业经(566)
机构
大学(12343)
学院(12169)
(4868)
经济(4742)
管理(4619)
中国(4165)
研究(4138)
理学(3751)
理学院(3720)
管理学(3667)
管理学院(3647)
(3629)
财经(2643)
(2437)
(2386)
中心(2290)
财经大学(2027)
(2007)
(1991)
银行(1946)
(1924)
科学(1883)
(1755)
会计(1716)
(1702)
金融(1692)
北京(1673)
经济学(1666)
(1621)
研究所(1594)
基金
项目(7330)
科学(5829)
研究(5816)
基金(5396)
(4720)
国家(4682)
科学基金(3976)
社会(3674)
社会科(3514)
社会科学(3514)
教育(2829)
基金项目(2637)
(2499)
自然(2374)
编号(2333)
自然科(2309)
自然科学(2309)
资助(2297)
自然科学基金(2278)
(2273)
成果(2119)
(1851)
课题(1766)
重点(1727)
(1633)
国家社会(1630)
教育部(1629)
(1623)
(1602)
人文(1482)
期刊
(4777)
经济(4777)
研究(4436)
(3410)
中国(2982)
(2784)
金融(2784)
会计(1736)
教育(1709)
学报(1537)
管理(1473)
(1419)
财经(1338)
科学(1326)
大学(1263)
学学(1175)
财会(1174)
(1099)
技术(1001)
经济研究(867)
农业(823)
(758)
理论(736)
(729)
通讯(713)
会通(712)
(688)
实践(665)
(665)
统计(661)
共检索到2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端  朱微亮  
基准利率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指标或者一个操作工具的改变,还是对货币调控框架的一次重构,乃至对金融改革的一次大推进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参与者面临的金融风险显性化,客观上要求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多元化和明确的基准利率,为市场利率确定一个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利率曲线比较敏感,利率短端向长端传导相对充分,央行选择基准利率的准则较为简单,包括稳定性、相关性、不可操纵性、市场形成的普遍性等。但中国经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春  邢晓东  李孔建  
一、引言与综述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究竟应该采用政策规则方式还是相机抉择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也是各国货币当局在实际操作中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摆脱危机成为主要经济体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而采取何种政策方式又会直接影响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煜  
近几年我国的央行行使的货币政策逐渐加强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的局面。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调整公众预期,即判断不可预期的和可预期的因素如何发挥作用。针对最近几年来尝试使用的利率政策工具,根据货币政策状态模型,将货币政策变化或者货币冲击分解成为规则部分和相机抉择部分,判断这些成分对于实际经济波动的解释效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志栋  
基准利率选择问题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解决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对利率理论全面考察和对基准利率的全面准确定义。其中,利率决定理论、利率风险结构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现代利率理论的核心理论,文章基于这三种理论的考察基础,对基准利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准确全面地对基准利率进行定义。所谓基准利率,是指在货币市场中同时具有风险最小性和期限结构合理性特征的利率,该利率既具有金融市场基础性地位,也具有货币政策指示器的特性。该定义是确定基准利率选择标准的重要前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琳  余晓明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角色的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是一个相机抉择的过程。随着市场和目标公司状态的变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角色也将随之改变,从而其所采用的参与方法也将发生改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苑广睿  
一、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应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措施,是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靳玉英  
相机抉择和规则是货币制度选择的两个根本原则 ,这两个原则是不相容的。相机抉择具有灵活性的优势 ,而规则具有公信力的优势。灵活性和公信力哪个更重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认为 ,当前和今后将持续存在的金融创新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等特征要求货币政策关键是要具有公信力。由于缺乏公信力 ,相机抉择的货币制度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1990年代新兴的钉住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和中间制度消失论无不把公信力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 ,公信力将成为未来货币制度设计的根本原则。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阮敏  
主流经济学认为,价格水平对经济增长尤其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相机抉择的政策带来了人为的经济扰动,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影响长期经济增长。运用1978~2008年的数据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回归分析得出:从长期看,相机抉择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存在大量劳动力过剩和后发优势等特征,可以运用相机抉择等政策熨平经济波动,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水平,从而长期影响经济增长。而运用相机抉择要到达合理的边界才会对长期经济增长起正面作用。经验分析得到的边界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而过分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消极影响,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发展只有消极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湘东  
2003年6月中央又重申了要坚定不移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两大战略。这样我国就可能形成“4+1”区域经济格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等四个经济增长极以及一个西部大开发。值此背景下,对各主要的开发战略和模式结合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相机抉择将不无益处。开发战略主要有平衡开发、不平衡开发、协调——倾斜开发、资源转换型开发、市场导向型开发和技术导向型开发等战略;本文特提出科教兴区型开发战略和制度创新型开发战略。开发模式主要有据点开发、点轴开发、网络开发、优势区位开发、梯度开发、跳跃开发、正反梯度等开发模式。它们各有其适用条件,应将它们有机配合并综合运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卢宝梅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过去20年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实现了长期的价格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国外学界的研究和争论至今未止,但也有基本达成一致的看法。通货膨胀目标制既不是"规则",也不是"相机抉择",而是游离于规则和相机抉择之外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策略——限制性相机抉择。限制性相机抉择要求中央银行承诺以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首要的、长期的目标,同时又允许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相机抉择的权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鹏  聂普焱  
通过建立政府、新能源企业、传统能源企业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对新能源企业实施的研发补贴及支持价格这两种规制工具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政府可运用的两种规制工具是相互替代的。在产业发展初期,支持价格是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最有效手段;而从中长期来看,研发补贴是真正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最关键手段。研发效率水平越高、市场规模以及污染损害系数越大,政府越倾向于运用支持价格进行规制;而新能源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越高,政府越倾向于运用研发补贴方式进行规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昉  罗汉武  
本文基于相机抉择原则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实际运用,运用时间一致性、趋势性研究,对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制度背景、国情实际、自身特性及操作难度等方面分析相机抉择在运用过程中产生宏观调控实际效应偏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新兰  
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关键。本文提出了银行监管相机抉择的概念及实施适度监管的"风险偏好"标准,认为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的变化,是银行与储蓄者之间、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所共同决定的。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相机抉择监管的前提是政府必须与银行相比拥有信息优势。通过上述分析,试图建立一个关于相机抉择监管的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启振  汪小勤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规模不断扩大,但其总规模仍偏小,稳定性较差,其结构不合理未得到较大改进。应继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充分发挥其积极推动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快财政支农政策转型,从相机抉择到以"自动稳定器"为主的二者兼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