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7)
- 2023(13779)
- 2022(12198)
- 2021(11576)
- 2020(9681)
- 2019(22538)
- 2018(22459)
- 2017(43803)
- 2016(23436)
- 2015(26500)
- 2014(26387)
- 2013(25678)
- 2012(23112)
- 2011(20588)
- 2010(20395)
- 2009(18244)
- 2008(17292)
- 2007(14621)
- 2006(12438)
- 2005(10380)
- 学科
- 济(92653)
- 经济(92556)
- 管理(67262)
- 业(63857)
- 企(54013)
- 企业(54013)
- 方法(47961)
- 数学(42375)
- 数学方法(41624)
- 农(23898)
- 财(22299)
- 中国(22124)
- 业经(20705)
- 学(19285)
- 地方(18669)
- 理论(16722)
- 贸(16118)
- 贸易(16109)
- 农业(16053)
- 易(15570)
- 务(14815)
- 技术(14789)
- 财务(14732)
- 财务管理(14696)
- 和(14651)
- 制(14415)
- 环境(13940)
- 企业财务(13861)
- 划(12760)
- 银(11899)
- 机构
- 大学(322521)
- 学院(322042)
- 管理(133591)
- 济(123867)
- 经济(121186)
- 理学(117580)
- 理学院(116325)
- 管理学(113902)
- 管理学院(113325)
- 研究(99952)
- 中国(72603)
- 京(67174)
- 科学(64021)
- 财(54378)
- 业大(49070)
- 农(48629)
- 所(48230)
- 中心(46395)
- 财经(44976)
- 江(44570)
- 研究所(44544)
- 范(42066)
- 师范(41627)
- 北京(41509)
- 经(41111)
- 农业(38090)
- 院(37193)
- 州(36703)
- 经济学(36684)
- 技术(34893)
- 基金
- 项目(232637)
- 科学(183536)
- 基金(169225)
- 研究(169012)
- 家(147088)
- 国家(145915)
- 科学基金(127009)
- 社会(105049)
- 社会科(99574)
- 社会科学(99548)
- 省(91149)
- 基金项目(90207)
- 自然(84768)
- 自然科(82864)
- 自然科学(82846)
- 自然科学基金(81317)
- 教育(79018)
- 划(76602)
- 资助(70328)
- 编号(69616)
- 成果(54177)
- 重点(51659)
- 部(50946)
- 创(48636)
- 发(48409)
- 课题(46906)
- 创新(45291)
- 科研(44893)
- 教育部(44045)
- 大学(43790)
- 期刊
- 济(125761)
- 经济(125761)
- 研究(87553)
- 中国(54538)
- 学报(49729)
- 管理(48254)
- 科学(46218)
- 农(42795)
- 财(40822)
- 大学(38335)
- 教育(36377)
- 学学(36108)
- 技术(31260)
- 农业(30232)
- 融(22014)
- 金融(22014)
- 业经(21970)
- 财经(20670)
- 经济研究(20414)
- 经(17564)
- 图书(17284)
- 问题(16145)
- 科技(15838)
- 技术经济(15739)
- 业(15628)
- 理论(15242)
- 统计(15079)
- 版(14679)
- 资源(14511)
- 商业(14332)
共检索到442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筝 朱亮 吴炳方 尹锴
三峡蓄水成库后仍属于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其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符合一维水流水质运动规律。针对三峡库区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性,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水流和水质进行了模拟。以该模型为核心,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开发并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模型服务,在此基础上采用成熟的WebGIS和富客户端Flex等技术构建了适用于三峡库区的干流水质模拟平台;能够实现包括各计算断面流速、流量、水位以及污染物浓度时空过程在内的三峡库区干流流速场和浓度场的数值模拟。以库区干流清溪场至十里铺断面内的江段作为模拟实例,利用该平台模拟计算江段内水流和水质状况,并以水文水质同步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印士勇 娄保锋 刘辉 兰静 袁琳 张琦 臧小平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锡军 姜加虎 黄群
为了阐明三峡水库调节对长江中下游汛末水位的影响,基于2006~2011年三峡试验性蓄水实例,采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模型定量解析了近6年因三峡水量调节直接引起的长江中下游水位变化分量。结果表明,三峡使长江中下游汛末水位提前快速消落,枯水提前约半月余;螺山、汉口和大通三站汛末水位因三峡的水量调节而分别下降0.7,0.6和0.41m。水位频率分布有明显变化,汛末中高水位区间内频率有所下降,而低水位频率则升高。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汛末将集中蓄水,长江中下游供水量减少必成为常态。汛末水位的这些趋势性变化可能会对水资源利用和湿地生态造成影响,值得关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银贵 王静 陶嘉 刘爱霞 许宁
运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与AO(ArcObject)相结合的方法,在VB环境下编程来进行三峡库区地类变化模拟研究。以1995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比较研究期各地类的变化数量与方向以确定地类转换之间的优先级,然后确定地类的转换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便于理解与操作,同时模拟精度高;预测结果说理性强,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域的面积在增加。其预测结果可以指导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库区有效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占山 张强 秦琰琰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洪涛 祝昌汉 张强
在地形坐标系中建立了一个三维静力平衡的大气-土壤耦合模式,模式详细考虑了复杂地形、植被和水面的热力、动力过程。与其它中、小尺度模式相比其独特之处是:此模式在地表与植被冠层建立的辐射平衡方程和能量平衡方程中,均详细地考虑了坡度、坡向的影响。观测表明,长江三峡江面水温的日变化小于3℃。长江三峡段水流湍急,江水上下交换十分剧烈,各处水深变化较大,使模拟江水的动力、热力过程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在研究中忽略了江水温度的日变化,模式中作为动力、热力外强迫因子,水库建成后的改变仅为水面海拔高度的升高和水面区域的扩大,水面温度是常数。用此模式模拟研究长江三峡建成前后气象要素场的日变化过程,通过计算它们的差别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明权 吴胜军 温兆飞 陈吉龙 姜毅 甘捷
传统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次降雨产沙时难以确定泥沙输移系数,分布式的侵蚀产沙模型对数据量需求量大。选择三峡库区宋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的降雨、植被盖度、地形、土壤等数据,利用SCS-CN和MUSLE模型耦合模拟流域的场降雨的产沙量。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值的精确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个流域2013年的泥沙流失量是3 923t,全年中5场较大的降雨贡献了泥沙流失量的80%以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泥沙输出量差异很大,耕地(面积44.63%)贡献了81.54%的泥沙,有林地(面积47.61%)贡献了17.63%的泥沙;坡度在0~8度的区域贡献的产沙量仅为1.75%,大于25度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婷 邵景安
降雨侵蚀力变化是一复杂过程,其变化存在一定的随机波动性,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查明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演化过程及未来趋势是库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基于三峡库区1990年侵蚀降雨特征,利用BP神经网络对201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进行模拟、验证,预测2030年75个站点降雨侵蚀力。选取2030年预测结果中位于库区周围的27个站点,结合2030年库区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模拟数据,使用RUSLE计算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1)2010年库区降雨侵蚀力模拟相对误差为15%,测试样本数据相对误差为14.67%,预测相对误差为19.65%,NE系数为0.85,说明BP神经网络对库区降雨侵蚀力具有良好模拟效果;2)2010年库区土壤侵蚀强度的Kappa指数为0.75,计算结果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3)在土地利用不变情况下,2030年库区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均有所增加,微度及强烈以上侵蚀面积均呈减少趋势,且侵蚀强度转变中的58%来源于相邻侵蚀强度,跨侵蚀等级区的较少;4)在降雨侵蚀力不变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后者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5)在降雨侵蚀力及土地利用均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均呈下降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刚 王里奥 袁辉 包亮 欧阳鸥
三峡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其下部区域(145~155 m)由于长期处于淹没状态,其表层土壤将类似底泥状态,研究选择嘉陵江江底沉积物模拟其在好氧及厌氧淹水条件下N、P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处于淹水期间,均向上覆水释放N、P,其中好氧状态下上覆水中TN以硝态氮为主,厌氧环境下上覆水中TN以氨氮形式为主;淹水前期,N、P释放速率均较快,随时间增加逐渐减缓,且在厌氧环境下TP释放能力较好氧环境强。好氧淹水中曝气量对上覆水中TN平衡浓度无显著影响,但对氨氮、硝态氮释放过程有影响,从而影响TN浓度变化;底泥状土壤落干过程对N素释放有正影响,对P素释放有负影响;在短暂的落干期间,如果进行农业利用,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实 王云琦 孙阁 朱金兆 肖玉保 杨海龙 Steve Mc Nulty
为给三峡库区理水调洪型植被建设提供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四面山响水溪森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适合于三峡库区的分布式暴雨水文模型PRMS_Storm,模拟暴雨产流过程.结果表明:①PRMS_Storm用来模拟响水溪森林流域暴雨产流过程满足国家乙级洪水预报标准,可用来发布洪水预报;②综合不同森林群落水文功能评价结果,提出流域3种森林群落配置情景:针阔混交林型(情景1)、阔叶混交林型(情景2)、综合配置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情景3);③对各森林群落配置情景的模拟表明,各配置情景都可使地表径流减少20%以上,壤中流增加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玥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马良
三峡大坝对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广受国际关注,水质问题关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保部发布的2004~2017年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和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水质因子(DO、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库和出库断面DO均保持Ⅰ级水质标准,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入库断面高锰酸钾指数呈上升趋势,氨氮呈下降趋势,近年均保持Ⅱ级水质标准;出库断面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呈显著下降趋势,近年保持Ⅰ级水质标准。相对于入库断面,出库断面水质在逐步改善,近年出库断面水质优于入库断面。突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入库断面各项水质因子均存在不显著的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2005年和2008年;出库断面水质因子无突变,表明出库断面水质维持状况比入库断面平稳。库区水体中DO、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含量与水情特征和库区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水库水位抬高,水流速度下降和泥沙沉积,有利于污染物沉入底泥。三峡水库水质维持及改善需要控制和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水排放、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和船舶污染排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文 杨志海 张志永 陈玉生 崔鸿侠 袁玉万 朱传忠
以莲峡河小流域内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样地进行降水截留实测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林内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线性相关;穿透系数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指数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对数相关;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多元线性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穿透系数、树干茎流率和降雨强度而预测林冠截留量模拟模型,实测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估算马尾松林分的林冠截留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昭伟 陈永灿 申满斌
水环境信息系统与水质模型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互为补充的作用,将它们有机结合,对水环境的预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的特点和水环境管理的需要,选取了5个不同的水质模型,在讨论水质模型不同集成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半紧密内嵌集成模式实现了所选水质模型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连接。最后以分层三维模型为例,通过开发水质模型的前处理模块、后处理模块以及计算模型接口模块,完成了模型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并将集成后的水质模型成功应用于三峡水库万州段水流及水质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通过GIS、数据库、图形界面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质模型数据准备的自动化和计算结果快速分析,它不...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环境信息系统 水质模型 集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侯鑫彧 张帅
为完善P2P平台监管、避免平台风险,以网贷之家披露的3176家P2P平台为研究样本,遵循久期模型范式,通过研究P2P平台的生存规律得出结论:首先,P2P平台的风险并非一成不变,整体遵循先上升再下降的基本形态。其次,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注册资本、注册地、股东背景、业务模式等均会显著影响P2P平台的死亡率;竞争风险模型显示,注册资本、第三方监管等协变量对P2P平台存活状态的影响是有明显差别的。最后,情境转换回归模拟显示,提高注册资本要求、强制进行客户资金第三方托管、禁止天标、强制要求风险准备金和强制进行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海华 吴云丽 刘旻璇 郑红艳 兰静
为全面研究三峡水库蓄水之前至175 m蓄水运行期库区水质变化趋势和因蓄水导致水文条件变化后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主要污染因子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2000~2015年三峡水库水体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较好,其受水期及水库蓄水调度影响明显但逐渐减弱。受蓄水导致的水流条件变化、上游来水、支流汇入及沿程点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干流沿程各断面水质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除清溪场和沱口断面外,从库尾到库首水质评价结果优于Ⅲ类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受蓄水影响,御临河、小江、大宁河及香溪河河口断面水质均呈下降趋势。三峡水库上游来水悬浮物含量变化与水期存在较好相关性,但自2013年开始上游来水各水期悬浮物含量均下降,悬浮物通量较2013年之前平均降低约80%。水库库中、库首断面近年来悬浮物含量在丰水期和平水期下降,其后逐渐趋于稳定,枯水期变化不明显。蓄水后主要支流河口悬浮物含量大部分时段低于库区干流同期,上游支流河口断面悬浮物含量受水期影响较库区中下游支流河口明显。干支流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在各水期变化趋势各异,上游断面丰水期变化较下游断面明显;随着蓄水进程,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之间、断面间差异越来越小。悬浮物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较长时间范围,不能通过拟合等手段将水样一种状态的测定结果推出样品另一种状态近似检测结果。
关键词:
水质 趋势 三峡水库 蓄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