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2)
2023(14244)
2022(12054)
2021(11663)
2020(9935)
2019(23387)
2018(22990)
2017(43374)
2016(23293)
2015(26577)
2014(26309)
2013(25891)
2012(23699)
2011(21275)
2010(21152)
2009(19625)
2008(19233)
2007(16761)
2006(14178)
2005(12405)
作者
(65826)
(55368)
(55116)
(52574)
(34923)
(26544)
(25155)
(21696)
(20851)
(19458)
(18717)
(18691)
(17429)
(17342)
(17292)
(17031)
(16661)
(16303)
(15885)
(15787)
(13555)
(13497)
(13489)
(12585)
(12435)
(12398)
(12104)
(11929)
(11125)
(10916)
学科
(98919)
经济(98820)
管理(63156)
(63019)
方法(49920)
(49458)
企业(49458)
数学(45141)
数学方法(44440)
(27963)
中国(27080)
(23581)
(19985)
贸易(19974)
业经(19589)
(19472)
农业(19081)
(18735)
地方(17402)
(16306)
理论(14838)
(14644)
财务(14582)
财务管理(14547)
(14461)
环境(14134)
(13878)
银行(13852)
企业财务(13750)
技术(13731)
机构
大学(331873)
学院(331721)
(140262)
经济(137613)
管理(129252)
理学(112803)
理学院(111527)
研究(111114)
管理学(109276)
管理学院(108671)
中国(84283)
(69534)
科学(68166)
(60772)
(55125)
(54128)
中心(51671)
研究所(50623)
财经(49703)
业大(49377)
(46628)
(45398)
经济学(44142)
北京(43567)
(42899)
农业(42674)
师范(42472)
(40196)
经济学院(39988)
财经大学(37127)
基金
项目(229372)
科学(181892)
基金(169389)
研究(164631)
(148515)
国家(147381)
科学基金(126986)
社会(105684)
社会科(100347)
社会科学(100319)
基金项目(89176)
(87911)
自然(83154)
自然科(81327)
自然科学(81306)
自然科学基金(79852)
教育(77186)
(75076)
资助(70427)
编号(65705)
成果(52290)
重点(52094)
(51511)
(48911)
(47909)
课题(45133)
创新(44891)
国家社会(44853)
科研(44554)
教育部(44349)
期刊
(143122)
经济(143122)
研究(91384)
中国(59738)
学报(51081)
科学(48437)
(48396)
(46853)
管理(45590)
大学(39131)
学学(36975)
农业(33274)
教育(33052)
技术(30879)
(25902)
金融(25902)
经济研究(24431)
财经(24058)
业经(22707)
(20724)
问题(19371)
(19064)
统计(18999)
(17000)
技术经济(16998)
(16823)
(15885)
资源(15494)
决策(15432)
世界(15014)
共检索到46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王雪妮  邹玮  
在构建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WPI模型测度了200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贫困水平,并以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系统得分的贡献率为指标,采用LSE方法将各省市划分为不同的水贫困驱动类型。结果表明:我国水贫困程度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的规律;资源因素是所有北方地区共同的水贫困驱动因素;在东北、中、西部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设施和能力因素构成对水贫困的驱动因素;在资源条件较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以及发展水平不高的西北地区,使用因素形成对水贫困的驱动效应;东北和东部地区的水贫困亦由环境因素所驱动。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制定缓解水贫困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王雪妮  
水贫困评价是当今水科学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水贫困的研究概况,界定了水贫困概念,将水贫困分为自然水贫困和经济社会水贫困两个层面。依据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标框架,适当添加反映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指标,建立了由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水贫困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对各子系统内部进行加权,并用动态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子系统不同时期的权值,体现了利用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稀缺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的现实。对1997年-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贫困水平进行计算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自然水资源贫乏但是使用效率较高,东部地区的使用能力和设施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茜  刘锐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高鸿桢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four common poverty indices,then analyses the decomposed model of anti poverty.In the end,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nti poverty effect of Chinese country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o reduce the poverty intensit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not only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才志  董璐  
在对水贫困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灾害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中国农村水贫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社会、生态和资源4个子系统共44个指标组成。对2000-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地区农村水贫困风险进行测算的情况下,将各省份4个子系统风险得分与农村水贫困风险得分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不同地区子系统发展状况,为降低水贫困风险状况,实现子系统的适应性发展寻找方向。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水贫困风险的空间分布状况,利用有序聚类,对31个地区进行分类,将农村水贫困状况分为3类:高度风险水贫困、中度风险水贫困、低度风险水贫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水贫困状况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地区不断加剧的发展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双成  许月卿  傅小锋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地形高程、地形破碎度、平均坡度与区域贫困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自然致贫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干旱和高寒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中部的燕山、太行山、秦巴山地。ANN模拟结果与现在中国主要贫困县分布相比较,其空间构型大体一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章贵军  刘盟  罗良清  
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任务,缓解相对贫困则为后扶贫时期我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10—2018年双数年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ELES模型测度了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线,并采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对贫困特征及变动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ELES模型设定的城乡地区的相对贫困线识别贫困特征更利于反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2)城镇居民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农村居民则是持久性贫困、暂时性贫困以及选择性贫困并重;(3)农村居民相对贫困问题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贫困范围更广、贫困程度更深、贫困强度更大;(4)2010—2018年期间,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缓解城乡相对贫困,而经济增长引致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则抑制了减贫效应,收入不平等性对农村减贫效应的抑制作用大于城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晨辉  薛东前  马蓓蓓  
文章首次将Rasch模型引入中国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中,并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份的家庭贫困状况差异明显,且大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就全国家庭而言,收入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基础设施类维度贫困发生率较低;2在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中,Rasch模型具有方便、独立、客观、可预测等优点,其既可用于计算贫困的发生状况,也可用来快速评估个体的贫困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董璐  郑德凤  
在构建农村水贫困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结合TOPSIS模型对2011年我国31个省(市)地区农村水贫困风险进行测度。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法计算了不同地区的水贫困风险障碍度,为分析农村地区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降低灾害风险,实现农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找到了突破方向。具体考察指标层障碍因子后,文章利用LSE模型结合子目标层障碍度得分,对农村水贫困风险进行系统阻力模式分析,将我国农村水贫困风险管理阻力划分为3种模式:双系统阻力模式(E-R型、S-T型、T-R型、S-R型和E-T型)、三系统阻力模式(S-T-R型、E-T-R型和E-S-T型)和四系统阻力模式(E-S-T-R型)。阻力类型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英  
[目的]区域贫困识别一直是贫困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县域贫困度进行等级划分以及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实施区域扶贫开发的优先顺序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方法]从自然、社会、经济维度,构建县域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各个县域综合得分,用以测度各县域贫困程度;运用ArcGIS的制图功能,呈现县域贫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借以分析县域贫困度的地域分异规律;运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划分县域贫困度等级。[结果](1)贵州省66个贫困县中,综合得分最高的威宁县贫困度最大,综合得分最低的铜仁市碧江区贫困度最轻;(2)县域贫困度可划分为极重度贫困、重度贫困、中度贫困、轻度贫困及轻微贫困5个等级;(3)县域贫困度与区域地貌类型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极重度贫困县及重度贫困县大多分布在省际边界地区。[结论]贵州省县域贫困程度差异较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如地貌是贵州县域致贫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玥  帅传敏  程欣  李文静  帅竞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从生态视角提出了减贫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测度,再通过脱钩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运用GIS分析了三峡库区综合减贫压力的时间规律及空间分布。研究发现:(1)2007—2013年间,三峡库区扶贫压力在减轻的同时,76%的区县社会经济发展以超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2)库首地区的综合减贫指数东高西低,呈现两极分化趋势;(3)库中地区贫困"塌陷",形成库区"发展分散,贫困集聚"的局面;(4)库尾呈现"生态—经济恶性循环"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玥  帅传敏  程欣  李文静  帅竞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从生态视角提出了减贫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测度,再通过脱钩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运用GIS分析了三峡库区综合减贫压力的时间规律及空间分布。研究发现:(1)2007—2013年间,三峡库区扶贫压力在减轻的同时,76%的区县社会经济发展以超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2)库首地区的综合减贫指数东高西低,呈现两极分化趋势;(3)库中地区贫困"塌陷",形成库区"发展分散,贫困集聚"的局面;(4)库尾呈现"生态—经济恶性循环"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从生态视角出发提出了旨在改善库区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高齐圣  王秋苏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相对贫困的治理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探究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层-2解释变量,通过理论与实证均验证了其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跨层中介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作为层-1解释变量对缩小相对贫困有直接的显著效应,而城镇化作为层-2中介调节变量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减贫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等正向外部性,会更多的惠及贫困人口,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减贫效果呈现从东向西递减趋势。因此,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不仅要抓住二三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的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更要警惕其带来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可能,这就要求政府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更加精准化和效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秀玲  田国英  潘云  张振  张文丽  
运用Atkinson(1987)单维贫困测量与Alkire和Foster(2008)多维贫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农村居民贫困情况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单维视角看,山西农村贫困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消费、收入三个方面,全省三个主要贫困区存在差异;从多维视角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存在多维贫困现象,考虑的贫困维度越多,贫困程度越严重。东部太行山区与北部高寒冷凉区的饮用水问题也比较严重,北部高寒冷凉区相比其他两个地区其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北部高寒冷凉区与西部吕梁山区的住房问题也需要关注。因此,山西今后要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针对地区贫困特点予以扶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徐婷  王恩辰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