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8)
- 2023(9756)
- 2022(7960)
- 2021(7410)
- 2020(5815)
- 2019(13252)
- 2018(12814)
- 2017(24268)
- 2016(13026)
- 2015(14149)
- 2014(13485)
- 2013(12792)
- 2012(11466)
- 2011(9801)
- 2010(9095)
- 2009(7853)
- 2008(6869)
- 2007(5494)
- 2006(4129)
- 2005(3014)
- 学科
- 济(47337)
- 经济(47299)
- 管理(35662)
- 业(33155)
- 企(27254)
- 企业(27254)
- 方法(25164)
- 数学(23001)
- 数学方法(22669)
- 农(13581)
- 财(11970)
- 中国(11563)
- 业经(10913)
- 环境(10009)
- 学(9763)
- 农业(9281)
- 地方(8519)
- 技术(8274)
- 贸(8249)
- 贸易(8245)
- 易(8068)
- 务(8019)
- 财务(7986)
- 财务管理(7967)
- 企业财务(7582)
- 划(7518)
- 和(7069)
- 制(6682)
- 理论(6634)
- 银(6048)
- 机构
- 学院(167758)
- 大学(165061)
- 管理(66110)
- 济(65008)
- 经济(63912)
- 理学(59015)
- 理学院(58443)
- 管理学(57256)
- 管理学院(56963)
- 研究(51944)
- 中国(36027)
- 科学(35088)
- 农(32828)
- 京(31985)
- 业大(30577)
- 财(27632)
- 农业(26413)
- 中心(25487)
- 所(24454)
- 财经(23533)
- 研究所(23081)
- 江(22663)
- 经(21760)
- 经济学(20498)
- 技术(20002)
- 范(19837)
- 院(19829)
- 师范(19483)
- 经济学院(18809)
- 北京(18256)
- 基金
- 项目(132801)
- 科学(105509)
- 基金(98053)
- 研究(92668)
- 家(87208)
- 国家(86512)
- 科学基金(75203)
- 社会(59590)
- 社会科(56645)
- 社会科学(56631)
- 省(54058)
- 基金项目(52670)
- 自然(50689)
- 自然科(49562)
- 自然科学(49547)
- 自然科学基金(48615)
- 划(45034)
- 教育(42932)
- 资助(37779)
- 编号(35814)
- 重点(30244)
- 创(29473)
- 发(29083)
- 部(28424)
- 创新(27582)
- 科研(26615)
- 计划(26348)
- 成果(26070)
- 国家社会(25470)
- 大学(24502)
共检索到215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涓 王海菊 王富敏 雍清青 黄顺满 屈燕
【目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抑菌等多种功效,是全缘叶绿绒蒿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通过分析全缘叶绿绒蒿不同部位的空间代谢组与转录组信息,挖掘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研究全缘叶绿绒蒿类黄酮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提高类黄酮含量遗传育种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全缘叶绿绒蒿的根、茎、叶和花瓣为材料,对不同部位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通过空间代谢组数据分析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出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模块和关键基因。另外,挑选12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全缘叶绿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部位呈现差异积累,花瓣是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主要部位,同时明确了8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0 085个表达基因,仅在花中表达的基因有286个,是仅在其他部位中表达基因数量的3.6—4.2倍。利用WGCNA对过滤后的高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划分,共获得14个共表达模块,确定了关键模块MEturquoise和MEgreen与8个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显著相关(P<0.05)。KEGG分析发现这两个模块基因主要在代谢相关的通路中富集,在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通路上也有基因富集,两个模块分别包含了18个和6个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并从模块中筛选到14个核心结构基因(5个CHS、2个HIDH、2个CCoAOMT以及FLS、CYP75B1、CHI、HCT和CYP73A)和1个转录因子HB2,这些基因多在花瓣或是茎中高表达。qRT-PCR所测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该转录组数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可信。【结论】全缘叶绿绒蒿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和基因表达在不同器官间具有显著差异,联合分析筛选到与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密切相关的14个核心结构基因和1个转录因子,这些基因可能在调控全缘叶绿绒蒿不同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差异积累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类黄酮化合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儿茶素是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之一,其含量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25%。作为茶叶的主要风味物质,儿茶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诱变与防癌、抗心血管疾病、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本文从类黄酮及茶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组织化学定位、合成调控措施等方面,综述有关茶树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儿茶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代谢工程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类黄酮 茶 儿茶素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飞飞 蔡杰 薛晶晶 朱文丽 陈松笔 罗秀芹
为探究MeF3H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腐烂(PPD)中的功能,以‘华南9号’(‘SC 9’)为试验材料,通过qRTPCR技术分析MeF3H在叶片、叶柄、茎、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花、腋芽、纤维根、块根及块根PPD中的表达情况,确定MeF3H的亚细胞定位,结合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分析MeF3H沉默后块根中类黄酮含量及块根腐烂情况。结果表明,MeF3H在腋芽及纤维根中高表达,MeF3H定位在细胞质,MeF3H基因表达及块根中类黄酮含量随着PPD程度加深而升高。qRT-PCR结果显示MeF3H沉默效率在39%~67%。MeF3H沉默后,与对照植株相比,沉默植株叶片及块根中类黄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MeF3H基因表达与块根中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采后储存第3天,块根超过50%的面积出现腐烂,而对照植株块根腐烂率为36.67%。综上,MeF3H表达与木薯块根中类黄酮含量及块根耐PPD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MeF3H基因沉默后导致木薯块根PPD显著加速。
关键词:
木薯 类黄酮 MeF3H 块根 采后腐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婷婷 刘洋 张鹤山 许本波
为研究白三叶类黄酮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TrCHI在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花色形成中的作用,以白三叶野生型和红花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得到TrCHI基因并进行转录分析和CHI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野生型TrCHI基因开放阅读框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其红花突变体TrCHI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7处氨基酸突变包括:第13号位的谷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第75号位的谷氨酸突变成谷氨酰胺,第154号位的丝氨酸突变成苏氨酸,第218号位的赖氨酸突变成精氨酸,并在末尾增加了甘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进化分析发现,CHI基因进化具有物种保守性,Tr CHI属于Ⅱ型CHI。花瓣、根和叶柄中,红花突变体TrCHI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但在茎、叶和花梗中,红花突变体TrCHI基因转录水平低于野生型。突变体花瓣中CHI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野生型(P <0.001)。推测白三叶突变体的红花表型与TrCHI基因突变并对白三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的合成调控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rCHI在白三叶上的潜在功能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楠 史胜青 常二梅 刘建锋 兰倩 江泽平
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Solexa),对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同萌期的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重头(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2 007条Unigene序列,总长为25 043 596 bp。COG功能注释、GO分类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获得了64 751个GO功能注释,17 701个COG功能注释以及16 942个KEGG注释,并从KEGG通路中找到参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片段283个,其中包含了查尔酮合酶基因、细胞色素相关基因和花青素还原酶等基因。中麻黄转录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扩充了麻黄的基因资源,为麻黄属植物分子系统进化...
关键词:
中麻黄 转录组 黄酮类化合物 高通量测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建斌 王宁 周红 许庆华 乔文青 严根土
为揭示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的相对定量方法,对中棉所49材料植株体内的赤霉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幼苗期茎组织内除GA2ox1基因外,其余各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开花期根中GA2ox1、GA3ox1、GID1B,茎中CPS1、GA20ox1、GA3ox1、GID1B和叶中GA3ox1基因表达量上调;吐絮期根中GA2ox1和GA3ox1基因表达量上调,其余基因下调,茎中KS、GID1B基因表达量下调,其余基因上调,其中以GA2ox1上调幅度最大,叶中GA2ox1基因表达量下调,其余基因上调。结果表明,开花期,茎中GA20ox1基因的高表达为植株茎的伸长及果枝发育提供必要的活性赤霉素水平,GA3ox1基因可能与开花成铃有关;吐絮期,随着根茎组织的木质化,根茎中GA2ox1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以降低活性GAs合成,而叶组织中GA3ox1和GA20ox1基因表达量上调,则为棉桃生长发育与脱水成熟提供必要的激素水平。棉花通过改变植株体内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且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各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为深入研究赤霉素对陆地棉的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加快利用赤霉素进行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王树峰 武永康 李金英 雷晨芳 卢为国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 异黄酮合酶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春旺 周小娟 陈燕 刘梦雨 薛晓东 肖学宸 林文忠 赖钟雄 林玉玲
【目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是植物合成乙烯的3个关键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龙眼SAMS、ACS和ACO(Dl SAMS、Dl ACS和Dl ACO)基因家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体细胞胚早期不同阶段及不同浓度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不同处理时间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Dl SAMS、Dl ACS和Dl ACO基因家族奠定基础。【方法】从拟南芥数据库(TAIR)下载SAMS、ACS和ACO家族蛋白质序列作为参考序列,TBtools、NCBI Blast等工具搜索龙眼基因组数据库,鉴定Dl SAMS、Dl ACS和Dl ACO基因家族。使用Ex PASy、Predi Si、TMHMM Server 2.0、Net Phos 3.1 Server、Plant-PLoc、MEME、Plant CARE、STRING、TBtools等软件和在线工具预测Dl SAMS、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Motif)与互作关系,定位染色体,分析基因共线性与选择压力、基因结构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Clustal W和MEGA-X软件对龙眼、拟南芥、番茄、水稻和玉米的SAMS、ACS和ACO家族成员蛋白质序列分别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龙眼转录组数据库的FPKM值,应用TBtools软件绘制Dl SAMS、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在体细胞胚早期不同阶段的表达热图;采用q RT-PCR法分析不同浓度ACC和不同处理时间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 SAMS、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龙眼第三代基因组中分别鉴定获得SAMS、ACS和ACO家族成员4个、11个和4个,在家族成员数量上与拟南芥、番茄等物种差异不大。Dl SAMS家族成员最保守,所有成员的Motif相同;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也含有较多保守的Motif。3个家族共19个成员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有6对共线性基因,与拟南芥有30对共线性基因,均受纯化选择作用。3个家族的成员均含有大量光、激素和逆境响应元件。家族成员内部的蛋白互作关系较弱,但家族成员之间互作关系非常紧密。多物种系统进化关系表明,SAMS、ACS和ACO家族均可分为3个亚家族,Dl SAMS家族成员仅分布在SAMS-Ⅰ和SAMS-Ⅱ中,SAMS-Ⅲ可能为单子叶植物所特有;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在3个亚族中均有分布,且分布较为均匀;Dl SAMS、Dl ACS和Dl ACO均与番茄和拟南芥的SAMS、ACS和ACO亲缘关系较近。对转录组FPKM值的分析表明,Dl SAMS家族的所有成员以及Dl ACO4B在体细胞胚早期的3个阶段均高表达,可能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Dl ACS1和Dl ACS6B在球形胚阶段高表达,可能与球形胚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CC能显著影响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量及Dl SAMS、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的表达。培养20 d时,主要表现为基因的上调表达,且ACC浓度越高,上调越明显;在25—35 d则主要表现为基因的下调表达。但是在20 d时,0.01 mmol·L~(-1) ACC处理的基因主要表现为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其增殖量显著大于对照的原因。【结论】龙眼第三代基因组中分别有SAMS、ACS和ACO家族成员4个、11个和4个,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均较高,且包含大量激素和逆境响应元件;3个家族成员对龙眼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起重要调控作用,0.01 mmol·L~(-1) ACC处理可能通过调控Dl SAMS、Dl ACS和Dl ACO家族成员的表达促进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增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思琪 陈娟娟 杨锐 骆其君 吴玮 崔晓山 陈海敏
为研究几种经济红藻中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物质,实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物质建立检测方法,并对龙须菜、坛紫菜受到机械损伤时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100%甲醇提取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12-氧-植物二烯酸(12-OPDA)和13-氢过氧化亚麻酸(13-HpOTE),利用XBridge TM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分离4种物质。优化条件下4种物质得到良好分离,加标回收率为81.23%~90.25%,检测限为0.04~0.56 ng/mL,灵敏度高。坛紫菜、龙须菜和真江蓠3种红藻中,坛紫菜中未检测到JA和13-HpOTE,4种物质均在另外2种藻中检测到。龙须菜受机械损伤胁迫后,4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得到积累,其中13-HpOTE响应迅速。研究表明,红藻中可能存在类似于植物的茉莉酸合成途径,并参与对损伤的胁迫响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帅敏敏 张启香 黄有军
CONSTANS(CO)是植物响应光周期调节的重要基因和监测日照长度的重要元件,可将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转变为开花信号,激活下游基因(FT)的表达,从而诱导植物开花。选取14个已被测序的物种,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基因重复、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开展CO基因家族研究。结果表明:14个物种共鉴定到159个CO家族成员, CO基因常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多数含2~4个外显子,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CO家族重复基因的扩张与基因组重复相关。CO在水稻Oryza sativa根、旗叶、花和种子中均有表达,花芽到花的转变过程中OsCO3的表达量上升,而OsCO7下降,说明水稻CO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功能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水源 王燕 李俊凯 顾曼如 束怀瑞
对银杏极短枝叶片中类黄酮、水分、干物重、淀粉、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pH值全周期测定 ,结果表明 :叶中类黄酮含量在 7月 4日、11月 1日出现高峰 ;在相关与偏相关分析中 ,叶类黄酮与叶中含水量、可滴定酸均呈显著负相关 ,与淀粉、可溶性糖之间相关达不到显著水平 ,但在 8月初至 11月底 ,叶类黄酮与可溶性糖、淀粉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其后期可溶性糖浓度与叶类黄酮含量关系更加密切 ;叶类黄酮与pH值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对叶中类黄酮与光合产物、水分及干物重、可滴定酸及p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建斌 王宁 周红 许庆华 乔文青 严根土
为揭示棉花植株体内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与不同组织及环境条件的关系,以"中棉所49"(CCRI49)和"高脚棉"(39628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的相对定量,以UBQ7为内参基因,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和河南省安阳,2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CCRI49和396289不同组织内赤霉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阿拉尔地区生长条件下,CCRI49果枝始生节位相比于安阳地区平均降低2.0,高脚棉平均降低2.6。在安阳地区,CCRI49和396289中赤霉素合成途径各关键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茎组织中各相关基因表达量高,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活性赤霉素;在新疆阿拉尔地区,CCRI49和396289主要表现为赤霉素合成早期阶段CPS1、KS和KO等基因的表达量下调,GA2ox1表达量上调,以减少活性赤霉素的合成。结果表明,棉花植株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改变,从而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来适应新疆干旱和盐渍化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
棉花 赤霉素 环境条件 基因表达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艳 马明东 曹慧 李媛媛
朱砂根是紫金牛科中药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朱砂根皂苷。为探索朱砂根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采用Illunima HiseqTM 4000对无菌水、2 mmol/L SA处理的3年生朱砂根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Blast完成Unigene分类、功能注释、代谢通路分析、蛋白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代谢途径关键基因挖掘等。共获得41.63 Gb数据,拼接组装获得102 491条Unigenes,平均长度831 bp,注释率50.21%。筛选出3 417个SA应答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725个基因上调,692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碳代谢等通路。与朱砂根三萜皂苷相关的代谢通路,包括萜类骨架生物合成(ko00900)和倍半萜与三萜生物合成(ko00909),共筛选出8个关键酶、11条差异表达Unigenes。SA处理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MVA途径HMGR、HMGS、MVK、GGPS、SS、SQE基因差异表达显著,MEP途径DXS、DXR、MCT、CMK、MDS、HDR基因差异表达不显著。催化生成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前体的关键酶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β-AS)表达量下调,后修饰基因CYP450s(CYP72A67)表达量也下调。荧光定量qPCR值与RNA-seq表达量FPKM值变化趋势一致。推测SA通过诱导MVA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影响朱砂根三萜皂苷的积累,MEP途径中的酶基因可能参与其他支路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张鹏
马克思经济学的共享发展思想缘于对贫苦农民民生困境的关切,正是由于对农民民生利益的关注,马克思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最终创建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马克思经济学揭示了共享发展的关键是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中打破劳动者的民生铁律;马克思经济学指明了共享发展的途径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经济学共享发展的愿景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是与共享发展背道而驰的,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共享发展实现的唯一途径,为此,必须坚定共产主义共享发展的理想信念,深入落实共享发展观。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共享发展 缘起 关键 愿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