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6)
2023(11998)
2022(10417)
2021(9835)
2020(8608)
2019(20116)
2018(20180)
2017(39185)
2016(21377)
2015(24093)
2014(24226)
2013(23716)
2012(21668)
2011(19478)
2010(19549)
2009(18156)
2008(17744)
2007(15779)
2006(13318)
2005(11596)
作者
(61869)
(51841)
(51750)
(49397)
(32763)
(25055)
(23564)
(20419)
(19545)
(18637)
(17659)
(17367)
(16392)
(16373)
(16229)
(16041)
(15691)
(15409)
(15057)
(14808)
(12963)
(12764)
(12695)
(11851)
(11673)
(11621)
(11523)
(11456)
(10491)
(10256)
学科
(88639)
经济(88562)
管理(62053)
(58365)
(48634)
企业(48634)
方法(46600)
数学(41744)
数学方法(41043)
(23419)
(22492)
中国(20553)
(19270)
业经(17814)
地方(17358)
环境(15726)
(15257)
农业(15254)
贸易(15249)
(15220)
(14963)
财务(14896)
财务管理(14860)
理论(14832)
(14812)
企业财务(14075)
(13903)
技术(12860)
(12518)
(12249)
机构
学院(304404)
大学(302257)
(120548)
管理(119899)
经济(118005)
理学(104693)
理学院(103541)
管理学(101237)
管理学院(100700)
研究(96462)
中国(72025)
(63082)
科学(62837)
(53293)
(52361)
(48800)
业大(48751)
中心(46098)
研究所(44935)
(44639)
财经(43511)
农业(41575)
(39491)
北京(38915)
(38648)
师范(38160)
经济学(36945)
(35409)
(35075)
经济学院(33639)
基金
项目(211739)
科学(166683)
基金(153870)
研究(149668)
(135102)
国家(134051)
科学基金(115586)
社会(93344)
社会科(88560)
社会科学(88534)
(84788)
基金项目(81645)
自然(77911)
自然科(76077)
自然科学(76059)
自然科学基金(74670)
(70992)
教育(70894)
资助(64657)
编号(60592)
重点(48538)
成果(47363)
(46336)
(45088)
(44221)
课题(41738)
科研(41548)
创新(41341)
计划(40050)
教育部(39464)
期刊
(123381)
经济(123381)
研究(77668)
中国(52779)
学报(49813)
(45642)
科学(45236)
(42697)
管理(42016)
大学(37780)
学学(35875)
农业(31362)
技术(29821)
教育(29656)
(22651)
金融(22651)
业经(21218)
财经(20997)
经济研究(19768)
(17950)
统计(17665)
(17241)
问题(16611)
(16175)
技术经济(15740)
(15229)
资源(15057)
决策(14691)
科技(14040)
商业(13755)
共检索到422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佩峤  胡忠军  武震  刘其根  邬震祥  孔优佳  朱颖  
根据2010年对江苏滆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滆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ecopath模型,以期为在滆湖进行生态修复提供支持和指导。ecopath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滆湖生态系统包含7个营养级,各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3.691,其营养物质流动主要发生在前4个营养级,占总流量的99.8%。系统总生产量为1 974.82t/km2.a,总流量为8 562.544t/km2.a,联结指数、系统杂食系数、Finn’s循环指数以及Finn’s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0.219、0.189、7.99和2.841;生产量/呼吸量、生产量/生物量分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恩生  李云凯  臧日伟  王辉  
为分析和掌握巢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参数,结合2007—2010年巢湖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巢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型。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包括初级生产者、主要鱼类、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等。结果显示,巢湖生态系统食物网主要由4个整合营养级构成,系统规模总流量、总生产量和总消耗量都较大,分别为41 003.08、17 937.42和4 486.67 t/(km2·a);能量流动主要发生在Ⅱ、Ⅲ营养级间;参照Odum的生态系统成熟程度判定指标发现,巢湖生态系统高的生产量和呼吸比值(TPP/TR)和净初级生产量(NPP),以及较低的系统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贾晓平  黄梓荣  王跃中  
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5.1软件构建了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1960s(1959~1961)和1990s(1997~1999)2个时期的Ecopath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前后北部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进一步根据Odum′s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评价了当前北部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该模型包含渔业、海洋哺乳动物、海鸟、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碎屑等20个功能组。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系统中营养级Ⅳ、Ⅴ的生物量高于90年代,尤其是营养级Ⅴ的生物量是90年代的32倍多;而90年代的Ⅰ和Ⅱ的生物量较高,表明系统中群落结构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袁兴伟  林楠  刘尊雷  李圣法  
为了解象山港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捕捞等多重因素胁迫下的结构和功能现状,实现象山港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本研究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通过模型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模型包含了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大体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表达能流路径的食物链主要有两条,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其中以牧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泽宇  白雪兰  徐聚臣  王晓宁  吕亚兵  侯杰  何绪刚  
为分析洈水水库生态系统结构和能流特征,探讨鲢、鳙生态容量,根据2020—2021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洈水水库Ecopath模型。洈水水库Ecopath模型由15个功能组组成,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000~3.336,关键种为鳜、鲌类,生态位重叠图表明?条与主要经济物种鲢、鳙生态位重叠度较高。洈水水库循环指数(FCI)、系统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分别为11.35、0.351、0.099,说明洈水水库有着较高的物质再循环比例,其功能组之间具有较为密切且复杂的联结关系。洈水水库生态系统总流量(TST)为44254.860 t/(km~2·a),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TPP/TR)为1.394,表明系统总体规模适宜且趋于成熟。洈水水库鲢、鳙的生物量分别为2.117 t/(km~2·a)和16.577 t/(km~2·a),通过模型推算其生态容纳量分别为30.169 t/(km~2·a)和236.217 t/(km~2·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孝锋  邴旭文  陈家长  
根据2006年和2009年对五里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这两个时期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净水渔业前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包括大型、其他食鱼性鱼类、湖鲚、鲤、鲫、野杂鱼、鲢、草食性鱼类、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植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能量流动的途径。营养网络分析表明,增殖放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扩大了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规模,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发育程度和生态系统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转换效率,滤食性生物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有所增加。该系统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赵峰  宋超  庄平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云凯  禹娜  陈立侨  冯德祥  
根据1999~2002年间对东海南部海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后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5.1软件构建了该海区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生态通道模型由20个功能组构成,基本覆盖了东海南部海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南部海区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为1.00~4.23,能量流动主要由6个整合营养级构成,营养级I的利用效率颇为低下,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进入更高层次的营养流动,造成生态系统下层营养流动的"阻塞"。鲹科鱼类、沙丁鱼、鳀科鱼类和其他小型鱼类的生产量较高,占鱼类总生产量的85.6%,而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慧丽  朱江峰  陈彦  
建立2017年东太平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与1997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18.78%,表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效率已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3和0.272,表明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内部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捕捞的干扰。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3,表明该生态系统不成熟。(2)对比两个阶段的系统总流量、总生物量以及总循环流量指标,与1997年相比,2017年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食物网复杂程度升高,成熟度增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3)假设黄鳍和大眼金枪鱼这两个主要捕捞种类的大、小个体相对资源量统计存在不确定性,并考虑3个比例水平分别构建3个生态系统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相对资源量统计误差,明显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捕捞种类不同体长组的营养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瑞玉  陶峰  郭禹  吴一桂  王静  孙金辉  秦传新  
珠江口渔场是我国四大著名渔业水域之一,也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大水域之一,为分析增殖放流对河口水域生态系统及生态容纳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历史和近年调查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6.5软件,构建了2005年、2016年—2020年南朗水域生态通道模型,对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总体特征和各食物网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16—2020年南朗水域的营养结构基本一致,能量流动主要聚集在营养级Ⅰ-Ⅳ,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较高,总能流转换效率较低,水域生态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是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通道,与2005年相比,2016—2020年渔业资源生物量、营养级、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均有增加,系统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比值( TPP /TR) 逐渐接近1,系统连接指数( CI) 和杂食指数( SOI)略有提高,生态系统趋于成熟,生态系统整体规模扩大,与此同时,2020年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的生态容纳量分别是2005年的5倍和94倍。增殖放流不仅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杂性和成熟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水域的生态容纳量,相关结果可为下一步增殖放流生态容纳量的动态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立勇  
内部控制评价对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工作仅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为此,文章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可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云凯  宋兵  陈勇  禹娜  陈立侨  
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初始状态,采用Ecosim对1961-2002年间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时间强制序列的驱动下,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各个功能组的捕捞量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太湖生态系统的发育机制。在不断增强的渔业捕捞压力下,大中型鱼类尤其是顶级肉食性鱼类的资源量遭到破坏,从而减少了对小型鱼虾类的捕食压力,使得这些r型物种占据了系统的统治地位,它们对植食性浮游动物的控制作用,由此从上至下(top-down)地改变了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而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太湖初级生产力显著提高,由于蓝藻不适于动物摄食和利用,使得大量初级生产力未能循环利用,造成水华暴发和底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德祥  陈亮  李云凯  禹娜  陈立侨  
根据2008-2009年间对淀山湖湖区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结果,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1软件构建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营养通道模型,初步分析了淀山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中涉及水鸟、鱼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21个功能组分,基本涵盖了淀山湖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生态系统总流量为4 098.50 t·km-2.a-1。从混合营养效应分析来看,渔业捕捞会对该生态系统的鱼类功能组产生负效应。生态网络分析显示,淀山湖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3.92,水鸟占据了营养层的最高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5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小丽  
由于传统Wackernagel and Rees生态足迹模型仅研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供给的生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其它功能,无法体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本文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基础,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当量因子计量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采用生态系统单元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全国该生态系统单元的平均价值的比值表示产量因子。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既反映了区域人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