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2)
- 2023(13480)
- 2022(11310)
- 2021(10532)
- 2020(8742)
- 2019(19829)
- 2018(19718)
- 2017(37193)
- 2016(20466)
- 2015(22903)
- 2014(22946)
- 2013(21854)
- 2012(20174)
- 2011(17804)
- 2010(17392)
- 2009(15419)
- 2008(14772)
- 2007(13168)
- 2006(10936)
- 2005(9478)
- 学科
- 济(72770)
- 经济(72668)
- 管理(57869)
- 业(52113)
- 企(43249)
- 企业(43249)
- 方法(35150)
- 数学(30775)
- 数学方法(30289)
- 财(21482)
- 农(20204)
- 中国(19760)
- 学(19247)
- 业经(15759)
- 制(15721)
- 理论(14021)
- 务(13819)
- 财务(13761)
- 财务管理(13719)
- 环境(13707)
- 地方(13639)
- 农业(13155)
- 企业财务(13049)
- 银(12647)
- 银行(12592)
- 贸(12470)
- 贸易(12465)
- 技术(12380)
- 融(12227)
- 金融(12220)
- 机构
- 学院(276720)
- 大学(275350)
- 济(104009)
- 经济(101689)
- 管理(101352)
- 研究(94155)
- 理学(87623)
- 理学院(86614)
- 管理学(84648)
- 管理学院(84168)
- 中国(69659)
- 科学(62629)
- 京(57971)
- 农(55581)
- 财(49342)
- 所(48599)
- 业大(47354)
- 研究所(44591)
- 中心(44362)
- 农业(44164)
- 江(42910)
- 财经(39303)
- 经(35884)
- 范(35472)
- 院(35372)
- 北京(35262)
- 师范(34851)
- 技术(34035)
- 州(33656)
- 经济学(32072)
- 基金
- 项目(196448)
- 科学(152972)
- 基金(141574)
- 研究(137642)
- 家(127314)
- 国家(126257)
- 科学基金(106743)
- 社会(84784)
- 社会科(80158)
- 社会科学(80138)
- 省(79086)
- 基金项目(74479)
- 自然(72446)
- 自然科(70796)
- 自然科学(70766)
- 自然科学基金(69490)
- 划(66900)
- 教育(64709)
- 资助(58118)
- 编号(54309)
- 重点(45275)
- 成果(43324)
- 部(42348)
- 发(41994)
- 创(41630)
- 科研(39151)
- 创新(39021)
- 课题(39013)
- 计划(38926)
- 大学(36201)
- 期刊
- 济(109880)
- 经济(109880)
- 研究(74899)
- 中国(56637)
- 学报(54552)
- 农(49747)
- 科学(45979)
- 财(40521)
- 大学(40487)
- 学学(38516)
- 管理(38085)
- 农业(33476)
- 教育(33322)
- 技术(25601)
- 融(23305)
- 金融(23305)
- 财经(19226)
- 业经(18677)
- 业(17901)
- 经济研究(17627)
- 经(16597)
- 版(15846)
- 业大(15011)
- 问题(14307)
- 科技(13889)
- 图书(12707)
- 农业大学(12441)
- 财会(12181)
- 统计(12062)
- 技术经济(11968)
共检索到402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杰 夏小婷 陈生梅 李瑞哲 张俸伟 晁生玉 雷初朝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柴达木黄牛的父系遗传结构组成、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父系遗传背景,通过PCR方法和直接测序技术,以8头大别山牛(瘤牛)公牛为试验对照,对106头柴达木黄牛公牛Y染色体ZFY-10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ZFY-10标记上变异位点的联合定型分析,可以准确地检测普通牛Y1和Y2单倍型组及瘤牛Y3单倍型组;2)柴达木黄牛在ZFY-10标记上存在GT核苷酸插入/缺失多态性,依据该标记多态位点确定单倍型组,表明柴达木黄牛包含Y1和Y2两种普通牛单倍型组,所占频率分别为0.217和0.783。在柴达木黄牛品种内,大柴旦、乌兰、格尔木、茫崖和都兰5个群体Y2单倍型组的频率依次为1.000、0.933、0.907、0.650和0.522,而Y1单倍型组频率依次为0、0.067、0.093、0.350和0.478,表明茫崖和都兰2个群体具有较高的Y1单倍型组比例;3)柴达木黄牛总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343 0±0.045 6。在柴达木黄牛品种内,大柴旦、乌兰、格尔木、茫崖和都兰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0.133 3、0.172 8、0.478 9和0.521 7,表明都兰和茫崖2个群体相比其他3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综上所述,Y染色体ZFY-10标记变异位点的联合定型分析可以确定和推断黄牛的父系支系组成和起源;柴达木黄牛含有Y1和Y2两个普通牛父系支系,具有2个普通牛父系起源,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品种内茫崖和都兰2个群体遗传变异相对丰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尚权 沈敏 李欢 梁耀伟 杨井泉 高磊 刘守仁 王新华
【目的】研究绵羊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沉脂尾型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为解析绵羊尾脂沉积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首先,采用PCR-SSCP分型方法检测X染色体60149273位点在不同脂尾类型绵羊品种的多态性,并借助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确认各基因型相应序列,利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检测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品种中的平衡性。其次,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将该SNP定位与绵羊androgen receptor(AR),并使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绵羊AR全长编码序列。同时以阿勒泰羊臀部脂肪RNA为材料,采用RT-PCR的方克隆绵羊AR第3—8外显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同源性以及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启伦 陈发波 刘红芳 方平 赵彩芳
【目的】分析B染色体形态及数量多态性,从细胞水平评价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国玉米引进途径提供佐证。【方法】以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4省(市)的30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为材料,各品种群体取50个单株,各单株统计镜检10个细胞,共统计镜检15 000(30×50×10)个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B染色体细胞学鉴定;各品种群体取10个单株,制作10张染色体制片,采用改良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染色体C-带显带分析。【结果】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除10对常染色体外,西南地区玉米地方品种还存在3类形态的B染色体:中间着丝点B染色体(BM)、近端着丝点B染色体(BST)和呈点状的微...
关键词:
玉米 B染色体 多态性 西南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保云 尤明山 梁荣奇 张义荣 刘广田
用 SDS- PAGE和 PCR扩增方法对提莫菲维小麦和阿拉拉特小麦 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无论从蛋白质水平还是从 DNA水平来看 ,G组染色体编码的HMW- GS都存在遗传多样性 ,1 5个供试材料表现出 8种带型 ,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 HMW- GS不同 ,为了研究 G组染色体编码的 HMW- GS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利用普通小麦的 Glu- 1 Y位点中部重复结构区的保守序列设计的 2个特异性引物对 G组染色体进行 PCR扩增可以鉴别 Glu- 1 G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 ,且与SDS- PAGE的结果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杰
为系统了解牦牛Y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近15年来的研究资料,从Y染色体分子标记和Y染色体基因2个方面对牦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分子标记方面,研究者已对13个普通牛Y-STRS在牦牛中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发现4个标记(即INRA124、INRA189、UMN2404和BYM-1)为牦牛Y-STRS标记。确定了6个Y-SNPS标记(即USP9Y(223C>T)、UTY19(158A>C和169C>T)、AMELY2(261C>T)、OFD1Y9(165A>G)和SRY4(104G>A))可用于牦牛父系遗传研究。在基因研究上,已对SRY、ZFY、TSPY和HSFY等多...
关键词:
牦牛 Y染色体 分子标记 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旭东 刘瑞林 李瑞哲 张卫忠 王启辉 赵海明 郭卫兴 许正全 尕藏当周 韩赟 雷初朝 马志杰
【目的】从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与其他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0头柴达木牛进行重测序,获取每个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全序列,并从Gen Bank下载已公布的我国5个北方黄牛品种(即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和安西牛)和2个国外培育品种(荷斯坦牛和日本和牛)的共129条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应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遗传变异,明确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母系遗传背景及与我国北方部分地方黄牛品种、国外培育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1)60头柴达木牛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346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51个,简约信息位点295个;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37种单倍型(H1~H3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柴达木牛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多样度为(0.981 0±0.006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3 3±0.000 2),提示其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支系,且以普通牛T支系为主,拥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提示柴达木牛拥有普通牛和瘤牛血统,有两个母系起源。(3)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日本和牛遗传分化程度均很弱,而与安西牛、荷斯坦牛达到中等遗传分化程度。(4)聚类分析显示,柴达木牛与蒙古牛聚类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安西牛、延边牛聚类关系相对较近,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聚类关系较远,其聚类结果与分化程度基本一致。【结论】柴达木牛拥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支系组成,含有T1、T2、T3、T4、I1和I2共6种亚单倍型组,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柴达木牛与蒙古牛亲缘关系最近,与西藏牛、哈萨克牛、延边牛、安西牛遗传关系较近,而与日本和牛、荷斯坦牛遗传关系较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敬欣 彭永康
利用105条S系列和100条Operon随机引物,对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6A)、两个易位系(6VS/6AL,6VS/6DL)及亲本簇毛麦(VV)、硬粒小麦(AABB)、栽培小麦(AABBDD)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分析。80.95%的S系列引物扩增出了结果,且条带较清晰;在100条OP系列引物中均扩增出结果,条带清晰可见。从205个随机引物中发现,只有1个引物OPW03在含有簇毛麦V染色体的4个材料中均扩增出1条约570 bp的谱带,而在栽培小麦和硬粒小麦中没有发现。因此,可以推测这个分子标记(OPW03-570)是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在杰
通过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 ,分别从尼罗罗非鱼XX和YY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滴片上 ,割取第 1对染色体 ,随后经简并PCR扩增 ,分别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 ,得到X和Y染色体探针。将探针与尼罗罗非鱼XY个体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在第 1对染色体上得到很强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 ,染色体显微切割和简并PCR技术相结合 ,可以有效地制备鱼类DNA探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庆华 甘乾福 梁学武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H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
关键词:
福建黄牛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学涛 裴生伟 张晋 李发弟 李刚 李万宏 乐祥鹏
【目的】哺乳动物Y染色体雄性特异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与X染色体发生重组,遵循严格的父系遗传,是研究父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遗传资源;此外绝大多数Y染色体基因主要或者特异性的在睾丸组织中表达,并在精子发生和雄性繁殖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Y染色体测序极其困难,造成很多物种Y染色体序列很少。因此本文基于目前现有牛科动物Y染色体引物信息,旨在鉴定绵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比较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与岩羊、牛、山羊和牦牛Y染色体的差异,同时筛选不同绵羊品种在Y染色体基因片段内的SNPs,将找到的Y-SNPs和绵羊的睾丸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鉴定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奠定基础,并为今后绵羊Y染色体单倍型的构建、绵羊胚胎性别早期鉴定和公绵羊繁殖力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目前文献公布的29对牛科动物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序列,以母绵羊和水分别作阴性和空白对照,以公绵羊DNA为模板验证引物的雄性特异性;确定绵羊Y染色体特异引物后,利用DNA混合池测序结合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等技术在萨福克羊(n=146)、白萨福克羊(n=91)、东弗里升羊(n=6)、特克塞尔羊(n=72)、南非肉用美利奴羊(n=17)、杜泊羊(n=32)、湖羊(n=55)、藏羊(n=34)、滩羊(n=43)和岩羊(n=14)公羊群体中进行Y-SNPs扫描。用Chromas和DNASTAR等软件分析混合池测序的结果,利用DNAman软件将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与牦牛、山羊、黄牛和岩羊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测量萨福克羊、白萨福克羊、东弗里升羊、特克塞尔羊、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杜泊羊周岁的阴囊围,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SNPs位点与公羊阴囊围的相关性。【结果】在分析的29对引物中,6对引物为绵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分别能扩增出ZFY3、SRY6、USP9Y、UTY、SRY11和ZFY6片段。17对引物未能出现扩增条带,6对引物在母羊DNA中出现扩增条带。通过比对发现绵羊6个基因片段与岩羊、牛、山羊、牦牛的同源性在81.51%—98.84%。此外,首次在萨福克和白萨福克羊群体的SRY11片段中鉴定得到一个G>A的突变,通过Hpy188I酶切分析发现在萨福克羊、白萨福克羊中有2种基因型(AA、GG),在其他7个绵羊品种中只有GG基因型。在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的频率为0.747,AA基因型的频率为0.253;在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的频率为0.986,AA基因型的频率为0.014;说明在萨福克羊和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在白萨福克羊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周岁的阴囊围显著的高于AA基因型(P=0.029)。【结论】鉴定得到6个绵羊Y染色体基因片段,它们与牛、山羊、牦牛和岩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Y染色体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首次在萨福克和白萨福克羊群体SRY11片段中找到一个Y-SNP(G>A),其与白萨福克羊周岁的睾丸大小紧密相关。
关键词:
Y染色体 绵羊 单核苷酸多态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银岗 马翎健 宋喜悦 方鹏 何蓓如 张文俊
为了建立T.Spelta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提高选育效率,对T.Spelta1Bs染色体上育性基因Rf3和rfk1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FLP技术对小麦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可获得50~100条清晰、稳定的带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根据T型细胞质的育性,对TSP3314/绵阳26的F2群体采用集群分类的方法构建等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6个Pst /Taq 引物组合,然后对F2群体进行AFLP分析,获得2个引物组合P3-T2,P4-T3,其与T.Spelta1Bs染色体有关育性片段Rf3基因和rfk1基因连锁。然后结合TSP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苇 张云霞 杨树琼 陈劲枫 娄群峰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为有限,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落后。本试验旨在创制整倍体和非整倍体黄瓜种质材料,建立其准确的染色体组成鉴定方法,为进一步选育黄瓜各种染色体系、目标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生态型黄瓜‘长春密刺’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0.4%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以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35—45 d后采收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采用染色体计数,结合形态学、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对诱导株及杂交后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利用染色体特异的探针进行荧光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明山 李保云 唐朝晖 刘守斌 宋健民 毛善锋 刘广田
用 10 0条 10碱基随机引物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间偃麦草为材料进行 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偃麦草染色体组特异引物 OPF0 3,并从中间偃麦草中克隆了该引物的特异 DNA片段 OPF0 312 91。将该片断与比萨偃麦草中的 OPF0 312 96(Gen Bank序号 U4 35 16 )比较 ,同源性为 88%。根据 OPF0 312 91的序列 ,设计了 2对SCAR引物 ,利用 OPF0 3和引物 P3、P4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小麦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共 6类材料进行了 RAPD和 SCAR分析 ,发现 R...
关键词:
偃麦草 染色体组 RAPD SCAR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云 李明云 方礼豹 王卫民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