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8)
- 2023(9981)
- 2022(8578)
- 2021(8084)
- 2020(6937)
- 2019(15821)
- 2018(15363)
- 2017(29812)
- 2016(15824)
- 2015(17233)
- 2014(16617)
- 2013(16214)
- 2012(14712)
- 2011(13028)
- 2010(12474)
- 2009(11162)
- 2008(10356)
- 2007(8632)
- 2006(7392)
- 2005(6127)
- 学科
- 济(64142)
- 经济(64085)
- 管理(40820)
- 业(38957)
- 方法(32851)
- 企(32116)
- 企业(32116)
- 数学(28811)
- 数学方法(28383)
- 农(16051)
- 财(15619)
- 中国(14832)
- 学(14296)
- 地方(13648)
- 业经(13387)
- 农业(11041)
- 贸(10630)
- 贸易(10624)
- 易(10303)
- 制(10242)
- 务(10057)
- 财务(10027)
- 财务管理(9999)
- 理论(9652)
- 企业财务(9528)
- 环境(9527)
- 和(8625)
- 技术(8604)
- 产业(8444)
- 融(7802)
- 机构
- 学院(213452)
- 大学(213322)
- 济(84862)
- 管理(83446)
- 经济(83280)
- 理学(73263)
- 研究(72550)
- 理学院(72405)
- 管理学(70884)
- 管理学院(70514)
- 中国(52336)
- 科学(48071)
- 京(45180)
- 农(37709)
- 财(36726)
- 所(35606)
- 业大(35568)
- 中心(33420)
- 研究所(33194)
- 江(30969)
- 财经(30458)
- 农业(29426)
- 范(28580)
- 院(28421)
- 师范(28150)
- 经(27969)
- 北京(27574)
- 经济学(26572)
- 经济学院(24098)
- 州(24053)
- 基金
- 项目(159659)
- 科学(126822)
- 基金(118833)
- 研究(109719)
- 家(106746)
- 国家(105991)
- 科学基金(91118)
- 社会(70784)
- 社会科(67326)
- 社会科学(67309)
- 基金项目(64028)
- 自然(62458)
- 省(62450)
- 自然科(61040)
- 自然科学(61021)
- 自然科学基金(59944)
- 划(53155)
- 教育(50361)
- 资助(49001)
- 编号(41077)
- 重点(36825)
- 部(34728)
- 发(34675)
- 创(33184)
- 科研(32008)
- 创新(31155)
- 计划(31079)
- 成果(30159)
- 国家社会(30098)
- 教育部(29577)
共检索到29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景 孙玉军 郭孝玉 梅光义
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建立空间结构单元的方法,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和开敞度5个指数分析福建将乐国有林场典型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游憩林以1株对象木周围6株最近邻木的构成形式最为常见,林分平均聚集指数R为1.05;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M-为0.48,树种空间相互隔离程度不高,处于中等混交状态;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49和0.51,林木胸径、树高分化不太明显,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优势树种中,杉木竞争指数CI为346.27,具有较强竞争力;林分平均开敞度K-为0.21,林分内林木生长空间不足。在维持现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春燕 李际平 李建军
利用Voronoi图具有最近性、邻接性特点,以单株木视为平面点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此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对象木的最近邻木株数与Voronoi图中相对应多边形边的数目相等;对象木与最近邻木的距离和Delaunay三角网的相对应边长相等;任意2个最近相邻木的夹角即为对应Delaunay三角网2条边的夹角。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样地进行试验,把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数的结果与最近邻木数取4的传统算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时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两者在计算角尺度时结果差异较大,构建Vor...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李际平
杉木人工纯林被划归为生态公益林,为了提高物种多样性,在杉木纯林内补植阔叶树种是多功能经营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在杉木人工纯林林木补植时尽可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本文提出基于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网的补植位置与空间配置方法。以林木个体所在空间位置为平面相异点构建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网,Voronoi图量化对象木的K-阶邻近关系,Delaunay三角网确定相邻木间的距离、角度和林木间的林隙。考虑林分的水平空间结构,选取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混交度和竞争指数分别描述林木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平 贾黎明 魏松坡 王奇峰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封尧 李际平 张彩彩 赵春燕 曹小玉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内24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胸径加权Voronoi图确定各中心木的邻近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5个空间结构指数,全面分析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21,为弱度混交,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2)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8,林分胸径大小分化不太明显,处于中等竞争状态;3)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06,林木总体上处于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过渡阶段;4)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24,林木在垂直空间上配置较为简单;5)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23,林木生长空间不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封尧 赵春燕 张彩彩
以福寿国有林场24年生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Voronoi图确定林分基本空间结构单元,确立各中心木的邻近木,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和林层指数,量化分析了群落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存在9种不同大小的空间结构单元,其中以1株中心木与5株邻近木的形式最为常见;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23,为弱度混交,不同树种间的相互隔离程度较低,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存在波动性变化,乔木层树种稳定性大;4)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01,林木水平分布格局正处于由团状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过渡阶段;5)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23,林木垂直方向上分层较为简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彩彩 李际平 曹小玉 赵春燕 李建军
以湖南省福寿国有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林木胸径、树高和冠幅作为综合权重,改进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邻近木,进而计算各空间结构指数,分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木空间结构以1株中心木与5株邻近木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最为常见,林木空间影响范围随综合权重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杉木林树种空间隔离程度均较低,幼龄林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4,属于中度混交,中龄林和近熟林全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17和0.23,为弱度混交;3种不同林龄的优势树种杉木的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均为0.50左右,表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各样地平均角尺度均小于0.475,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林林木均处于均匀分布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俐娜 彭祚登 俞琳锋
探究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林木竞争指数的空间格局,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利用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运用地统计学分析了林木竞争指数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计算了竞争指数的变异函数,并用Kriging方法对竞争指数进行了插值。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林分存在7种空间结构单元,其中以1株对象木和5株最近邻木的空间结构单元最为常见;竞争指数的半方差函数可拟合成线性模型,呈随机分布;竞争指数的空间异质性较大。建议采取间伐和补植措施,以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采用SBE法对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风景游憩林进行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I建立美景度与各林分类目之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模型分析出定量化的改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定量化的针阔混交、清理枯枝、修枝、割灌和间伐等改造措施提高风景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杉木林分改造成活立木上无枯枝、株数密度800株/hm2、郁闭度0.8、第一活枝高5 m、林下不统一的高质量风景游憩林。根据冠幅与胸径回归方程得出:胸径23 cm、郁闭度0.8、株数密度800株/hm2时美景度最高。据此结论,间伐胸径>23 cm的树,积极培育胸径23 cm、株数密度800株/hm2的高质量杉木风景游憩林,其美景度值超过65.2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梅光义 孙玉军 林方 王轶夫
网络分析法是使用很广的评价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评价对象定量和定性指标之间相互影响,准确性更高。目前还没有学者利用网络分析方法(ANP)建立杉木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网络分析模型。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游憩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分析法建立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森林美学指标在主指标中权重是最大的,其余依次是林木测树、林分空间结构、地被物层特征、森林健康;二级指标中,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坡度、平均树高、通视距离、林分平均直径、生活型组成、郁闭度、冠幅、乔木株数、树干显示度、灌木高度、针阔比、绿量、枯倒木株数、草本高度、盖度、灌草分布方式、干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封尧 胡园杰 张彩彩 房晓娜 邓超
【目的】分析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为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和其他生态公益林纯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措施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寿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18个固定样地的实测数据和9个固定样地的复测数据,采用Voronoi图确定林木的空间结构单元,进而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竞争指数、林层指数和开敞度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补植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采用乘除法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并参考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林分空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封尧 张彩彩 房晓娜
为了优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功能,以湖南省福寿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9个固定样地林分空间结构的实测数据,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19,为0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的中间状态,杉木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09和0.04,接近0度混交状态,3个龄组杉木林的林分混交度都偏低,林分稳定性差;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51,0.52和0.52,接近中庸状态,说明林木个体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杉木 生态公益林 空间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帅 张江 李建军 周国雄 吴舒辞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样地边缘校正方法——Voronoi图结点距离判定,为森林空间结构分析和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为评估Voronoi图结点距离判定的性能,引入量化评估指标RMSE,采用角尺度、聚集指数和大小比数等空间结构指数构造RMSE,并通过设置不同场景的模拟样地和调查样地,将Voronoi图结点距离判定与其他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缓冲区法、最近邻体校正、Voronoi图结点距离判定虽同属减少样本类校正方法,但各校正方法的性能及效果受到林木样本量、林木空间格局、空间结构指数、样地情况等因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宇晗 王士博 王润涵 郑小雨 闫飞
为量化分析北京市八达岭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森林空间布局特征,优化其生态系统结构,利用Delaunay三角网、 Voronoi图的地埋信息系统(GIS)方法确立各中心木的邻近木株数,并以此为基础划分森林空间结构单元,计算各单元的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开敞度,实现森林空间结构信息化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由Voronoi图创建空间结构单元的方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固定邻近木株数为4的合理的方法;研究区中邻近木株数范围为3~11株,在9种边长个数不同的空间结构单元中,最常见的邻近木株数为6;经统计分析可得,研究区的空间结构参数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聚集指数为1,表明整体为一般聚集状态;全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52,林木生存空间充足;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3,整体呈中庸态势,竞争程度一般,但林分间处于优势的油松个体占比较大,竞争能力较强。由于研究区所在林分并非人工纯林,树种混交度水平参差不齐,油松的平均混交度最弱为0.25,其余树种混交程度较强。总体上树种间隔离度较差,全林稳定性较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平 杨志高 李丹 李建军 吴鑫 阙华斐 杨卫民
【目的】基于加权三角网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模型,为综合性评价林分空间结构及制定森林经营决策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模型。【方法】选取林木的自身属性(胸径、树高和冠幅)为综合权重,建立了一种用于描述林分空间结构单元的加权三角网。引入微观经济学中C-D生产函数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以全混交度、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3个参数作为“投入”,以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作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模型,从而定义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FSSCI)。以实验样地为例,对基于加权三角网确定的3个参数和FSSCI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1)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加权前后的全混交度呈显著相关,但由于加权过程中改变了林木的坐标,导致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不存在相关性。2)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平均FSSCI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0,Sig.值为0.029;天然林样地的FSSCI与FSSI′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两者对天然林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FSSI′对人工林的评价结果为0,无法做出有效的评价;FSSCI对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比传统方法更为全面。【结论】基于加权三角网计算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和FSSCI仍然是合理可用的。FSSCI同FSSI′一样对天然林的空间结构评价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但FSSCI的适用范围广于FSSI′,满足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结构评价。FSSCI的提出丰富了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性评价方法,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